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美食

白首乌和何首乌的区别是什么?

一、白首乌和何首乌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白首乌

白首乌,别名滨海白首乌、泰山何首乌,属捩花目、萝科、鹅绒藤属。

2、何首乌笑州

何首乌,别名多花蓼、紫乌藤、九真藤等,属蓼目、蓼科、何首乌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白首乌

①、牛皮消又名飞来鹤,蔓性半灌木。具乳汁。根肥厚,类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断面白色。茎被微柔毛。叶对生,聚伞花序伞房状,腋生;总花梗圆柱形,着花约30朵,种子卵状椭圆形至倒楔形,边缘具狭翅,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长绒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②、戟叶牛皮消又名泰山何首乌、山东何首乌、地葫芦,大根牛皮消 攀援性半灌木。具乳汁。常连接成念珠状。茎纤细而韧,被微毛。叶对生;叶片戟形,基部心形,两面被糙硬毛,以叶面较密;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冠辐状,白色或黄绿毛种子先端有多数白色长丝光毛,花期6-7月,果期7-10月。

2、何首乌

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叶卵形或长卵形,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花被果时外形灶升手近圆形,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三、生境分布不同

1、白首乌

①、生于海拔3500m以下的山坡岩石缝中、灌丛中或路旁、墙边、河流及水沟边潮湿地。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山东、江苏、安徽定远有栽培。

②、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灌丛或岩石缝中。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隐嫌、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2、何首乌

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海拔200-3000米。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首乌、百度百科-何首乌

1、性味不同

白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无毒。

何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肾经。

2、功效作用不同

白首乌功效:滋补强壮,养血补血,乌须黑发,枣游键收敛精气,生肌敛疮,润肠通便。

白首乌主治:久病虚弱,慢性风痹,腰膝酸软,贫血,肠出血,须发早白,神经衰弱,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老人便秘。

何首乌功能:补益精血;生用:解毒凳巧,截疟,润肠通便。

何首乌主治: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制首乌功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2、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生首乌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之效。

3、性状不同

白首乌为双子叶植物药萝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

牛皮消根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1-4cm。表面浅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脱落处土黄色或浅黄棕色,具网状纹理。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县鲜黄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甘后苦。

戟叶牛皮消块根呈不规则团磨尺块状或类圆形,长1.5-7cm,直径约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有稀疏黄色放射状纹理。以快大、粉性足者为佳。

何首乌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何首乌(中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何首乌(蓼科何首乌属植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首乌(食材,草药)

二、白首乌的功效与作用 年代已久的防老珍品

1、白首乌用于晚唐,盛行于高桐早明,沿用至今。因其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

2、主治治久病虚弱,慢性风痹,腰膝酸软,贫血,肠出血,须山念孙发早白,逗链神经衰弱,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老人便秘

三、中草药:白首乌的功效与作用

白首乌

(《山东中药》)

【异名】泰山何首乌(《山东中药》),泰山白首乌(《中药材品种论述》),和尚乌(《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萝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

【植物形态】大根牛皮消

多年生缠绕草本,高速1~2米。茎纤细,表面淡灰紫色,无毛。单叶对生;叶柄纤细,稀生细柔毛;叶片戟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深绿,稀被短硬毛,主脉的基处有棕色短腺毛2~4枚,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细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花萼近于5全裂,裂片卵形,向下反折;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向下反折;副冠5,和雄蕊连生在基部,呈披针状而展开,并高出于柱头之上;雄蕊5,花丝相连作管状,包围雌蕊,花药着生在柱头周围;雌蕊1,由2分离心皮组成,花柱2,顶部连合成一肥厚盘状5裂柱头。果2,长角状,长约10厘米,成熟时沿一侧开裂。种子倒卵形,先端有银白色细绒毛,长约3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山林间,常缠绕其他植物而上升。分布河北、山东等地。

【采集】早春幼苗来萌发前,或11月采收,以早春采收最好。采收时,不要损伤块根。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块根呈圆柱形或类球形,长5~10厘米,径约1.5~3.5厘米。表面黄褐色,多皱缩,栓皮易层层剥离扮漏。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苦甘涩。以粗大、粉足指缺激、断面白色者为佳。

主产山东。

白首乌的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其同属植物耳叶牛皮消(参见飞来鹤条),及隔山牛皮消的块根,有些地区亦作白首乌用。

【化学成分】大根牛皮消含白薇素,有强心甙反应。

【性味】《山东中药》:味苦甘涩,性微沮,无毒。

【功用主治】《山东中药》:为滋养、强壮、补血药,并能收敛精气,乌须黑发。治久病虚弱,贫血,须发早白,慢性风痹唯袜,腰膝酸软,性神经衰弱,痔疮,肠出血,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鲜的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老人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提醒您:白首乌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houKan/6816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