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马三立唱太平歌词

郭德纲,真名

真名是郭大刚

郭德纲,2021年1月17日,在天津春晚录制现场与马志明合作表演太平歌词《鹬蚌相争》,并接受马志明亲手赠予写着“马派传人”的醒木。2022年1月,为天津抗击疫情创作小曲《众志成城》。

郭德纲原名是郭大刚。

郭德纲,男,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相声演员,曲艺演员, 电影、电视剧演员,主持人。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期间又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梨园多年。

2021年1月10日,参加东方卫视喜剧综艺《欢乐喜剧人第七季》,担任节目召集人;2月6日,参加国内首档喜剧传承类综艺《金牌喜剧班》,担任金牌导师;4月5日,郭德纲首档潮派评书文化综艺节目《老郭有新番》在优酷开播。

会不会唱“太平歌词”是能否说相声的硬指标吗

会不会唱“太平歌词”是能否说相声的硬指标吗

先说结论:不能。

关于相声本门唱包含哪些,相声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被郭德纲推广的“太平歌词才是本门唱”,其实也只有郭德纲跟少数人认同而已。

马志明、李伯祥、甚至德云社的高峰都说过,相声本门唱包括太平歌词和数来宝,这在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技艺》里也是这么说的。

马三立唱太平歌词 - 爱唱歌

而且太平歌词的唱法,郭德纲跟老先生完全不一样,逻辑重音跟节奏都不同。不光老先生,郭德纲跟他师父侯耀文唱出来的太平歌词,都像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侯耀文先生在《不自量力》等相声段子中,表演过太平歌词。

由此可以看出,太平歌词压根就没有系统的传承过,天津老观众可能会觉得刘文步的太平歌词是正味儿,德云社粉丝会觉得郭德纲才是真正的太平歌词,如果你听主流相声多,那你压根不会在意这破玩意儿。

说白了,郭德纲不断给太平歌词戴高帽子,根本原因是太平歌词太小众,而越是小众的东西,越容易玩出彩。而且在缺少行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郭德纲只需要用自己的名气,就可以获得太平歌词的话语权。

这其实就是生意口罢了,郭德纲数来宝完全外行,所以他就果断把数来宝开除了基本功行列。但高峰数来宝很强,他就可以在自己的相声段子里推广数来宝。

但高峰无论数来宝表演的再好,也比不过郭德纲一句“不会太平歌词你就少拿25块钱”有说服力,这就是人气的差距,决定了你话语权的大小。

太平歌词为什么会没落,以至于马三立这些老先生都说它“俗透了”“没人爱听”,张寿臣也觉得“应该被淘汰”呢?

根本原因就是太平歌词本身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发展的技能,像数来宝还可以发展成快板书,成为一个独立曲种。大鼓白也可以单独说书,把西河门弄得跟评书门齐名。

而太平歌词属于既没有技巧,也没有艺术性的玩意儿,侯先生在书里说过:

太平歌词的基本旋律源于夯歌, 也就是说它来自劳动生产活动。形成为“太平歌词”并具有这样一个专名, 进而成为相声的技艺, 是比较晚的事, 大约是在清代。

而太平歌词的作用也不是炫技,而是圆粘儿,也就是揽客用的。最早跟它配套的是白沙撒字,艺人一边手上使活儿撒字,一边唱太平歌词,把观众吸引过来,之后就可以打钱了。说难听点,跟耍猴打的铜锣是一个类型活儿。

太平歌词所谓的“御子”,也是生意口,强行给自己增加逼格而已。最早就是两块瓦片,目的是制造响动静儿,吸引别人注意力而已。后来因为容易打碎,所以才改成了竹板,跟慈禧太后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这都是臭说相声的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生意口没人话,谁当真谁傻X。

但侯先生也肯定过太平歌词的重要性,主要是从提升技巧方面说的,会唱太平歌词对相声演员来说很有好处。因为它是慢节奏的自由唱法, 便于练习蓄气、运气、气口儿等基本功。

也就是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太平歌词对于相声艺人的基本功提升有好处,可以让你学会如何正确发声,以及掌握气口的运用。

但前提是正确的太平歌词唱法才行,现在德云社改良的太平歌词其实挺费嗓子,包括老郭自己的很多唱法都是强行炫技,一点技法都没有。所以你非要把德云社的太平歌词推广成相声艺人的必修课,那对年轻艺人来说真不是好事儿。

当然你多会一门也不是坏事儿,技多不压身,但不会就不是说相声的,这有点太霸权主义了,虽然是顶流天团的班主,这么操作也不合适。

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在前清时期来说,对于相声演员的作用就是招徕顾客,俩人叭叭在路边说谁知道你是不是俩人自己在那聊天呢,所以就衍生了太平歌词这种曲调略显怪异的唱,在以前演员站在大街上的时候,太平歌词是个招徕顾客的手段,没有太平歌词,别人压根不来听,别说给钱了

相声

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说自然是嘴里干净让顾客听相声能一清二楚;学,学里其实包含的东西最多,学人,学动物,学表演,比如有相声叫学电台,学哑语等,都是卖的学字,又或者学唱戏曲,比如黄鹤楼啊,双唱快板啊之类都是学之内的功课;逗,相声本身功能就是逗乐别人自然不必说;唱,太平歌词。

那么在现如今演员无需在街上招徕顾客的年代还需要太平歌词么?或者说太平歌词还有必要存在么?

