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问题: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看了平水韵,发现不太能搞清楚,专门查了下声调和字母用法,可是还是对应不上。这个应该怎么学呢?

.........

前言

老街从来没有背诵过,因为背也背不过,有这个时间多学一点其他的知识更实惠。其实学习平水韵的最好办法不是背韵书,而是背《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书,可以记住很多常用字。

《笠翁对韵》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1611-1680年);《声律启蒙》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这两本儿童启蒙读物是按照平水韵编写的。

平水韵应该怎么学习记忆 - 爱唱歌

一、《笠翁对韵》

1、东

2、冬

这里面的韵脚都是作诗比较常用的字,背熟了自然就不用查韵书了。

二、《声律启蒙》卷一

1、 东  

2、冬  

三、古人如何记住韵字

如果押韵不对就是落韵,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评价黄庭坚的一首七律: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
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愧我初非草玄手 不将闲写吏文书。

古人科举时考诗赋,如果落韵就出局了,因此举子们万万不可记错韵部。老街曾经看过一篇山东大学教授的论文,好像说过这件事,唐朝早期科举考试的时候,举子们背韵书很辛苦,经常落韵,后来的考试就在考场内放置韵书,可以现场查看。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他们作诗的时候,有个诗匣子,同一个韵部的字分别放置,作诗的时候选中那个韵部,就用那个匣子里的字。

结语

老街自己作诗,有些常用字能记住一些,但是同韵母不同韵部的字如一先、十五删、十四寒、十三元等等也记不住。如果是上去入,就更记不住了。

很多人喜欢用新韵也是嫌麻烦,但是就因为麻烦需要经常查询,所以反而有利于记忆。

我个人感觉,分辨入声字比分辨一个字的韵部要简单得多。

但是我不建议大家刻意去背,如果孩子学诗的话,建议一开始就背《声律启蒙》这些书,记住这些常用字就可以了,童子功的基础是很有价值的。

@老街味道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欢迎来到翰墨苑。

提到平水韵,不得不提古代的文字的读音,查取声调属于其中一个方面。

古代没有现代的汉语拼音,汉字的标注通常用直音法和反切法,其中各有优劣,直音法就是用另外一个相同读音的字来标注,而反切便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他用两个字来标注一个字的读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也就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定清浊,下定四声。

我们选取一个特殊的字打个比方便可以一目了然。

以“落”为例,选取《康熙字典》对于读音的标注:《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

切即是以反切标注的意思,《康熙字典》汇总前面韵书对于读音的标注,根据《唐韻》盧各切我们推断,落应该读盧(l)各(e),(其中各的声调属于入声,入声声调后面详述。)而《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我们也能推断出落应该是(l)各(e)的音,这就是落为什么会和 鹤 阁 壑 寞 郭 托 酌等字押韵的原因。

这里有人可能看到了上面有一个直音的标注,康熙字典:落,音洛。那么洛又应该怎么读呢。洛在康熙字典的读音标注和落几乎一样,而且是用直音法二字互译。

洛:《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

关于入声的读音我们的现代汉语已经难以考究了,只有南方少数地区的口音重存在入声,在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对四声调型的描绘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我们可以推断入声是没有起和收的过程,它是一发而止的短促读音。

大致明白了古代的读音,对于平水韵的记忆仅仅是起到了帮助作用而已,因为现代汉语已经和古音有一定的差别了,单独记忆一套读音体系任务过于繁杂而且毫无意义,那么究竟应该怎么记忆平水韵呢?

首先是应该对于格律有所了解,对于格律了解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有哪些字是古仄今平的入声字,从而去着重记忆。

对于格律了解以后,可以通过近体诗以及词等来记忆韵部,也就是以押韵来记忆同韵的字,以格律来推断入声,以此来记忆平水韵即可。

平水韵,现代人无需强记,只要了解它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存在过即可。因为平水韵所收编的文字发音,有相当一部分与现代语音有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部分的文字的古代读音,大概连所谓的专家也无法准确发音。他们只是靠书籍记载,死记硬背那些字的古代发音,更何况古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这就像失去生命力的甲骨文一样,早已自然退出现代语言应用的平台,仅作为一种语言的历史现象,供专家研究。现代人学习古典格律诗,是写给现代人看的,只要遵守格律规则,在声律上,按现代普通话的发音划分平仄,能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当然,对于那些从小接受传统诗歌理论并按古韵进行格律诗创作的遗老遗少们,(他们的年龄应该在50岁以上,或更大些)也不必强求他们按新韵创作格律诗。这部分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会很自然的越来越少,直至消失。至于有些人把懂得平水韵当作拥有知识的象征而沾沾自喜,往往言必称,懂得平水韵的大多数是老知识分子,好像除了他们,都是粗俗的目不识丁的白丁一个。或藐视用新韵的人,或认为他们不入流,这大可不必如此。就像有些文章说得那样,把按新韵创作格律诗的,一律称作所谓的“老干体”,其轻蔑的口吻跃然纸上,惺惺作态,令人作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任何语言文字包括韵谱都有发生发展到自然消亡的过程。比如,据公开的纸媒报道,我国的满族语言已经没人会说,包括满人的后代。我国的甲骨文只有少量的专家在研究,很难确定他们是否能运用甲骨文文字。因为这毕竟是失去生命力的文字。话说到这里,回头策应本文开篇的话,现代人不必死记硬背平水韵,只要了解即可。因为在欣赏古典格律诗或者叫做近体诗的优美声律时,还需依照古韵来欣赏。因为古人作诗,用的是古韵。但是即便是古韵,不同年代,也不尽相同。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最后形成平水韵。当前诗坛,古韵新韵并存,是件好事,我们无需厚此薄彼。每人按自己的诗歌创作习惯用韵就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平水韵终将被新韵所取代,这既是诗歌韵谱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世上没有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的东西。

