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美食

干海蛏子的营养价值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中医认为,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扩展资料:

选蛏子的注意事项:

“含档虚胖”过度的蛏子、扇贝非常容易鉴别,如果肿胀到一定程度,用手戳一下,回缩不快,甚至连壳都闭不上。虾蟹也会因为吸水导致关节肿胀,行动缓慢,显得缺乏活力。不过如果吸水不多,是不太容易识别码运的,主要看商贩心有多黑。

另外还要提醒的是,选海鲜最怕的不是“注水”等缺斤短两的伎俩,而是违禁药物、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前者无非是经济损失,后者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危害。水产养殖使用违禁药物屡见不鲜,例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等,尽管国家在打击,但小养殖户和小商贩迟老梁还是有违规操作。

中国沿海部分海域由于工业污染,导致蟹、贝类重金属超标严重,尤其是镉和铅。因此来源不明的海产尽量别买,价格太便宜的别买。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常见贝类及营养价值

人民网-“虚胖”的蛏子好鉴别

海蛎子即牡蛎又名生蚝,鲜牡蛎肉青白色,质地柔软细嫩,是唯一能够生吃的贝类。海蛏子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

海蛏子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有糖元、牛磺酸、谷胱甘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岩藻糖及铜、锌、锰、钡、磷、钙、镁、铝、氧化铁和有机质。每100克可食部分蛋白质10.9克,脂肪1.5克,钾200毫克,钠清大坦462毫克,钙131毫克,镁65毫克,锌答桐9.39毫克,铁7.1毫克,铜11.5毫克,磷115毫克,硒86微克,维生素A27微克,烟酸1.4毫克。含碘量远远高出牛奶和蛋黄。含锌量之高,可为食物之冠,海蛎子中还含有海洋生物特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及多种氨基酸。这些营养成分让海蛏子有着美容养颜、宁心安神、益智健脑的功效。

海蛏子味咸、涩,性微寒;归肝、心、肾经。

功效

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眩晕耳鸣,手足振颤,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惊痫癫狂,瘰疬瘿瘤,乳房结块,自汗盗汗,遗精尿频,崩漏带下,吞酸胃痛,湿疹疮疡。

糖原

海蛏子的主要成分糖原能迅速补充恢复体力,并可以提高肌体免疫力。

蛋白质

海蛏子又叫“海底牛奶”,说的是它蛋白质含量高,在海蛏子干,也就是蚝豉中体现更加明显。撇去海蛏子性寒这一点不说体质特别寒凉的人还是不太建议多吃,这也是大部分海鲜的通病,海蛏子对于美容养颜、滋阴补血、补肾壮阳都有不错的效果。

碳酸钙

牡蛎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牛磺酸

海蛏子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良药;

微量元素

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

海蛏子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

维生素b12

海蛏子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

氨基酸

海蛏子中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仿耐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

海蛏子中钙使皮肤滑润、铜使肤色好看,看起来特别有血色;

钾和维生素

钾可治疗皮肤干燥及粉刺;维生素也可以使皮肤光润,同时可以调节油脂的分泌。

核酸

海蛏子富含核酸,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核酸的能力逐渐降低,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们日常所饮的牛奶在这方面明显不及“海底牛奶”。

研究发现,锌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前列腺及精液中含有丰富的锌才有利于精子的生存和活动。否则,一方面会使睾丸组织结构萎缩,精子生长异常且活动力减弱;另一方面会使男性的雄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硒则能阻止体内有害物质对精子细胞膜的氧化损伤,起担护精子的作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糖尿病人,干燥综合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患者、体质虚弱儿童、更年期综合症妇女和孕妇;也适合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

禁忌人群:

患有急慢性皮肤病者忌食;脾胃虚寒、滑精、慢性腹泻、便溏者不宜多吃。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ZhouKan/6847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