在德云社尚未红火还处在起步阶段的时候,那时节还叫北京相声大会,拢共不过几个观众的时候,郭德纲是怎么让观众买票的呢?就是唱,李菁,张文顺先生,郭德纲,几个人在门口唱,唱太平歌词也好,唱快板也罢,总之,德云社的起步依然是用这种手段吸引观众进场听相声。

那么说在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是否依然需要依靠这种略显落后的方法招揽顾客呢?这个自然是不必,不然姜昆之流也不会敢站在台上,那么太平歌词是否真的还是相声演员必须会的呢?我想这个答案每个人心里都有,但是我想说的是,京剧,大鼓,黄梅戏等等曲目依然有很多人在唱,在年轻人慢慢不听的情况下那些戏曲演员依然在唱,那你身为相声演员丢了自己的唱,合适么?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作为一个外行,其中的“唱”究竟是什么我不得而知,只听郭德纲一人说过,相声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词”。

对郭德纲的论断,我表示怀疑。既然相声只有四门功课,这四门功课应该都是很重要的,不是每门功课都占四分之一吗?但是,为什么从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马三立开始,到后来的一些大家如马季、王谦祥、刘文亨、李伯祥、马志明、师胜杰、姜昆等等,都几乎没有唱过太平歌词、也没有在哪段相声中介绍过太平歌词呢?难道是这么多相声大家都把“唱”这门功课荒废了吗?我觉得应该不是。

我觉得郭德纲说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门唱功,而且别人都不怎么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会唱,是来吸引观众眼球的。

很多相声演员从来不唱太平歌词,不也都是成名成家了吗,为什么就一定得会唱太平歌词呢?

如果不按辈分,我们可以把相声演员归纳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旧社会出身的相声演员,他们基本都能唱太平歌词,毕竟这是吃饭用力的家伙,学不会要么不能出师,要么就改行了。这一阶段代表人物: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第二阶段,是建国后50年代曲艺班说唱团的学员,他们也是能唱的,毕竟老先生们在教学的时候,这个也是要教的。但这些人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童子功,能不能唱好,这个听的少,真的不好说,应该还是有一大部分是能唱的。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马季,唐杰忠,张文顺等。第三阶段,文革以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艺术团的这批演员。这时不少老艺人已经过世了,仅存的老艺人们也大半年过花甲,不少传统段子就这样遗憾的失传了。这批学员的少年时期正是文革阶段,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以后才开始接触相声,又为了工作需要,自学相声的,直到文革结束以后,才开始随50年代那批学员班的前辈系统学习相声。这批学员80年代90年代活跃在广播电视这些平台上,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应该是不会唱太平歌词的。随着文艺市场的复兴,歌曲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这些演员们就把唱太平歌词改成了唱歌。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姜昆,冯巩,笑林,李金斗等。第四阶段,2005年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艺形式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70年代出身的相声演员们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渐退出了电视平台,茶社、小剧场、大舞台等应运而生,其中经营最好的是德云社。随着德云社的兴起,人们才重新认识了太平歌词这个艺术形式,这归功于郭德纲那得天独厚的嗓子,纵观整个德云社的演员,除了郭德纲能把太平歌词唱出韵味的也只有陶阳了,郭麒麟和张云雷也只是歌唱的不错。综上,一门艺术的兴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演员成败取决于的天赋与努力。三阶段的演员和四阶段的演员,所处年代不同,自身需求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演化出不少艺术之外的矛盾。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归根到底,观众认可的相声才是好相声!

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唱的是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是相声本门的唱,你要是唱戏唱小曲唱歌,那不叫唱,那叫学。这么多年一直被冯巩牛群欺骗着。以为唱就是唱歌。直到听了郭德纲的相声才发现原来唱的是太平歌词。

你要说会太平歌词是否是说相声的硬指标。不能算是吧。只是说你会了这么手艺可以比不会的人多挣一些钱。别人挣75,你挣100. 差不多就是这样。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相声演员不怎么唱太平歌词了?第一是因为太平歌词没有伴奏,只是一张嘴这么嘚吧嘚的唱,这个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唱功。再则就是太平歌词并不讨巧,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根本不喜欢听。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们的师傅没有交给他们这些,为什么没有教,或许是他们自己都不会。

打1983年第一届春晚至今,在春晚舞台上有几个相声演员表演过太平歌词?几乎没有,所以人们对太平歌词没有太多概念。直到有一天郭德纲火起来了我们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事物的存在。从《单刀会》到《白蛇传》,听到最多的都是郭德纲版本的。所以郭德纲在太平歌词的传承上边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如果郭德纲也把太平歌词给抛弃了,那么可能太平歌词就真的会失传了。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相声演员能够重新拾起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8330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