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歌曲

蚌埠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蚌埠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出了两个有名的人物。一是兵部尚书单安仁,家居卫西二里西岳庙旁,今孙嘴子村。单死后,亦葬在故乡。二是与单安仁连亲的明代燕山侯孙兴祖,孙的长子孙恪后封为骠骑将军,死后亦葬在故土。


蚌埠有哪些历史名人?他们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 爱唱歌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历史上蚌埠出现过很多名人,他们文韬武略,名扬四方。

1.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2.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3.林之望


林之望编

林之望(1811年-1884年),字伯颍,亦字远村,安徽怀远县河街人。为清季末叶本县重要历史名人、诗人、高级官员之一。祖籍福建莆田,明末因避沿海倭寇之乱而内迁,先家凤阳,后来怀远。数代书香门第,所谓“九龙世泽”。祖父晋奎公,以萃科官贵州司马,品学兼优,素为乡里称颂,文章锦绣,收载《本朝百二名家集》,事迹见诸《皇朝经世文编·循吏传》,著有《洗蓬仙馆诗·文集》等。父名士佑,庠生,淡泊明志,隐逸不仕,生平著有《绵汾潇湘诗赋》等。

4.蒋济

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曹魏重臣,四朝元老。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官至太尉,为曹魏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继位之后出任右中郎将。魏明帝继位之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曹芳继位之后,出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谥曰景侯。

5.朱能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感谢应邀。蚌埠历史名人----可惜没有我!
大禹:禹会诸侯于涂山   启:大禹之子。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陈胜:秦末固镇人。与吴广在蕲县大泽乡(在今安徽宿县)发动起义。 常遇春:明怀远人。明代开国元勋。   林之望:清怀远人。湖北布政使陕甘总督。   林介弼:清怀远人。内阁中书。出使日本和英国。   宋玉琳:怀远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程良:怀远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史玉柱:怀远人。巨人投资董事长。 2004年新财富富豪榜34名。   蒋雯丽:蚌埠人。影星。   孙国庆:蚌埠人。歌星。星空卫视主持著名脱口秀节目《人小鬼大》。04年孙获亚洲广播机构大奖。   祖海:蚌埠人。中国民歌“四小花旦”之一。   田祖恒:怀远人。上海电影制片总公司导演。  陈光标:祖籍安徽五河县,中国企业家、慈善家。被温家宝称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被称为“中国首善”。
走在蚌埠的大街小巷,哪里不是美女!更有祖海、蒋雯丽、马思纯、郑莉……这些全国有名的美女。
蚌埠作为容器,盛放了几千年来蚌埠人民的智慧,也盛放着蚌埠名人的闪光点。蚌埠名人辈出,从远古时期的大禹,到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再到明代君臣,以及现代各界的优秀人士,如马文波、史玉柱、田祖恒、刘同庆、高泉、张穹、蒋雯丽、孙国庆、祖海、唐韵、解晓东、郑莉等。他们改变着蚌埠的历史,引领着蚌埠的发展,宣传着蚌埠的形象。名人资源可以为蚌埠带来社会、文化、经济上的效益。
蚌埠流传着一个说法叫做蚌埠有三怪,“青头萝卜当成水果卖,一条腿比两条腿跑得快,女人比男人坏”。这“女人比男人坏”可不是贬低女性,这个“坏”指的是能干的意思,夸得就是蚌埠人能干,尤其是女性。蚌埠人自古直率豪放、刚强好胜、不畏艰难,这些品行在女性身上同样存在,只不过在旧社会里,她们没有显露头角的机会。而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地的文化资源本身就是由居于此地的人民创造,民众永远是文化资源创造的主体,今天的蚌埠人民正是蚌埠文化资源不竭的源泉。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下辖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及禹会区、淮上区、蚌山区、龙子湖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即有东晋名门望族——龙亢桓氏,又有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的一门忠烈——怀远常氏。还有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的两位烈士。

历史名人有:

汉 代经学大师一一桓荣:字春卿,怀远龙亢人。东汉经学大师。据《续汉书》载:“荣本齐人,迁于龙亢,至荣五叶”。又据《东观记》载:“荣本齐桓公后也”。刘庄即皇帝位(汉明帝)后,封其为关内侯。并赐墓地于首山之阳。桓荣早年跟随老师朱普学习《尚书》,荣将四十万言删减为二十三万言。

怀远龙亢,原有桓荣故宅,碧云宫,道旁尚存碑一块,上书“桓公故里”四个大字。洗砚池。在龙亢北二里唐庄东,仍有桓公墓。

桓郁,字仲恩,桓荣的次子。永元四年(公元93年),代为太常。桓郁再度将《尚书》删定为十三万言。

曹魏谋士——蒋济。字子通,怀远县平阿(今唐集)人。为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辅臣。大将曹爽专横扬扈,轻改法度,蒋济诛恶除暴,以法绳之,加封都乡侯。谥封景侯。

