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网红景点

中国旅游团全消失(国内旅游 旅行团)

2023年10月28日,据泰国旅游及入境部门统计,自疫情完全解封过后,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22日,泰国共迎来2150万泰国游客。

 

其中中国游客270万(具体为2,706,983人),复苏进度:37%。

 

在入境人数排名上,中国游客从2021年起,稳定成为“泰国旅业市场第二金主”,至今未能超越马来西亚。

 

对比2019年疫情之前,中国赴泰游客年入境人数为1000万人次,超越东盟游客总和,占赴泰外国游客总数28%。

 

 

另一方面,根据泰国多地旅游协会和酒店协会的报告。

 

自9月25日“泰国对华免签”以来,中国旅游团几乎“灭绝”,而中国自由行游客成为主导。

 

泰国素万纳普机场入境审核单位同时报告:

 

尽管目前中国游客只需要一本护照就可顺利入境,但近期入境的中国游客均为“自由散客”,2019年之前“大团队”集体入境没再重现。

 

 

至此,今日泰国多家泰媒公开提醒泰旅业:

 

“别对中国旅行团抱太大希望,经营模式当立即向‘中国自由行’转型。”

 

根据泰旅业各大部门的分析与总结,这类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4大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萧条,中国游客“没钱了”

 

世界疫情持续引发“量变质变”,不少经济连锁反应开始出现,例如“断供”、倒闭、存款减少、消费收紧节约、减薪、裁员...

 

上述因素,加上航班价格短期内无法降低,将导致中国游客的“赴泰旅游预算”发生改变,消费行为即发生改变。

 

而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出境游人数“全方位减少”,按比例流向泰国的比例也同样减少。

 

 

曼谷辉煌代购街,在9月25日免签过后,代购生意仍未出现好转。

 

芭提雅多家泰货超市老板抱怨:“现在的中国游客,购买力只剩下2019年的20%,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穷游成为趋势,大手大脚的豪爽时代将不复存在。”

 

 

第二,中国旅游团主力:“退休大爷大妈”,已被“噶腰子”彻底吓怕

 

疫情之前,泰国大量的旅游团,均是“中国退休大爷大妈”以小区为单位,报名贡献,甚至当时还存在“低价团”的争议纠纷。

 

然而,在泰国不实谣言及不良泰华媒体的助推下,上述人群对“噶腰子”深信不疑,尤其在老一辈人眼中,“泰国不安全”已成为固定印象。

 

 

正因如此,经济不景气+泰国不安全,泰国的原本的“旅行团主力”大减。

 

另一方面,从2019年至2023年,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此类改变可总结为“去导游化”:

 

当手机软件和线上攻略随时存在,“泰国导游”逐渐弱化成“自由行导游”,只能存在于“一日游”和“特定景点”。

 

疫情期间转行的泰国本地导游,也出现流失。

 

包车接机、全程跟团,似乎越来越遥远。

 

团量,大不如从前。

 

 

 

第三,泰国要旅业创收,中国旅业也要创收

 

刚过去的“十一”,中国各大景点有多热闹,泰国各大胜地就有多萧条。

 

“旅业收入”,中国游客在中国和泰国之前,先选择了中国。

 

一是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国内旅业,二是中国人在疫情后,优先游览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顺序是“从内到外”。

 

直到游览中国尽兴,中国游客或许才会考虑重新体验境外异域风情。

 

这与2010-2015年的“火爆泰国游趋势”一样,要有个升温的过程。

 

 

 

从消费上来看,“中国游”和“泰国游”的花费依据不同等级而分,同等级消费不分上下, 甚至“泰国游”加上航班机票,更贵。

 

再按例加上“泰国安不安全”的担忧,能来泰国的中国游客也就更少了。

 

来的人不会成群结队,多半家庭或个人独立消遣,所以,“旅游团”的趋势就会出现下滑,化作了无数入境的“星星点点”。

 

赴泰旅行人数还在提升,只是散成了“自由行”。

 

 

第四,“自由行游客”,其实是“中国赴泰创业考察者”

 

因为家乡竞争太大,他们索性来到了泰国创业。

 

目前在泰国的中国创业者,速度惊人。

 

