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吗,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吗,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首先,从广义上来说,语言并不单指发声表述,也包括肢体语言,还有眼神等等。

这样来看的话,动物是有语言的。但是复杂的语言需要传承,因此,群居动物,集体行动的动物的语言,一定比散居动物的语言丰富和高级。

看过《狼图腾》的朋友会知道,抓只狼仔来养,它长大了,会听不懂原狼群的语言。

而人类之所以进化出文明,就因为文字的出现,把语言得以最大程度地传承和积累。

如果没有文字,人类跟其他动物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正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神奇的自然界中,从万物之灵长——人类,到低等的各类生物,乃至病毒、原生生物等等,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语言”。甭说异类的“语言”了,就算英语这样的外国语言,对我们不少学生来说都是挺难的一门功课。要想学会动物的语言,是不是更难呢?其实不然,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倾听动物的奇特“语言”,我们就一定能听懂它们的世界!

  那么,动物有语言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人类能听得懂它们的语言吗?如果我们视语言为一种交流工具,毫无疑问,不同动物之间以及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间都有语言,而且动物的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由于语言是非常复杂的,受到大脑的支配,与思维密不可分;所以谈及动物语言时,多数语言学家或动物学家不能肯定动物是否具有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目前,我们认为动物的语言只是一种信号,而不是一个信息系统。

  在动物学家面前,“语言”一词通常是不被提及的,换之“通讯行为”更能代替语言在动物世界的涵义。 

  声音——最直接的语言、听觉通讯

  犬吠、狼嗥、马嘶、虎啸、狮吼、鹤唳、莺啼、鸡嚎、虫鸣……杜甫诗曰:“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牧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李白诗曰:“渌水荡漾清猿啼”,而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莫过于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些多彩的词汇和诗歌无不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动物声音的认知和感受。

  人类使用发声产生语言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动物也不例外,声音信号是最直接、最广泛的通讯和信息交流的工具。

哪些动物利用动作气味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很多,举不胜举,这里简单分类列一些吧。

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的例子

大多数动物(包括人)都使用“肢体语言”来相互交流。动作也是动物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

  • 蜜蜂的侦察蜂发现花蜜后会在蜂巢中跳舞,从而将其他蜜蜂引导到花蜜的方位;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吗,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 爱唱歌

    上图:密封的舞蹈解密。

  • 黑猩猩通过触摸手互相打招呼;

  • 雄性提琴蟹挥动巨爪吸引雌提琴蟹;

  • 白尾鹿通过甩尾巴来表达惊慌的情绪;

  • 狗在想玩耍时将其前腿向前方伸出,放低身体;

  • 大象通过相互缠绕长鼻来表达爱意;

  • 长颈鹿相互吸引时,会将脖子靠在一起;

  • 大猩猩伸出舌头表示发怒;

  • 马挤鼻子是表达钟情的意思。

动物依靠气味来传递信息的例子

公猫会在很多地方喷洒尿液,这就是典型的用气味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它的尿液中包含着称为费洛蒙的特定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进化上具有特定的目的。强烈的费洛蒙的气味,向该地区的其他雄性宣告这是他的领地。猫的脚趾之间还有气味腺,当猫抓挠物体时,它留下的痕迹不只可见,还留下了传达所有权的标志性气味。猫的前额、脸颊、下巴和嘴唇含有特定的镇静信息素腺体。这些信息素在被涂抹到到它的朋友和家人身上,当然也会包括铲屎官在内,当猫在你身上蹭的时候,实际上是给你打上朋友或者家人的标记。

上图:让猫主子在家里保持冷静祥和的费洛蒙挥发剂。主子发怒起来可不是好惹的。

雄性猫的尿液中富含3-巯基-3-甲基丁丹-1-醇(或MMB),这种物质不仅标记了雄性的领土,而且还抑制了其他雄性进入该领土发生性行为的“志趣”,从而捍卫雄性与雌性的交配优先权,这有助于保护其后代。很多动物都具有本能地利用化学信号发出和接收信息的行为模式。

信息素是许多动物物种(可能也包括人类)的重要交流媒介。 化学信息的广播是最古老、最广泛和多样的通信形式之一。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嗅觉是第一感觉,而人类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有本能处理嗅觉信息的能力。用生物学家莱尔·沃森(Lyall Watson)的话说,处理气味刺激可能是“将其(原始鱼的)神经索上的一小撮嗅觉组织变成大脑”的进化动力之一。