我认为平水韵不用去学它,要学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其它方法,问题是这么多汉字你怎么才能把它们都背下来?如果想用平水韵写诗,只有确定你要用什么韵以后,拿出韵书来,找到你所要用的韵,再从里面选字作为韵脚来作诗。毕竟现代人不是靠写诗吃饭的,这样做就足够了,哪里有许多时间把它背下来?用中华新韵写诗就容易多了,只要掌握哪些韵母可以押韵就行了。只要普通话标准,实际上只要读起来顺口它就基本上是押韵的。平水韵成书于宋代,它是根据唐诗中的用韵情况和当时的语音总结出来的,宋和唐相距不远,语音变化也不大,对当时的人来说也不是很难,也是读起来顺口就差不多押韵。至于唐代还没有平水韵,当时人作诗也是根据实际语音来押韵的,标准也就是读起来顺口,就和我们现在说顺口溜差不多,所以不要把韵书看得太神秘,它只是事后的总结。

我觉得平水韵不用刻意去记,用到得时候可以去参考韵书,就像字典一样用,你见过几个背字典得吗?古代发音与现代发音很多不一样,所以你用今天得发音方式去区分平水韵中得字肯定很多不一样,比如“衣跟微”,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是你用今天的语法去分析怎么都不在同一个韵吧。当然了如果你想多记忆一些用起来方便的话可以多读古诗,然后注意下韵字,可以标注出来,读过了也能更熟悉些

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哈哈,这个问题若放在古代,总结出来,那肯定有极高的含金量。因为自格律诗成熟以来,格律诗就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各级科举考试中,都是必考科目,格律诗一处“落韵”,极有可能被一票否决,连最“寒酸”的秀才可能都做不了,只能象孔乙己那样去研究回香豆的“回”有几种写法了。

所以那时《平水韵》106韵部,必须死记硬背,一处都大意不得。

当今“诗坛”,爱格律诗的如痴如醉,恨格律诗的咬牙切齿;更有些人,通过高超的敲回车键、分行技术,一夜爆红,成为著名“诗人”,这种情况下,谁再去研究怎么去记忆平水韵,不仅滑稽,而且傻叉了。

不过如果是真的喜欢格律诗,现在使用《平水韵》,还真的完全没有死记硬背、或研究技巧的必要,因为没有任何闭卷考试格律诗的机会。只要一块手机在手,除了珠穆朗玛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任意查询,方便得很。我每天在头条搜索,查询平水韵至少N次,当然,看得多了,也能记个大概了。

当然,分辨入声字,记住入声字还是有规律和技巧的,笔者2019年曾在头条发表过一篇文章《学习古典诗词,入声字是绕不过去的坎?初探入声字分布规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头条搜索查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这是那篇文章的封面图片。

什么平水韵,入声字等等,正如鲁迅先生讲中药的药引子一样,冬蟋蟀要雌雄并穴,无根水要清明日现等等……

有意做作的玩艺难以深入人心,死板硬套的诗词只算是字词的堆叠而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多读唐,宋格律诗,以格律中平仄去区分平仄:如一首格律诗中应仄声的,用普通话读却是平声,排除了一字二声以上外,则是入声。

(二)方言语系保存入声者,如讲客家话:白,学,一,急,息……普通话讲平声,而客家话读去声,且短促急收,基本上是入声。

(三)现在科技发达,只要手机下载搜韵网软件,即很方便:(A)写诗,第一个韵字:输入:平水韵(查询),即可获得全韵部韵字。(B)写好后,输入格律检测:可知道一字二声,提主人工识别。这样,平水韵之平,仄,入声,韵部就不用死记硬背。

当然,能熟悉,熟记平水韵写诗更方便,灵活。但毕竟现在是讲普通话的时代。写好作品想发表的,必须用软件检测过,以保万无一失。头条上常见有格律诗词行家,出现有平仄不合的字,应是疏忽了:一字多音(应以义定声调)或入声字。

有了手机,只要有网络,平水韵与普通话一样容易掌握。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8373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