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京剧不像流行音乐

如何看待现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戏曲元素?是发扬传统还是四不像?

关于如何看待现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戏曲元素?是发扬传统还是四不像?

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样看待的,首先来说音乐包含了流行音乐戏曲,但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戏曲的门槛与专业程度要比流行音乐高的多,导致戏曲与流行音乐显得比较小众化,远不如流行音乐的受众群体广泛与普及。

但另外一方面来看,戏曲爱好者(戏迷)其忠实程度往往要远超流行爱好者(歌迷)们,为什么呢?因为仅仅是唱好几句简单的戏曲唱段门槛就非常之高,还不包括综合表演方面,所以就会有非常高的挑战性,能勾引人们驾驭的欲望,当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而一首流行歌曲,悟性高的人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学会,且从唱腔技巧上来说也远不及戏曲要求高,属于快餐式的3分钟热度,其忠诚度也不高。

京剧不像流行音乐 - 爱唱歌

关于流行音乐加入戏曲元素,是否为四不像,要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专业分类的角度上来讲,确实是四不像,因为戏曲就是戏曲,歌曲就是歌曲!

其次从文化推广,相互带动的角度上来讲,流行歌曲的受众面积较大,加入戏曲元素之后能带动一部分本不了解戏曲的人们,开始逐渐的接触、了解戏曲!

最后从技能整合的角度上来讲,通过流行音乐接触到戏曲、产生一定的戏曲功底之后,驾驭流行音乐会显得更加的轻松、自如。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戏曲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在戏曲中借用流行音乐或民间歌曲,流行音乐借用戏曲唱腔的旋律都是比较常见的。关键是借鉴而不可完全照搬,视作品的需要,将借用的旋律化入其中才是俏皮的。这里需要"两边吃透”,否则就成了四不像。

流行音乐中加入戏曲元素,其实早已有之。中国的流行音乐不一定是通俗唱法,在数十年前,《英雄赞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我的祖国》、《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知音》等歌曲,都是中国的流行音乐。后来的“西北风“、”京韵歌“,比如《黄土高坡》、《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也是流行音乐。

当年的这些流行音乐中,很多歌曲都融入了戏曲元素。《我的祖国》融入了晋剧的元素,《知音》融入了昆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融入了京韵大鼓,《故乡是北京》融入了京剧。

近二十年来,”中国风“成为一种潮流,在通俗歌曲中加入一些戏曲元素,似乎是创作者不能或缺的一个技能。有获得成功的,也有胡拼乱凑的。

想加入戏曲元素,做得好就是发扬传统,做得不好就是四不像。这得创作者本人对戏曲有较深厚的了解。有的人本来就学了点皮毛,硬把戏曲元素塞进一首新歌,或者把一首经典歌曲改编成戏歌,听来什么味都有。

加入戏曲元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有的歌曲旋律本身没有戏曲味,但是,在配器的时候适当加入了一点民乐,加入了某个剧种的委婉或铿锵的特色,使得这首歌变得丰富起来。这也是好事。

某个卫视打着弘扬戏曲的旗号,改编出了很多戏歌,让演员扮上戏装彩唱,却又是手持话筒演唱,这本身就不谐调。再加上戏歌改得不三不四,实在是看不下去啊。

京剧不像流行音乐 - 爱唱歌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47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