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你对现在的流行音乐发展方向怎么看

你对现在的流行音乐发展方向怎么看?

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我是这样看的:

互联网兴起以后,音乐发行的门槛降低,这样很多不同风格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音乐蜂拥而至,老百姓试听音乐也有了更大的选择性,从而让那些没有经济条件而写的好,唱得好有真本事的音乐人和歌手浮出水面,这样就打破了以往唱片市场的垄断性,也打破了过去靠唱一首歌活一辈子的歌手梦想。当然这些新出来的优秀歌手和音乐人也受到了传统媒体和传统歌手的攻击,称之为“网络歌手”,试问,现在哪个歌手的歌曲发行不是通过互联网发布呢?

作为音乐人,我是这样看的,新媒体互联网的兴起,这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音乐市场公平竞争的一个象征,从而促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总而言之,百姓喜欢的音乐,那就是好音乐!期待归还音乐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期待音乐市场下一个“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视频加载中...

流行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在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等大众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歌曲风格多样、形态丰富、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等。

有人把流行音乐的概念定义为“商品音乐”,说它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商业性娱乐消遣属性很强。因此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我的理解是,持流行音乐是“一种风格”的观点,是想把流行音乐与流行歌曲以及通俗唱法区分。这种观点认为,流行音乐是一回事;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又是一回事,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仅是流行音乐的一部分。

你对现在的流行音乐发展方向怎么看 - 爱唱歌

还有人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风格,而且还是一种趋势,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观点认为只要能流行的歌曲,不管是“民族”的,还是“通俗”的,它们都是流行音乐。

比如像《歌唱祖国》《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国》《南泥湾》等老歌,又比如当下像《鸿雁》《青花瓷》《卷珠帘》《因为爱情》《春天里》等新歌,都广泛地流传于群众之中。我们很难判断这些歌当初问世时,是否以盈利为主要创作目的;也无法判断这些歌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还是艺术形式主要的。

我最早接触到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就是流行歌曲,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听到的是邓丽君演唱的那一批民间小调式的歌曲,如《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甜蜜蜜》等。虽然感到耳目一新,但由于我当时正沉迷于“意大利唱法”的学习过程中,竟觉的这类的歌曲结构太短小、内容太通俗,有点排斥的心态。

不久,我又听到了一张齐豫演唱歌曲的黑胶木唱片,其中有三毛作词的《橄榄树》,一开始只是觉得歌词写得特别好,结果在听了两三遍之后,后来发现从歌曲的结构到旋律的独特都颇具“艺术性”。从此,我对流行音乐刮目相看。再反过来重听邓丽君的演唱,就感觉她的歌曲并不完全是“商品音乐”,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哲理。

如何鉴赏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相对于古风音乐而说的,它的外延很大,现从音乐的一个纵深侧面“声乐”来剖析,用以抛砖引玉以飨众多音乐爱好者。

声乐指乐音的律动,而流行的是指以时下生活素材而创作的词曲,其优劣以能否引起共鸣,而达到启发、教育人为准则;词曲的演唱也属声乐,其艺术性大致从下列7个方面分上下:

1要想演唱好某一声乐作品,必须先了解该作品的背景及所处地域和民族的风俗习贯与作者的意图;熟习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其感情变化,演好戏中戏,否则就难以把作品成功演唱。

2音域是与生俱来的但通过艰苦磨练可使其优化些,它是指低频音与高频音之间的音频差,该数值越大说明音域越宽广音质、音色就越好,声音好听,反之就没有好音色。

3流行唱法中的重点是音色一由基音和共鸣决定,基音是多种多样的共鸣可以调节。

4乐感:就是所说的气质,就是说演唱者是否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把当时角色的声音形象和感情完全表现出来。

5再就是调性包括主调及离调转调都要帖切的把感情形象地体现出来。

6节凑,演唱者要理解作品的性质节、奏型按作品要求演唱的恰到好处。

7最后是语言表达,要用腔体发声演唱,声母要求清楚准确韵母要敢了糢糊,要以情带字字里含情,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才勘称佳作。

为什么要拒斥使用和声进行“套路”呢?

拒绝和声套路,其实是一个误区。

之前在《明日之子》上,华晨宇指出了李袁杰《离人愁》根本就是一个和声套子,很一般。实际上,华晨宇这话是有场景的,和声套子并没有问题,问题是《离人愁》这首歌在本质上缺乏变化,深度不足。

我们所谓的和声套子,或者说万能和弦公式,不过是前人所总结的、在流行音乐里常会出现的一种方法。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行之有效。如果从工业化的角度,我们是绝对没有必要去拒绝一个高效的生产力工具的。但和声套路也有一个问题:它会让创作固化。流行音乐是流动的,但如果它失去了流动性,那就真的挺无趣的。

从另外一面来看,那些对自己有自信、拥有魄力的创作者,他们在和声方面非常有一套。比如披头四,他们在和声上总有变化无穷的办法。他们的成名曲《我想要握住你的手》,当时鲍勃迪伦听了,高呼:他们怎么会这么用和弦!?在副歌之后的连接的那个bridge段,他们用的相当精彩。而在《她爱你》这首歌里,最后结尾披头四竟然用了一个超级不稳定的和弦六级作为结束,也是很精彩的设计。

所以,本质上我们反对的不是套路,而是创意,创作者的惰性。

其实上面的人说的很对。套路是死的。要看用的人怎么活用,但是问题在于那些所谓的原创者拿着固有的和弦套路,连基本的几级和弦都不清楚。的确是对音乐的一种亵渎。音乐的世界还是需要多一点的活力和原创。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00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