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邓丽君用什么技巧唱歌

邓丽君是用什么方法让人们如此欣赏喜欢?

邓丽君的歌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于港澳台,日本,东南亚等地,八十年代开始在内地流行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邓丽君的歌很快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邓丽君用什么技巧唱歌 - 爱唱歌


邓丽君语言能力很强,天生一副好嗓子,她的歌声温润缠绵,具有很强的磁性,让人听后回味无穷,觉得格外的享受,陶醉,让人体会什么是"余音绕榭"的含义。


邓丽君不但歌声好,美丽的倩影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带有无穷的魅力的。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女神和偶像。

邓丽君性格温和,心地善良,为人低调,虽身价千万,但不爱显摆,能骑自行车去的地方尽量地骑自行车,豪车很少坐。邓丽君没有孩子,可她很爱孩子,见到别人的孩子也疼爱有加。
"一代天后"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邓丽君的歌没有被时代湮没,她的歌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永恒的经典。

当我们《漫步人生路》,想起《甜蜜蜜》的歌声《恰似你的温柔》,《千言万语》《你怎么说》。《爱像一首歌》,而你就像《多情的玫瑰》,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但愿人长久》,《何日君再来》。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经典的歌都是由邓丽君唱的。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听的都是特别有力量的歌,邓丽君让大家知道了原来还有一种歌可以如此深情,还有一种歌可以如此让人心动,还有一种歌可以如此让人难以忘怀。这些歌从那个时代一直被人们传唱至今,长唱不衰。邓丽君那甜美的歌喉,款款深情的演唱,现在听来还是那么让人回味。叫人如何不喜爱!

邓丽君用什么方法让人们欣赏喜欢,我并不知道,因为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我没有跟她直接接触过,更没有机会当面了解过她,我对她的体会和众多歌迷一样来自于她的歌声和大众媒体的报道,我只能站在听者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她。


首先她是美丽的,有人说她长的不好看,可能是审美观念不同吧,她很符合我的审美标准。我不知道先看到她的照片的话我会不会因为她的长相而误认为她是个花瓶而抗拒她的歌。我一定是想多了,她的声音应该没有人可以抗拒吧。

记得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是在初中的时候吧,从邻居家传来的柔美歌声一下就听到心里去了,那种柔,那种媚,美到极致,仿佛能抚平你的心伤,熨帖你的心灵。

那还是刚刚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流行录放机和大喇叭裤,姐姐们的服装还被大人们斥责为“奇装异服”的时代,那时候就听她的《你怎么说》:

“我没忘记你忘记我,连名字你都说错,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看今天你怎么说,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把我的爱情还给我”。

但听这个歌,心里还是稍稍有点别扭,因为歌词,当时还没有什么歌曲这样描写失恋的,虽然“靡靡之音”论已经不那么疾言厉色了。还有《甜蜜蜜》,我记得还有当时姐姐们会粗着嗓子吼的“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的风采太美妙,和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至于《美酒加咖啡》,《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因为其中的暧昧元素,会下意识有抵触心理。当时还以为她比较接近“艳星”。


后来流行歌曲的声音渐渐多了,春晚也请来了港台艺人,四大天王,梅艳芳,高胜美,蔡幸娟……雨后春笋般,有点应接不暇了,歌词也变得更加狂放不羁,邓丽君的歌声渐渐变弱了。

九十年代上了大学以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经济权,可以自由地选歌了,有机会遇到还是会被邓丽君的歌深深吸引。记得那时候流行卡拉OK,在大厅里点《甜蜜蜜》时还被西部的同学侧目过。后来遇到了古诗词集《淡淡幽情》,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有人说《十亿个掌声》是她的鼎峰,但我更喜欢《淡淡幽情》,那种古韵和墨香。从《淡淡幽情》开始对邓丽君的认识和喜欢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中很多曲目是古文课文里学过的篇章,但愿人长久,独上西楼,相看泪眼: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

关于邓丽君的报道一直都有。对于她的私生活,我们无权评判,我们看到也不一定是事实。就如她的病,据说她曾被报道死于很多种疾病,但真正致命的病因哮喘却从未见报端。我们只接受该接受的,或者听她的歌不犯法我们就只听她的歌好了。渐渐地她的神秘褪去,还原她作为一个歌星,一个明星该有的样子。说实话,她在我心中还原成了一个普通的歌星,那时众多歌星明星拼命抢市场刷辨识度,回归为一个普通的歌星,对她来说也许是最大的褒奖。


没想到毕业的那年传来了邓丽君病逝的消息。震惊,惋惜之外,我们又能做什么呢,生命本来就这样无常。我记得当时消息上了《新闻联播》,还放了她的名曲《小城故事》,我心里稍感安慰。这之前我知道的逝世了上《新闻联播》的艺术家是《天仙配》扮演董永的演员。

她的光环终究不能被掩盖,甚而在她去世之后更加发扬光大,各种模仿秀模仿者涌现。有人说她是本土流行乐的鼻祖,不少本土歌手承认曾以她为模仿对象。有对比才有发现,原来她天赋异禀的声线和柔美,无人可以取代。甚至平淡无奇的歌曲,她来演唱效果就会不同。学声学调学不了韵,没人能将她的柔媚模仿到极致,也没人有耐心模仿到极致,而一切之于她,却是手到擒来,顺理成章,极自然不过的事。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8065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