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人物

为什么近几年华语乐坛好听到令人浑身发麻的歌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有人说华语乐坛衰落了?

属于流量的时代,曲解了认同感。

偶像的内涵是身份认同感。你崇拜他,你认可他,你以他区分自己,你们聚集在一起。

网络发展到让人诧异的时代,多渠道铺天盖地的信息涌向我们。出名再也不是稀奇的,走红的原因也不再只属于硬实力。一个运营团队,10篇宣传水文,轻轻松松把人捧起。走红的人,可以只是长的帅,可以只是说话好听,可以是做过无人尝试事情的人。可能性太多,唯一不变的就是吸引人眼球。

走红了的人肯定想继续红下去,他们要“做出事情”,演戏和唱歌。唱歌谁不会,KTV谁不敢拿麦。歌曲歌词,自然有人帮忙。有人听吗?有流量不就有人听吗

一句话,歌坛涌进了太多“走红”垃圾,歌坛不再是优胜劣汰,太多人喜欢吃垃圾,听垃圾

为什么近几年华语乐坛好听到令人浑身发麻的歌越来越少了 - 爱唱歌

想起郑钧的话,都是些屎

“乐”是音乐,音乐是旋律,旋律是作曲家创作谱写出来的!一首歌没有曲不能称为歌,一首歌没有歌词是完全能独立存在的纯音乐!华语歌坛不缺会唱歌的歌手!能写美妙歌词的作者也很多!最最缺少的就是优秀的著名的作曲家!没有好的作曲家怎么会有繁荣的乐坛!!作曲大师:黎锦光,陈歌辛,姚敏…左宏元即古月,汤尼即翁清溪,刘家昌…陈志远,黄沾,罗大佑,李宗盛,小虫,童安格,齐秦,陈大力,陈耀川…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在往后优秀的作曲人见不到了!

不止华语乐坛,整个世界的乐坛都不复从前那样繁荣。

类似猫王,杰克逊这样的世界级巨星绝对不会再有。

国内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这样的巨星也不会有,甚至年轻一点的周杰伦,王力宏等,也不太可能再现了。

为什么?

因为音乐的类型:古典,交响,流行,摇滚,爵士,说唱,灵魂乐等等,能玩的,能挖掘的都已经掏空了,不管是中国风的,饶舌的,直击人心的呐喊,伤感情歌,轻松愉快的,各种各样的乐器和歌词都已经被音乐人玩转透了,现在的创作人,凭一已之力是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那么多风格迥异又适合自己的作品的,都是凭一两首代表作红火之后,得到团队的支持又不被这个金钱物质的社会所影响到才行。

可以说超级超级难,而且现实社会普遍是看脸的颜值时代,老天很公平的,给了你帅气的外表就不会给你一把好嗓,给了你鬼才般的创作力就不会给你舞台气质,或者说是现在的人有了一点名气和收入以后都更想在短时间内快速赚到钱稳定下来,创作是付出巨大努力的,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没钱没人脉别人不会随便帮你。

即便你有钱有才华也很努力,想成为巨星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最关键一点是:整个音乐的世界关注度都比以前低了,举个例子:90年代,人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两千,却可以省吃俭用买偶像一百块的正版专辑,现在是不可能想像的,因为诱惑太多了。

技术革新后没人再为音乐付费了,到现在想做音乐收费服务也没做起来,歌手都跑去演戏挣钱了,以前可是演员争着做歌手,觉得歌手钱好挣,几分钟就能抵得上辛苦拍戏所得,现在真是风水轮流转。再加上国人音乐创造能力确实不太行,看看影视配乐就知道,花钱都做不出几首好歌,好点的电影还要去找日本人配乐,实在丢人,衰落也就衰落吧,反正以前繁华的时候也是靠抄袭日本欧美做起来的,现在网络发达,大众直接追外国歌手就行了,也不需要那些翻唱歌手来翻译了。

放眼世界乐坛,可谓精彩绝伦。

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唱,二是乐器演奏。还有数十种的音乐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各地人民的娱乐生活。人唱,诞生了无数颗乐坛巨星,他们以最美发声以及最时尚的形式带给人们以美好。乐器,成就了无数的演奏家,乃至世界级大师,从主流视听到辅助伴奏,都为音乐形式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人唱,乐坛便没有黑夜,而没有乐器演奏便是没有白昼。

纵观世界音乐发展史,能够得见世界民族之林的丰富及人类文明进步的壮阔。

华语乐坛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她首先极具演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后又代表了中国人民奋斗向前的心声。