上图:不同动物的嗅束的大小。

在春天,公园或者田野的空气中飘散着满满的信息素。昆虫之间、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化学信号漫天飘荡:

  • 植物用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气味吸引着传粉者,人类也会被这种气味“陶醉”(下次改用“中招”这个词,所以人类不断地养花、选育各种芬芳植物的种子,就为了获得那种香气,难道不是被“传递”[zhao an]了吗?)。

  • 蚂蚁会将信息素的线索一直牵引到食物跟前,以便蚁巢的同伴能够顺藤摸瓜前来支援;
  • 果蝇以及其他昆虫释放性引诱信息素,来寻找异性交配;
  • 蛇用分叉的舌头品尝空气,将信息素分子带到嘴顶的犁鼻器中的受体,以便了解周围的环境。

通过气味进行的交流也可以在水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鱼类使用信息素来同步求爱和产卵行为。

  • 鲨鱼通常被称为游泳鼻子。它们的鼻子下面有两个带有两个开口的鼻腔。将水吸入其中一个,然后将其从另一侧推出。这种嗅觉系统的设计允许鲨鱼追踪和分析其猎物的信息素,并寻找可能的伴侣。这个结构不是用来呼吸的,鲨鱼的呼吸是用腮来完成的。

尽管信息素化合物及其使用方式曾经被认为是物种特异性的,但随着该领域的发展,研究表明,不同物种利用许多信息素以相似的方式进行交流。例如,对亚洲象和126种昆虫的研究表明,由于它们采用相同的醋酸盐混合物作为性信息素,因此交配仪式非常相似。
  • 雄烯酮是在猪和人体内发现的另一种信息素,但尚不清楚它对人是否具有真正的信息素作用。在母猪身体附近喷洒这种类固醇,即便没有公猪出场,母猪也会作出交配姿势。雄烯酮也存在于松露和芹菜中(这就是为什么猪可以找到松露的原因)。

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动物

许多动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其听力才能确保生存。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标准是,耳廓越发达的动物对于声音的依赖就越高。

一般来说,在哺乳动物中,小型动物会发出尖细的吱吱声,而大型动物会发出低沉的隆隆声。这是由于动物的头骨越小,它可以接收和传播的声音频率就越高。但也有例外,一些小头骨的鸟可以以超低频的声音交流。为了确定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大脑必须区分声音首先到达哪个耳朵并辨别它们之间的时间差。
  • 在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鲸类似乎是声音传播艺术领域的专家,同种鲸类有它们自己的“歌曲”库,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一次。较小的鲸类(例如海豚)也用复杂的声音体系来交流,虽然它们的叫声更像是咔嗒声而不像大型鲸类是悠长的“歌曲”。当海豚猎食猎物时,这些声音会发生明显变化,变得更加迅速和激烈。

上图:海中典型声波的频谱范围。
  • 一些非常小的生物也还是必须与其他同类进行交流,例如死神甲虫。这些食木者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那些整夜坐在床上照顾垂死亲人的人们经常听到它们敲打房子的声音。上图:死神甲虫。

  • 居住在茂密栖息地(例如树林)中的动物通过敲击树木以类似摩尔斯电码的形式来传递信息。这种交流方式很容易被人类听到。
  • 青蛙的叫声是最惹人注目甚至恼火的,青蛙和蟾蜍通过使用气囊作为共振器。它们的气囊可能位于嘴巴、喉咙或头部侧面,这样在声学上是最有效的。一种美洲树蛙提供了动物之间交流复杂性的极佳范例——这种蛙发出的声音分为两个部分,人类能够听到这两个部分,但雄蛙只听到声音的第一部分,警告有雄性入侵者的存在,而雌性则只能听到第二部分,从而告知求偶者的存在。
  • 蚱蜢和蛐蛐则通过“摩擦”来产生声音——在后肢上摩擦前翅上的“肋条”来发声。
  • 雄性大猩猩将用双手敲打胸部,就像打鼓一样,发出一种低沉的锤击声。虽然这是营造紧张气氛的一种手段,但也是一种交流形式。
  • 大象通过喉咙和长鼻发出一系列的隆隆声来交流,这种低频的声波可以传递到几公里外的地方。
  • 袋鼠、野兔会把后腿在地上敲击发出的声音,作为警告信号。

  • 响尾蛇通过振动其钟形的尾巴发出明显的声音作为警告,而其他蛇、蜥蜴和鳄鱼则会发出嘶嘶声以警告入侵者。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8040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