一天十家奶茶店在曼谷开张,一天一家“麻辣”餐饮店开业。

 

他们当中,有人将家乡的特产带来泰国,服务泰国本地的中国人。

 

也有人与泰国人合资开店,以人人都能喝的“饮品”为切入点,既赚中国人的钱,也赚泰国本地所有人的钱。

 

有老板专门把门店开在泰国各地大学的校门口,稳赚学生群体的消费。

 

也有老板把业务入驻到线上预约,在“云端”闷声发大财。

 

还有中国创业者开张“泰国古典服饰”出租业务,一套300泰铢一小时。

 

 

“自由行免签入境”,只是一次边旅行边考察的创业铺垫。

 

下一次,他们会直接来泰注册公司。

 

每一个单独公司业务的范围:投资、红酒、签证、旅游、餐饮、娱乐酒吧、木材、进出口、配件、筛网、广告、运输、工厂代加工、教育、房产、医疗.....

 

微信朋友圈,大批来泰国的中国人都疯狂加群、认识新朋友,并且使用微信大小号相互截图称赞自己信用满满、善良淳朴、相处极为融洽,是个了不起的生意人,有口皆碑。

 

每一个找到他们的人,他们都回答什么生意都能做。

 

或许,真如他们“鸡血般” 的行为那样,

 

在这个时候赚到钱,谁都了不起。

 

面子,全扔进垃圾桶。

 

 

从“旅游团”到“自由行”,从游客到“创业者”。

 

想必,这就是接下来“赴泰中国游客”的趋势吧。

 

而当下泰旅业发展的背景,也离不开“没钱了”这三个字。

 

可未来的“中国游客”,对泰国而言绝不是什么“抢占”,而是有来有往的“共存”。

 

特别是留在泰国的中国人,

 

他们,才是泰国最大的“消费者”。

 

 

在泰创业,产生的利润,不少中国人的医疗都花在了帕亚泰医院,房产购买都花在了Homeee,聚餐饮食花在了磁器口,又或是遍布全境的711便利店、BigC超市,各大Central商圈。

 

而这些消费,均是中国人在泰国生活的长期消费,远比赴泰数日的短期游客要来得长久且数值更大额。

 

总之,目前确定的是,会有更多“中国游客”成为“新泰”,而更多“二代老泰”会带着“一代新泰”一起创业发财。

 

慢慢的,若干年后,这里将分不出,谁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和泰国人”。

 

因为“融入和发展”,会产生“中泰一家亲”的另一个时代。

 

 

泰国旅游局预测,2023年全年将会有401-440万中国游客赴泰,共产生2575亿泰铢收入。

 

在对华友好的赛塔总理推动下,泰国除了收获丰厚的旅业收入,还会得到从下至上的发展机遇,从民间连接至国度,将资源整合和互补协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的成功,泰国人的繁荣,其实本并无冲突。

 

愿前方的开拓经验,能回返照顾这个群体,带领那些在海外寒夜中守望黎明的在泰中国人,看到日出的阳光,守到春江潮水的归来。

 

等到归来时,待到世界回暖复苏、花开漫山,等到泰国满血复活,中国商人和游客重新人山人海的那日,

 

所有蛰伏的、坚定的、坚守的、忍耐的、布局的、勇敢的,所有在最困难的岁月顶住了那口气的人们,都将收获那身天生傲骨、战无不胜的奖赏。

 

那,也许才是,中国人在每一个日光遍洒的角落,永远昂首站立的胸襟与格局。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机遇,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径行走,都会有擦肩的悲喜。

 

面对不断改变的世界局势,唯一的捷径,或许只有放弃过去的重担,踏上从未开辟的未来,脚下的征途,才会坦荡且开阔。

 

中国人来旅游也好,来搞钱也罢,两者只要遵纪守法,本质上皆是相辅相成,各取所需。

 

就让当下的泰国,以包容与善良为药引,治愈爱情的伤,冲淡浮名的酒,化解钱财的毒,以及温润在生活重负之下,那些嘶哑的嗓音。

 

愿泰国与热爱它的行囊,彼此再无错付。

 

文:泰国网布周十面派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cyzd/6312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