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主题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
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小说受到评论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造成全国轰动。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1927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柯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中所诞生的》。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一年后,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赞扬。又一年过去了,他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为世界上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他出去贫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干活谋生。帮人牧马,车站食堂伙计,发电厂助理司炉等。贫穷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于是参军上战场,后受伤又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身残后又进行小说创作,终于创作了著名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斗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
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替人洗衣以养家煳口,哥哥阿尔青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清纯、漂亮、整洁、文雅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背景: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
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
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archives/90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