自新中国建立之后,华语乐坛像是一条亲切的丝带,将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凝聚起来,共同迎接祖国母亲的号召。以“我的中国心”为代表,从歌词到曲风,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与传统乐器,以成为民间传唱经典,实质今日仍然不朽。所以华语乐坛有一支是源于爱国情怀,具有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底蕴,更有无数国人以及海外华人的情感依托,永远不会凋落。

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名人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为代表的音乐作品在祖国各地流行。人们开始对于生活方式以及情感维系进行深思,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流行歌曲唱出了个人的内心情节,引发了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共鸣。各国曾不同翻唱我们的流行歌曲,名人也得到世界各国的粉丝,与此同时,她们也以音乐无国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宣传了祖国。

香港是华语乐坛重要的发展之地。在这里,占领了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几乎有一半的优秀作品在此诞生,也因此奠定了香江之传奇,华语乐坛之瑰丽。数百位华人熟知的歌星,数千首华人传唱至今的乐曲好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歌星专场专辑以及演唱会也由此展开,不仅让歌声传遍大江南北,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近几年华语乐坛好听到令人浑身发麻的歌越来越少了?

一、 大部分唱片公司垮了,没人供养以写歌为职业的高手了

连滚石这等超级巨无霸也倒下了,剩下的环球、华纳、索尼等音乐巨头,也改变了经营理念,不再包装和推广新人了,也不怎么给旗下的大牌歌手们出新的作品了,而是吃老本为主,也就是卖音乐作品版权为主了。

二、 媒体的急功近利,造成华语乐坛的浮躁之风盛行

以芒果卫视为例,它一直搞翻唱型的音乐节目,搞了好几十个了,却基本没有推出过什么原创音乐类节目。作为最厉害的卫视,它的眼里却只盯着快钱,这是很让人鄙视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不担起责任,这个人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小。相信,很多观众也会越来越厌烦这种翻唱节目。更过份的是,这种节目还不肯支付版权费给那些被翻唱的歌曲的作者,还不要脸地说:我唱你,让你火起来,你要感激我,更不能收我钱。关键是,芒果卫视,你缺这俩小钱吗??

三、 流量歌手盛行,专门产出垃圾作品

张艺兴自己创作的歌曲《莲》,说白了就是一个不能及格的音乐作品。张同学不但不把它锁在抽屉,还拿来大卖特卖,他的粉丝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疯狂购买。可是,潮水终要退去,流量歌手最终还是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和专业,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成功地当上流量歌手,并没有错,也不是犯罪,但是,请对音乐作品保持一个基本的敬畏之心,如果自己写不出好作品,不要强写,花些钱,是可以买到好的作品的。

四、 近年也有一些很优秀的作品,但是演唱者没有好好地把它演绎出来

现在很多歌手,并不象以前的歌手那样反复琢磨和雕刻作品,而是拿起作品就唱,也不管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回事、音乐的配器是什么走向、每一段落该如何处理、如何多层次地递进……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唱,唱完就要走,去下一个地方捞钱……

现在的华语乐坛真的真的没落了吗?

举个例子,看看2004年的乐坛

-1-

周杰伦 ·《七里香》

《七里香》是周杰伦第五张专辑的同名主打歌,这张专辑还有很多知名度极高的歌曲,像《我的地盘》、《外婆》、《借口》、《搁浅》等,可以说一张专辑就可以吊打现在的整个音乐圈。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周杰伦御用老搭档方文山,是从席慕蓉的诗歌《七里香》里获取的灵感,不过写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味道。整首歌用麻雀、秋刀鱼、草莓、蝴蝶、落叶等多种意象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后给人一种夏天的清凉感觉,带来了如初恋般的美好回忆。

-2-

林俊杰 ·《江南》

林俊杰出道比周杰伦稍晚,第一张专辑《乐行者》虽然没让他一炮而红,但也让他得以游走大陆多个城市,接受了中华文化洗礼,为第二张专辑《第二天堂》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启发,这张专辑让他打开知名度的《江南》正是他沿路背着计算机和keyboard酝酿出来的。

《江南》很好的将中国古典乐器和西方R&B融合在一起,传达了一种爱情的忠贞精神,受到了无数年轻男女的喜爱。不过当初专辑定歌时,这首歌并不被看好,因为这种风格的歌曲当时还不是太流行。好在林俊杰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否则又要埋没一首好歌啊。

-3-

孙燕姿·《我也很想他》

这是一张孙燕姿以自己的英文名字命名的专辑,大部分作品是典型的燕姿情歌,旋律动听,意境上温暖又带一点点伤感,还有一股韧劲和坚强。

在风格多元的基础上加上更多可听元素,兼具市场性与流行性,堪称孙燕姿的封后之作。现在听这些歌,总让人感觉到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我也很想他》,萦绕着都是青涩回忆与懵懂情事。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aZhi/7833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