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许多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熟知一句话,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意思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连廖化这种拿不上桌面的的武将都可以担当先锋之任。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可能,很多人都是通过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来了解的三国这段历史,《三国演义》上对廖化这个角色着墨不多,由于书中所写的蜀汉前期的武将集团太过豪华,出名的有五虎上将、魏延等等一流的武将,与他们相比,廖化确实很不够看,这使得当他在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担任先锋的时候被后人嘲笑。

难道廖化真的像后世人说的那么不堪吗?

答案是否定的,廖化不单不是庸才,而且是一个很出色的将才,是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

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说一下这“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俗语的由来:

这句俚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是出自一本清末的小说,而这本小说本身跟三国毫无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有一个老汉眼热一个年轻书生,看到年轻书生在编县志,因此嘲笑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老汉想表达:我这么大年龄都没有编县志,你一个毛头小伙居然装模作样地当文豪写县志。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讲完这个题外话,接下来,咱们来谈一谈真实的廖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 廖化文武双全

首先,廖化的出身并不好,他起初是个黄巾贼,在刘备赤壁打败曹操之后,不远万里来投靠刘备,之后刘备入川,就留下了廖化辅佐关羽,而关羽让廖化做了自己的主簿,做了个文职;关羽什么人啊?那可真的是一身傲骨啊,这么傲的人,能把这个人留在身边,说廖化没点儿真本事也不行吧。

关羽率兵进攻樊城,开始的时候,是命令博士仁和糜芳做先锋的,结果这二人酒后失职,被关羽罢免了,转而把先锋的位置给了廖化。

关二爷的先锋官啊,这还了得?难道还不能证明廖化的本事?

二 千里走单骑的廖化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关二爷忠义无双,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

但真实历史上,没有关羽千里走单骑,只有廖化千里走单骑。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擒杀之后,廖化也被俘获了,结果廖化一直想念刘备,不想为孙权效力。因此上,诈死,拉着自己的老母,千里进西川,回归刘备。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一个人啊,还拉着自己的老母,这份能力、这份果决和这份忠心,我个人觉得丝毫不输关羽。

三 屡立奇功,忠心为蜀

廖化跟随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可是差点儿杀了司马懿啊。原文如下: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头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反向西去了……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

这要是廖化追上了,一刀砍了司马懿,这诸葛亮北伐能否更进一步也未可知。

诸葛亮死之后,廖化依然辅佐姜维北伐。在第七次伐中原的时候,廖化刀斩魏国先锋郑伦,率军杀败了邓艾。但,苦于刘禅听信谗言,强命姜维退军,错失了伐魏良机,等到日后姜维还想再行伐魏的时候,廖化看到连年动兵,蜀汉国力不支,于是便劝谏姜维:

“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

这可真是忠心为蜀,赤胆忠心啊。

纵观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当时的蜀汉,老百姓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这么一个有勇有谋、文武齐备、忠心为蜀的良将奇才却被后世人嘲讽,我个人觉得是对廖化其人极大的不尊敬!

说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希望大家点一下关注,多多点赞,我会不定期的推送关于三国的小文章,谢谢!

武将封狼居胥有几个人完成了?

汉、唐、明完成过封狼居胥壮举的武将真不少,总共有十位,只不过唐朝、明朝没人敢祭天勒石!

汉朝两个,霍骠骑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都很熟悉不用多说了。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唐朝五个,李靖、李勣、裴行俭、苏定方、薛仁贵。

李靖灭东突厥、李勣灭薛延陀、裴行俭灭后突厥、薛仁贵征漠北,都曾到此一游!

苏定方打西突厥的时候,走的是北路,路过燕然,并在阿尔泰山痛揍阿史那贺鲁,确定无疑也应该算上。

不过唐朝的时候狼居胥山、燕然算是境内,在燕然都护府治下,去的人可多了。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燕然都护府后来陆续更名为瀚海都护府、安北都护府,是唐朝六大都护府之一,治所在今天蒙古国哈拉和林东北方,离狼居胥山不远。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燕然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李素立是个文人,喜好风雅,想必经常登山,把酒临风,拍石长歌,不知道这算不算封狼居胥?

哦对,他不是武将,当然不算!

到了明朝,也曾有三名武将完成过这个壮举。

1372年,明太祖发起第二次北伐,分兵三路,其中东路军曹国公朱文忠率军五万,兵出居庸关,绕道兴安岭脚下,然后向西,打穿蒙古高原,一路杀到阿尔泰山,并纵火焚烧哈拉和林!

这该算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了吧?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洪武十三年(1380年),西平侯沐英率陕西兵北征,至和林,擒北元平章脱火赤及部众万余人。(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五)

捕鱼儿海之战,从距离、难度来看,和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差不多,所以蓝玉也应该算一个!

廖化成为先锋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你怎么看 - 爱唱歌

但是,朱文忠、沐英、蓝玉,这三个人你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封山、勒石,这是僭越谋反的大罪,太祖爷能剥了他!

另外,永乐帝曾经五次北征,三犁虏庭,蒙古人望风而逃。距离够了,但战果却不大,不算。

清朝本身来自北方,和元朝一样,就不统计了。

所以,自汉朝以来,总共有十名武将完成过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壮举,分别是:

霍去病、窦宪、李靖、李勣、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朱文忠、沐英、蓝玉。

如有遗漏的,欢迎大家补充。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封狼居胥这个成语是霍去病创造的,其原意是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的仪式,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这座山是汉朝时期匈奴祭祀的圣地,霍去病作为汉朝的将军,在敌人的圣地举行祭祀的仪式,这在战争年代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所以封狼居胥被后人引申为华夏族武将的最高荣耀之一,想要达到封狼居胥的荣耀,至少要有三个标准:

1、对外战争的距离足够远

汉朝都城长安到狼居胥山的直线距离是1600多公里,霍去病参与漠北之战最远到达了瀚海,也就是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直线距离将近2000公里,在战争中,霍去病走的又不可能是直线,因此漠北之战的距离超过了2000公里。

如此远距离的战争对于今天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当时华夏族对外战争的天花板,古代战争很难解决补给与运输工具的问题,如此长距离的长途奔袭对于战争参与方来说,消耗是无比巨大的。

封狼居胥

别说汉朝,就是一千多年后的蒙古骑兵,其行军速度也只有80~95公里/天,每个骑兵至少要有两匹马,还得随身携带所有的补给才能完成远征,从这里看,汉朝时期的霍去病创造了封狼居胥的战功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2、对外战争的战果足够大

光是漠北之战,霍去病就歼灭敌人70400人,甚至超过了霍去病手下军队的数量,还俘虏了匈奴都尉以上的贵族83人,这个战果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极其辉煌的,战果足够大,所以被称为封狼居胥。

3、战争的主体是华夏族与外族。

能被称为封狼居胥的战功,一定是华夏族与外族的战争,华夏内部的战争肯定不算的,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两千多年前的战争,因此在讨论封狼居胥时,战争的主体必须是华夏族与当时的外族。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69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