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杂谈

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问题(小区门禁用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问题(小区门禁用人脸识别)、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问题(小区门禁用人脸识别)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近日,上海部分小区开始安装人脸识别门禁设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脸识别设施的安装过程是否合法合理?能否强制所有居民使用人脸识别?采集的数据能安全保存吗?

  一些居民对人脸识别持否定态度,认为技术在好人手里是工具,在坏人手里是洪水猛兽。因为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所以一直不配合街道、社区、小区的人脸识别推广。正因如此,上海一位人大代表建议,对本市居民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设施的情况进行普查,并对相关地方性法规的修订进行前期调研。日前,承办部门给出了“解决采纳”的答复。

  之前清华大学的劳东彦教授曾经在小区安装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太真实了。得益于她的维权意识,最终她所在小区的业主可以自愿选择门禁卡、手机或者人脸识别。正如老东延所认为的,谁是风险的制造者,谁就要对相应的风险负责;谁获得的利益最大,谁就应该对风险负主要责任。这就指出了信息时代隐私保护的原则。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必要的原则,并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同意。《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还规定,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告知-同意原则,即信息收集者应当明确告知所收集的信息内容、目的、方式和范围,并取得所收集信息的同意。而这种同意,应该是个人在完全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做出的。只有当法律明确规定符合公共利益,为保护自然人的人身或财产利益所必需时,才可以成为这一原则的例外。

  在实践中,居民在使用人脸识别设施之前,需要向社区登记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姓名、户籍地址、居住地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这几乎涵盖了公民最重要的基本信息。收集和使用应尊重个人意愿,非常谨慎。最让居民担心的是提供信息的影响,个人信息数据如何存储和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否达标。换句话说,一旦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社会各界是否有责任和担当?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告知个人其必要性及其对个人的影响。但是,显然,如果只是为了进出小区的方便,其必要性就不好说了。

  不仅如此,如果信息数据管理安全不达标,或者信息泄露、滥用,极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要知道,即使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合法的,但是被非法使用或者没有用于目的,其行为也有可能被评价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新技术在推广使用时一定要理性,一定不能抱着跟风、凑热闹的心情。不久前,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呼吁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涉及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信息的人工智能设施。显然,普通住宅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达不到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即使是一种胁迫,也要考虑双方的法律风险。

  值得借鉴的是,《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物业服务人员不得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信息强制业主进入物业管理区域或者使用共用部位

  当然,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我们不能只看到技术红利,忽视问题风险,或者因噎废食。关键是如何循序渐进,规范使用。从长远来看,要用好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法治方式,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效率与隐私、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让人们“刷脸”安全进出。(作者:金泽刚,同济大学法学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更多关于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问题(小区门禁用人脸识别)的请关注本站。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gywm/2490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