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人物

为什么有人觉得近十来年,华语流行音乐经典歌曲少了

为什么华语乐坛的有些老歌手都不出新专辑了,是把机会留给新人还是没有好的作品了?

大家好!我是狐老师娱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资深娱评人,我看过很多场华语顶级歌手的演唱会和认识一些音乐人。对于华语乐坛为什么有些老歌手不出新专辑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见解!

1.音乐理念不同了。随着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大众的音乐审美逐渐有所改变。就像老一辈的人听不惯周杰伦、林俊杰等人的歌曲一样,曲风的改变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音乐的认知。

2.创作灵感的衰竭。华语乐坛的老歌手年轻时还可以写写爱情、青春、经历。到了如今这个年纪,很多人经历了太多,也没有精力再去为青春爱情歌颂,加上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很难找到满足大众需求的创作灵感。

3.歌曲带来的利益变化。现在的华语乐坛,各大音乐app和榜单横空出世。数字化音乐时代的来临让传统的音乐产业备受打击,歌手们呕心沥血创作的歌曲获利不大,依靠上综艺、出席活动却能获取大利益,何乐而不为!

4.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层出不穷,注定音乐新时代已经到来。从当年的邓丽君到后来的四大天王,再到周杰伦、林俊杰,再到今天的张杰、许嵩、李荣浩、华晨宇、邓紫棋。华语乐坛是一直在前进的,“改朝换代,新老更迭”是很常见的事。不过确实很少有人能做到周杰伦那样,横跨两个时代,独领风骚。

5.网络歌曲及短视频的兴起。老牌歌手的创作还是比较保守,随着很多网络歌曲和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经典歌曲被遗忘,这也打击了老牌歌手继续创作的动力。

6.年纪过大带来的声带受伤和嗓音变化等身体问题。

为什么有人觉得近十来年,华语流行音乐经典歌曲少了?

这个是相对的。现在的网络和信息渠道方便,有手机等各种媒体传播渠道,使听众接触到的歌曲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欣赏到的外来音乐种类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听众的口味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普遍提高。同时歌曲创作者接触的音乐类型和风格等也在受这些媒体渠道传播的影响,创作的歌曲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近年的嘻哈,蓝调,爵士等,摇滚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哪些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大众的喜爱范围和歌曲作者的创作范围也都在不断的扩大着,提升着。

而且能够成为经典的歌曲,一般歌唱性要比较强,通俗点说,就是大众能够学会了去唱的,即能够被大众传唱。

并且歌曲作品是否真的能够成为经典,还需要时间的考验。要想歌曲真的能够成为经典,不是那么太容易。

我翻了一下自己的几个音乐网的收藏,确实感觉近年可以理解为经典的不是很多。一下子就能想到可以叫经典的,有许巍的《空谷幽兰》,王菲的《尘埃》,朴树的《平凡之路》等…

所以个人认为,不一定是成为经典的歌曲变少了,而是哪些种类的歌曲能够成为经典,哪些歌手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哪些听众所最能够接受的歌曲能够成为经典,等等…多种因素在内,这些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沉淀。

为什么2010年后华语乐坛再没有出现周杰伦这样的现象级歌手?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没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搞创作!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歌手,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比如,李健是我很欣赏的一位音乐人,为什么呢?李健清华毕业,温文尔雅、谦逊,从小就学习音乐,不论文化素养还是音乐素养,他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很多人把李健的出名归功于王菲在春晚演唱他的歌曲《传奇》,虽然王菲起了一定的助力作用,但是说完全归功于王菲的宣传我认为是很不公平的,这首歌不论作词作曲都由他一个人包办,不管作词作曲都属于上乘水平,能够让人听完有共鸣,出名那不是名正言顺吗?当前的音乐圈,所谓的顶流,做出来的音乐没有任何营养,你会觉得《爱情买卖》会和《传奇》一个档次吗?音乐比的不是谁嗓门大,谁的歌展现度高,而是比的是包含的情感、文化等一系列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反观现在的音乐圈,又有几个歌手具备这些呢?他们除了长的还可以之外,没有文化,有的甚至都不懂五线谱,怎么又会有好的作品呢?

为什么有人觉得近十来年,华语流行音乐经典歌曲少了 - 爱唱歌

其次;娱乐至上的病态、资本的支持让音乐圈失去了本真的创作,大家都忙着挣钱,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去创作呢?

大家都熟悉的某卫视的音乐节目,大家应该可以发现,留下来的都是嗓门大的、有流量的,相反那些真正能引起共鸣的歌手基本都难逃淘汰的命运!但是呢,即使一时你风光无限,但是你不具备最起码得素质也终归也会是昙花一现!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罗大佑、崔健、许巍等等这些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情冷暖有思考的音乐人,而不是某某凡、某晨宇等等这些所谓顶流的所谓的歌手。这些人的走红只能证明这个社会的病态!

即使是周杰伦,也得是方文山和周杰伦双剑合璧,才有的那些传唱度高的作品!

好的音乐不一定得有歌词,但是歌曲就应该是词和曲完美碰撞的产物!

为什么有人觉得近十来年,华语流行音乐经典歌曲少了 - 爱唱歌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aZhi/7848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