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司机王洪成发明“水变油”,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为何却锒铛入狱?

司机王洪成发明“水变油”,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为何却锒铛入狱?

自中国“四大发明”一说普及以后,一些积极的民众就一直致力于寻找“第五大发明”,有人说是“汉字”;有人说是“针灸”;还有人说是“陶瓷”;更有人说是“杂交水稻”。但在上世纪末期“第五大发明”这项殊荣属于王洪成和他的“水变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处于探索状态,此时人们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恰巧给了某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王洪成就是其中一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1954年8月20日,王洪成出生于东北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差,用一句古语形容就是:祖孙三代都没出过一个文化人。事实也的确如此,王洪成只念过四年书,文化水平仅限于认识几个大字而已。迫于生计王洪成养过猪,学过木匠也当过兵。后来成了一位哈尔滨公共汽车公司的司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交车司机也算是一个铁饭碗,对于一个正常家庭来说不仅能维持日常开支还能有所盈余。可惜王洪成本人太过贪婪,或许是苦日子过多了,王洪成一直梦想着成为富豪过上挥金如土的富裕生活。

有梦想并不是坏事,适当的动力反而能激励人们前进的步伐。可是王洪成既想赚钱又不想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欲望的催使下,王洪成剑走偏锋走向了一条违法乱纪的不归路。

1984年3月,王洪成宣布发明“水变油”技术。据他描述仅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进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进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就可以变成“水基燃料”一点即燃。

王洪成声称这种燃料热值高于普通汽油和柴油,没有一点污染且成本极低。为了证明自己“发明”的真实性,王洪成当众表演“水变油”的流程,随之各大媒体、科学家闻风而至,于是王洪成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表演活动,最终“水变油”热度越炒越高。

一位哈尔滨公安局的副局长听到这个消息,于是他来到了王洪成家中,看他当场展示“水变油”的过程。这位副局长在王洪成家中厨房亲自把自来水灌进一个大塑料桶中,约有八分满。然后将桶提到了客厅里,王洪成随即拿出一只空的玻璃杯,由塑料桶中倒出大半杯水给这位副局长拿在左手里,并让他尝了一口,向他证明水没有问题。

紧接着王洪成向桶中滴了几滴自制药液。过了一会又往桶里加了另一种药液。这时桶中的水逐渐变成浅红色,这时王洪成又由架子上拿了一瓶开口的易拉罐,当时副局长并没有检查过这个易拉罐是否是空的。

实验还在继续,王洪成从桶中倒了一些水进易拉罐,然后把这瓶易拉罐交到了副局长的右手中,这时这位副局长的手中有一个最开始实验用的杯子,还有一个就是这瓶易拉罐。接下来王洪成将实验场地挪到了厨房,此时包括局长在内的所有人都离开了客厅。而那桶塑料桶就被丢在客厅里无人照看。

经过王洪成不留余力的表演。果然玻璃杯中的水点不着,而易拉罐中的液体点着了。见证实验结果后,大家无一例外奉上了热烈的掌声,这时王洪成的妻子王麒麟送来了装有浅红色液体的塑料桶,副局长接过桶走下楼去试验开汽车,车子竟然真的启动了。于是在场的观众都相信了“水变油”的真实性。

整个实验过程被录像带录了下来。在这盘录像带的解说词中是这样说的: 录像机的镜头始终没有离开过公安局副局长和他手上的那杯水,因此不存在造假的嫌疑。然而事实上只要用心观察,不难发现前后两个桶中所装液体的体积是不一样的,而那个易拉罐中早就预先装进了一点油,所以它当然能被点燃。而王洪成所谓证明“水变油”的大型试验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实际上他只是用油调换了水的调包计而已。

在当时信息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大多性格纯朴,很少出现造假的行为。因此在王洪成别有用心的钻营之下“水变油”的实用性被传得神乎其技。

与此同时这项“发明”也受到不少权威人士的肯定。甚至被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都炒得火热,一个部队企业还为此特地办了一个公司。接着有300多家乡镇企业将王洪成当做是财神爷,拿出上亿元资金投资给他搞开发。通过偷摸拐骗王洪成在这十几年间获得了数以亿计的钱财。

1993年《经济日报》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大力赞扬王洪成“水变油”技术是开创先河的发明。《经济日报》不仅将“水变油”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语气强硬地质问国人“为什么1983年就问世的发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投入使用?”

其实这并不是“水变油”的发明第一次登报了,在《经济日报》之前,关于王洪成骇世惊俗的发明大到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到哈尔滨日报和各地地方报纸,前前后后总共有80多家的新闻单位对王洪成“水变油”的发明进行了一系列赞美和歌颂。

其中《人民日报》作为央报,他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是最大的。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文赞扬王洪成是哈尔滨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师和青年发明家。随后人民日报又在12月13日的第1版刊文中高度肯定王洪成的发明成果。

他们将“水变油”技术称之为一种高效廉价的水基膨化燃料。为了宣传“水变油”技术的重要性。《人民日报》大肆宣传王洪成发明的水基膨化燃料作用,“10毫升这种膨化药剂加一吨水经40秒钟反应后就可变成一种新型高效燃料,经鉴定其热值可达16410卡”。关于这个热值达到16410卡的数字。其实是王洪成自己胡编乱造随便填写的,估计他自己都没能想到这也能被大肆宣传吧。

在某些有心人士的带头起哄之下。广大人民群众竟然产生了“晚一天开发王洪成的发明成果人类就多一天犯罪”这样的病态的心理。后来王洪成“水变油”的骗局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自己也趁机谋得了数亿财产。

最后这场闹剧在各界人士联名举报之下落下了尾声,1997年11月王洪成被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王洪成被抓之后,资金打水漂的投资商们全都抱头痛哭。

据《科技日报》报道,此次“水变油”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亿元之多,而王洪成这样一个胸无点墨的骗子竟然能在神州大地上招摇撞骗十几年。这除了当时人心纯朴之外,公共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9673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