佟丽娅被造谣,警方已受理报案
一则“佟丽娅被造谣,警方受理报案”的消息,一经公开,便引起多方关注。但是因何种谣言,却未曾可知。既然,大家都不敢说点什么,那么,我就大胆来为大家详细评说一下。我不想随便拿一个通告,就敷衍了事,我想从事情的本质,来讲这件事情。
其实我们细想之下,警方对其内容隐藏,也是出于谨慎和小心的态度。我写过不少关于谣言和辟谣的文章。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当事人便已经经受过一次网络暴力了,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质疑和委屈。当进行维权的时候,再一次对其辟谣内容再次上演一遍,又要经受住第二次谣言伤害和质疑。本来可能没多少人知道,结果辟谣过后,反而引起更多人的质疑。这种在形式化上看似被“辟谣”了,实则没多大变化。如果非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不敢直面当事人说,私底下还是依旧传播其谣言内容。
只是大家对这样辟谣形式的转变,有点不适应。我们不知道该支持,还是反对。网络造谣几乎是互联网的衍生物之一,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个简陋版的“谣言”,在“三人成虎”的趋势下,可以变成上百个版本,被上亿人知道。大家是质疑多一点呢?还是相信多一点呢?最初的时候,你或许不太信,但当几百人跟你说出同样的结论,你便会动摇了。最后,你觉得其实还是有可能的,当这样的动摇,不断放大,你也就相信别人所说的谣言了。
我们常说人言可畏,一句伤害你还能缓缓心情,当所有人都恶语相向的时候,你便心生绝望了。因此谣言的危害,轻则毁人名声,重则要人性命,或许你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只是说说而已,可是当你深陷某种流言当中无法自拔,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开始质疑的时候,又会怎样呢?
因此,对于谣言我们不能只是喝止就算了,还有雷厉风行的手段才行。现在对于谣言的制止,其实是非常微弱的,只能在其受害后,才能有针对性惩罚措施,可是对受害者而言,已是“千疮百口”。谣言不像其他犯罪形式那样,可以做好一切预防的准备,它不仅可以随时出现在普通人身边,还时常出现名人身边。
但是,我们从源头上推理来看,关于社会名人的谣言,起源于营销炒作。一些没有底线原则的人,为自己能够提高知名度,故意散播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道消息”,然后,又对其“小道消息”澄清。这样的事情发生久了,只会让更多人去模仿,甚至是“超越”。在这样的形势下,没人关注事情的真相如何?只想静静看下去,让这件事情变得复杂,他们才有更多的聊天话题。
我认为关于谣言最好的制止方式,便是筑起“辟谣”的“利剑”,仅靠一些地方宣传辟谣,这样的力度还是太小,需要一个权威的平台,针对全国性谣言,进行实时打击。只有形成了这样凝聚性的宣传力和权威性,才能让谣言,无处可藏。不仅要做到“止谣”,还要做到“禁谣”,凡是有谣言相关的炒作,就要进行严厉惩处,没有既得利者,也就没有造谣的源头。
当然我们在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种办法,但是,实际落实下来却非常艰难,就像现在的互联网社会,看似团结和谐,可是其中藏了多少“非分之想”?我又何曾知道呢?我们总觉得是团结一致,不过落实到实际的时候,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会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并且针对谣言的处置和调查,也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甄别,还要对“谣言内容”进行分析和搜寻,这些都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
最后,我想说,谣言止于智者,请不要做谣言的“帮凶”,请不要做“谣言”的后台。我们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关于谣言,你参与其中了吗?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newmarketingcn.com/ZaZhi/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