桓温,字元子,龙亢人。312年生,东晋宛陵(今宣城)太守桓弈的长子。娶明帝长女南康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督。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其为临贺郡公。他进行的三次北伐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丁重要的一页。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符坚率兵攻晋,屯兵洛涧(今淮南市洛河镇)。桓温率兵二万自广陵(今扬州)迎敌到此,大破秦军。

桓温不但是一个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著作有文集二十卷传于后世。对于桓温的评价,历史上有褒有贬。郭沫若称他“是一个颇有作为而又野心勃勃的人”,范文澜称他“是当时最有才干的野心家。”

常遇春(1330——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怀远县常家坟人。
釆石矶常遇春大脚印

1355年,釆石一战,常遇春飞身跃上三丈多高的矶上,众皆披靡,从此威名大震。此后十五年,跟随太祖,戮力中原。封鄂国公。1368年与徐达一起北伐,扫平北方。1369年班师途中,暴疾身亡,年仅40岁。追封开平王,谥日“忠武”赐葬南京钟山北麓。常言:“我能将兵十万,可以纵横天下”,军中称“常十万”。朱元璋称他为:“奇男子”。人称:“怀远黑太岁”。可谓有明一代开国之殊勋者也!

汤和,(公元1326一1395年),字鼎臣,凤阳东湖村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名将,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朱元璋的里党同乡。终年七十岁,是明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大将,鸡笼山功臣庙排第五位。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葬原籍蚌埠市龙子河东岸,曹山南麓。

花云,明朝名将,怀远人。1321年生。貌伟而黑,骁勇绝伦。136O年5月,陈友谅以舟师入寇,围攻太平。花云被擒俘,至死仍破口骂敌,其声犹壮。敌人砸碎了他的头颅。年仅39岁。追封为东邱郡侯,葬上元县(今当涂)南五十里之水桥。

常荣,常遇春再从弟,从岐阳王李文忠(常遇春副将,朱元璋外甥,鸡笼山功臣庙排第三。),战死阿鲁浑河,年仅三十五岁,赠怀远将军。明初英烈之一。葬贾村。

常茂,常遇春长子,封郑国公。

常升,常遇春次子,封开国公。

征南将军朱能,字士弘,怀远人,父亲朱亮。靖难之役,劳苦功高,册封成国公。永乐四年14O6年,外兵侵犯边境,明成祖朱棣用兵安南(今越南),以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为左右副将军。9月,明军抵广西龙州,朱能病死,追封东干王。谥武烈。

李远,(?——1409年),龙亢人。袭父职为蔚州(今河北省境内)卫指挥佥事。在靖难之役中,为燕军战胜南军上下了赫赫战功。封安平侯。追封莒国公,谥忠壮。儿子李安,嗣伯爵。朱棣赞日:“将军以轻骑八百,破敌数万,出奇应变,虽古名将不过也”。《明史》评价:“远,沉毅有胆略,言论慷慨”。

年富,字大有,別号谦斋,生于1395年,梅桥乡杨家楼人。永乐年间,会试中乡贡。明户部尚书。1464年卒。赐谥恭定。葬杨楼村青沟南岸。

杨应聘,怀远县涂山脚下下洪村人,(1556一162O年),字行可,号楚璞,民间俗称杨都堂。祖父杨时秀,字叔茂,号禹峰,曾仕山东按察司佥事。父杨逢辰(贡生)。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历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正卿,宁夏巡抚,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三边(宁夏,甘肃,陕西)军务等。世人对其有“柱锁玉门,增雄百万”之赞誉。追赠兵部尚书, 杨应聘墓在荆涂风景区下洪,邑人称“杨都堂坟”。

林之望,字伯颖,又字远村,怀远人。1844年中解元,后中进士。三年后入翰林院,1856年升任御史,后官至都察院。历掌江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累迁刑科,户科掌印给事中。晚年任陕甘总督。与侄林介弼合称“江左二林”。

年羹尧,(1679一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祖籍怀远县北,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宋玉琳,字建侯,亦名豫琳,光绪五(1879)年生。同盟会员。191O年秋,率97名江淮志士奔赴广州。1911年农历3月29日下午5时许,起义爆发,宋玉琳约数人,加入黄兴所部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带头冲锋陷阵,后弹尽力竭被捕, 残遭酷刑。讯供时,慷慨陈词,大义凛然,遂英勇就义,时年32岁。宋玉琳烈士忠骨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并将英名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

民国后,怀远人民在白乳泉左上方建起了双烈祠,纪念宋王琳,程良两位烈士。

程良,城关人,原籍常坟区岗庙乡瓦房村。1883年生。1911年3月29日下午,起义爆发,程良与宋玉琳同至小东营出发,攻打两江总督衙门,后又转战华宁里。战至日暮,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奋力枪杀,血殷襟袖,直至弹尽被缚,后被水师提督李准杀害。就义时,年仅28岁。程良烈士的忠骨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墓,并将英名列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记。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8795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