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女婿见丈母娘时,发生过哪些意想不到的事?

30年前,我作为一个准女婿,提着礼物上丈母娘家的门,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记得那天一大早,我收拾打扮一番,骑着摩托车,车后座放着我买的见面礼,有烟、白酒、葡萄酒,捆扎停当就出发了。到了丈母娘家,未婚妻给我开了门,我把礼物放在地上,就坐在客厅看电视,丈母娘在厨房忙着做饭。未婚妻说你到厨房看看用不用帮忙,丈母娘在厨房听见直接说不用不用。

吃饭时,未婚妻说大家喝点葡萄酒吧,我自告奋勇把我带的葡萄酒拿了起来,外包装是个圆纸筒,我刚拿起来,纸筒的底盖掉了,葡萄酒从桶里滑了出来,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时间仿佛瞬间凝固了,大家面面相觑,一股浓烈的酒香在屋里弥漫开来。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 爱唱歌

停了十几秒,未婚妻轻声说还不快把碎玻璃捡起来,我赶忙蹲下身子,刚捡了一块,食指就被玻璃割破了,我忍着疼痛把地板打扫干净,血滴答滴答掉在桌子上,丈母娘慌了,赶紧拿出酒精药棉和纱布给我消毒包扎,未婚妻满脸怒色,丈母娘笑着说没事没事,岁岁(碎碎)平安。

从丈母娘家回来,我几天都惶惶不安,未婚妻也没有见,我急了,跑到她单位问她家人对我印象咋样,未婚妻噘着嘴说大家都说你是个冒失鬼。我急的头上都冒汗了,手都没地方放,未婚妻看到我这个样子哈哈大笑说,好在你丈母娘替你说了话,说你人不错,看着听话。听了她说的话,我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还能回想起来那次经历,以后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去别人家送礼总是要对礼物反复检查,防止出现意外让人感到尴尬。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江南小疯,女婿见丈母娘时,发生过哪些你意想不到的事?

大约是2015年春节,我提着母亲从存折里取出来的一万块钱,买了二瓶飞天茅台,二条和天下,还有一箱科迪亚,和一些稀罕的水果,打着网约车开进了市委大院未来岳母娘家拜年,因为女朋友怀孕了,马上要见肚子了,她叫我趁热打铁今年过年去拜年,顺便商量下结婚的事,要不然以她母亲的性格,一定不会让我们在一起!

我高中毕业后,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连带着以前的存款花完了不说,还问亲朋好友借了大几十万,最可悲的是钱花完了,人也没留住,于是我离开了象牙塔,踏入社会,这些年做过保安,清洁工,跑腿,快递员,工地工人,空调工人,打雨棚.........只要有钱赚,我就去做。唯一庆幸的是家里80个平方的老房子还在,之前因为没有房产证卖不了。就这样熬到了26岁,终于还完债了,并且还有几万块存款。准备在存点钱买台车子也去开网约车,听说一个月能赚好几千。

隔了没几天,她发微信给我,说周末休息,有空吗?有空的话请我去看电影。那年在帮朋友的名烟名酒店送货,特意打了电话跟朋友说周末要陪女神看电影,朋友听了笑着说:去吧,我叫别人给你加班,加油哦!

我记得那天看的是扫毒,古天乐,张家辉,刘青云演的,看张家辉被毒贩女儿救了以后的爱情故事时,她哭着说:是不是女人都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我握住她的手说:假如是我,我会为了她放弃一切!她看着我笑了,然后继续看电影,那只手我一直抓到电影结束,闭幕离场时她望着我说:准备握多久?电影演完了。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按普通话的语法都是叫乘。

比如乘飞机,乘火车,乘公交,乘船,乘直升机等。

乘的定义是进入,既然是进入某个载体。那么就无什么特定的乘降方式。

如果这载体有座位,而且还编有号,那么就应该对号入座。

如果这载体有床,而且也编有号,那么就应该对床入睡。但要座着,趴着也是可以的。所以有床的比有座的方便。

所以不能睡的载具习惯就叫坐,比如公交车,火车坐号车廂,过山车,电梯都无床。有的甚至连坐位都无有,那么统称乘就比较合理。

所以在电梯里,无座的车船上,叫乘最合理。因为这地方床也没有,有的座也没有。你不叫乘,只好将就叫座。如果你非要叫睡电梯,那是喝高了的时候!

"站"在语法里是不动的专用词,在运行着的载具里这样叫不合适。

除非是电梯停电,公交无油。你才可以说,"让我站的够呛"!

因为“坐”字,在古代就有乘坐之意。

古代的交通,穷人徒步、富人骑马坐轿。坐和乘一样,在古代即是名词又是动词。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有了汽车、火车、飞机,于是人们习惯的将使用这些交通工具称之为“乘坐”,简称坐。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 爱唱歌

然后一个美国的懒人厉害了,觉得爬楼梯太过费力,于是发明了电梯这个神物。外国人对于交通工具,大部分用一个Take或者by就搞定,使用电梯依然如此。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 爱唱歌

电梯传播到中国后,中国人也就找到与之对应的“乘坐”一词。水到渠成、简单明了,没有什么典故或是内涵。

你明明是站电梯,为什么叫坐电梯呢 - 爱唱歌

我是阿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留言必回,感谢支持。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21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