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京剧是中国国粹,我们该如何做好京剧的传承

昆曲为什么能够传承下来?

昆曲在明代初期就已经出现了,明代中叶以后正式形成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延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昆曲中表现出的诗、乐、歌、舞合一的艺术体系,通过演出时的展示环境,展现人物心理,给观众带来充满柔曼且富有诗意的艺术享受,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为后来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均起到了借鉴作用。

追根溯源,昆曲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南宋光宗时期,兴起于浙江永嘉的一种戏,叫南戏。这种以南曲“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明·徐渭《南词叙录》)。在演进过程中,南曲又逐步吸收了宋词、诸宫调等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趋丰富和细致。元明时期,南戏进一步形成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声腔,形成了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的“南戏四大声腔”。

“四大声腔”中,昆山腔一枝独秀。明朝嘉靖和隆庆年间,出现了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民间音乐家,他们不满于南曲“平直无意致”的现状,决定改革,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腔,同时又改造了伴奏乐器,以箫管、弦索、鼓板三类乐器共同组成乐队,使节奏舒缓,风格轻柔,“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明·沈宠绥《度曲须知》),实现了昆山腔在音乐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就是后来风行天下的昆曲,用于搬演戏剧时,也称为昆剧。

京剧是中国国粹,我们该如何做好京剧的传承 - 爱唱歌

昆山腔经过改良后,迅即风靡起来,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明代昆曲创作出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用于昆曲演出的传奇剧作,如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汪廷讷的《狮吼记》、许自昌的《水浒记》、袁于令的《西楼记》等等。

京剧是中国国粹,我们该如何做好京剧的传承?

首先,京剧与相声不同,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庙堂艺术,是真正的高雅艺术,只能富养。只有让专业院团搞专业,才可以原汁原味流传百代。

然而流传和普及是有区别的,也是有时代特点的。老年间京剧之所以能“高雅”地普及开来,一是因为群众文化生活本就疲乏,百姓选择余地少。二是高雅艺术也要生存,不得不从庙堂俯下身来。两者供需结合,造成京剧在民间的大普及。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人们的生活节奏慢,生活步调与京剧的板眼也合拍,没有违和之嫌。

可现在不同了,年轻人有新的文化追求,而老年人又热衷广场舞等新鲜事物,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日益盛行。但如果为了满足客观需要,而降低京剧的文化水准,打乱它固有的行腔韵调,突出热闹的情节桥段,将对这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十分不利,会让高雅艺术变了味道。所以老剧种老剧目要有专业院团继承,一些小曲小调和更接近生活的情节段落,可以以普及的方式,让喜爱京剧的其他曲艺人士来发扬光大。为打造群众基础,吸引年轻人关心这门艺术,应适当鼓励像麒麟社那样的团体,通过融入现代元素,演绎京剧内容,普及京剧文化。

这样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京剧的传承不会变味,高雅的内容形式不会走样。另一方面京剧的发展又会与时俱进,有人关心,有人喜爱。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7989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