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以前的港台歌星是不是都学过作曲啊?为什么他们大多数人都能自己创作歌曲?

听不懂粤语和对香港一知半解的北方人,认为香港没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从事音乐、演艺的人都是瞎搞出来的!请不要忘记了香港是国际大都市,所有事情都是和国际接轨的。顾嘉辉,黎小田,伦永亮,卢东尼,雷颂德都是留洋回来的,梁泳淇,林志美,卢业媚都是学院派。刘诺生是英国人,八十年代香港是华人的文化娱乐中心,吸引了全球华人业届精英过来发展,卢冠廷(美国),周启生(加拿大),郭小霖(奥大利亚)。台湾的罗大佑,童安格,张洪亮,齐秦。东南亚的巫启贤都来港发展。加上香港本土从小就喜欢音乐并学习创作的: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蔡国权,黄凯芹,郑敬基,谭咏麟,张国荣。还有以黄家驹、刘以达为代表的乐队创作人,共同开创了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盛世。百花齐放之下也翻唱了一些质量好的英文和日本歌,但不到总量的十分一。

有一个词叫天赋,还有一个词叫爱好。

首先说一点,台湾大多歌手确实是能自己写歌的,很多就是制作人创作人或者是助理出身,而香港大多数没什么创作能力的,或者是成了巨星以后才自己写歌,实话实说,他们写的歌如果不是巨星唱的,或许就没人会听。也有成功的,比如刘德华写的词就得到了黄霑的肯定。

天赋,上天给少数人的特殊能力,比如前几年看的一个新闻,一个几岁的小男孩,听一遍曲子就能用钢琴弹奏下来。

爱好,单单有天赋还是不够的,他还要对音乐有份执着,爱好音乐。罗大佑医生出身,爱好音乐从而弃医,开始了音乐生涯成为不折不扣的华语乐坛教父。黄家驹,据说甚至不识谱,他的音乐道路是非常坎坷的,但是他热爱音乐,从未放弃,让他写出了很多的经典歌曲。

反观大陆,各种音乐学院,又出了几个出色的创作人或者创作型歌手呢??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问余何故爱江南?笑而不答心自闲。点检诗书三万卷,卷卷有词忆江南!

自三皇五帝以来,舜曾到过荆湖三湘一带,而两湖地区,实非古人所谓江南也。大禹治水,曾至浙江会稽,其时,江南似亦无甚美景,故未见载于典籍。《楚辞》之中,南方的水草花木,已然散发出别样的芳香。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 爱唱歌

惜乎秦皇汉高龙兴之后,楚国沦灭,吴越失国,江南盛景,泯然无闻。

逮自晋室南渡,江南山水,再入中华文化图卷,文人墨客,因之赋诗属文。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乃谢客笔下之江南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此乃丘迟笔下之江南也。投奔敌国的大将陈伯之因江南之美而复还故国,此江南之魅力也。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 爱唱歌

春阳暖人,清风拂面,山花烂漫,飞鸟依人,如此美景,无怪乎“人人尽说江南好”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美人轻摇画船,嫣然一笑,顾盼倾城,整个齐梁时代,被江南的采莲女点亮了。偏安江南的小朝廷,因而显得不是那么猥琐龌龊了。

江南之水,柔美温软,信美斯土,其所诞育之女子,亦复如是。江南之水,所酿之酒,清冽浓郁,饮之爽口,味之悠长,果然“女儿红”也。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 爱唱歌

水之畔,有青黛之山,如眉峰攒聚,淡远清幽,宛如秋梦,似远还近,欲忘而不能。

春水碧雨天,江上柳如烟。南国日暖玉生烟,长留春色在人间。君近来书何以报?聊赠江南一枝春。江南的春意,令北人神往不已。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见江南,便永远留在了江南。达观知命如乐天居士者,尚且禁不住江南山水的诱惑,何况一般的国人呢?


江南太美,不忍心作理性的剖析,胡乱抒发一下,勉强算是回答吧。

江南两个字,本身就带有不可估量的诱惑力。绵绵的春雨过后使得江南韵味十足,到处碧绿清新,繁花一树晶莹剔透,处处透着诗情画意,清风柔柔,远山含黛。听着潺潺的小桥流水,吃着江南美食,品着当地的文化气息。江南的烟雨迷蒙,江南的花开遍地,江南的水桥、江南的小镇,江南的女子,都让人流连忘返。也许,江南的氛围就像是一位姑娘,温文尔雅,端庄大方,让人一见后会十分倾心。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 爱唱歌

实际上,并不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都被认为是江南。狭义上通常是指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一小块区域。其主体为形成于明代的“老江南八大府”江宁府(南京)、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含上海)、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广义上,江南还包括长江以北的扬州以及钱塘江以南的绍兴、宁波等。

曾经有一些与江南相似的地方都被冠以了“某某江南”的名号,比如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塞上江南”的名号就给了宁夏平原;后来人们又把西藏林芝、新疆伊犁这两个文化、地理与江南差异极大的地方冠以“西藏江南”、“塞外江南”的名号;其它地方各种“小江南”的称谓更是层出不穷。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风情?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偏爱江南风情 - 爱唱歌

事实上,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江南之水又分为四大要素:“江”、 “河”、“湖”、“海”。其中的“江”则包含了长江和钱塘江。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依次把江南的五座城市分别推向历史巅峰。尤其是钱塘江,它是浙江第一大河,其后来的重要性更得益于与人工建设的大运河南端终点的相,使得杭州日益成为钱塘江两岸的货物集散地。

南宋时,北部金兵的锋芒已经将南京和扬州变成前线,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既远离长江又有钱塘江的货运供给因此取代南京成为国都的最佳选择,公元1138年,一度从杭州逃往海上的宋高宗终于下定决心定都杭州杭州。此后,钱塘江时代的江南,开始在经济、文化上彻底超越北方。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更是让江南超越了江南,成为中国文士心中的向往。

南宋之后蒙元入侵,杭州城遭到破坏,之后明代迁都北方,杭州的地位大不如前。但江南的整体崛起却并未停止,四大要素中的“湖”开始发力,江南迎来了太湖时代。

太湖是江南的中心,而苏州则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都在此汇聚,明清时代的苏州得此地利,发展出强盛的工商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从江西、湖南运来的粮食也经过苏州转销浙江、福建。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02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