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抖音热词

关羽从麦城突围走的哪条路,关羽麦城在什么地方

  三国历史中央国家的形成[第77章]

  作者:文俊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77回麦城

  让关羽没想到的是,在他水淹七军,迫降故宫,斩首庞德,迎来人生最高时刻后仅仅5个月,他就要创造另一个失败的代名词,——,去麦城。从襄阳到关羽,汉水西岸的北伐基地荆城,水路160公里,从荆城到江陵的陆路运输距离约100公里。按照每天30里的行军速度,半个月足够了。关羽知道江陵有被攻的危险,就把自己的财宝放在襄樊前线,因为他觉得即使江陵被围,自己也有足够的时间自卫。

  当然,这是按照君孤注一掷的设计做的计算。若曹骏追来,关羽欲战而退,则时间难言。曹仁攻破樊城后,曹军的统帅和战术安排自然由黄旭交给了他。曹仁是个强硬的人,不像黄旭那样谨慎。按照他的想法,关羽在后院急着回去,一定要追。一战会被活捉,赵燕燕的意思是不能追。后者认为孙权的本意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渔利。现在关羽回去救江陵,反应是留他害孙权。如果我们去追关羽,无异于再一次把灾难带到上身(然后让孙权受益),王维肯定会担心我们这样做。

  曹仁认为赵俨说得有道理,下令不追。事实证明,赵燕燕的判断是对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听到关羽撤退,他非常担心曹仁会去追他,就赶紧发了命令。曹仁是一个勇敢的将军,但是曹操深知他的冲动,所以才会让赵燕燕来前线当守卫。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如果一个人很好地利用他的优势,他会的。而关羽这边,苦于没有能让他听意见的人。

  不管曹操有什么小算盘,关羽身后没有追兵总是好的。从他的角度来说,他不想再和曹魏在一起了。此刻,关羽心里还是有一点幻想的,或者说是想知道的真实想法,是想只取江南而将南郡留给他,还是取荆州而将礼物送给蜀。两家在荆州争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总的来说还是要维持联盟,共同对抗曹。在曹操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这也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尤其是梦露一直以来的表现,让关羽感觉颇有鲁肃的味道,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绝对会做任何事情的人。

  为了及时了解吴栋的想法,关羽率军南下,并先后派使者到江陵与吕蒙沟通。然而,也正是这一举动,彻底让关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关羽的将领家属大多在江陵城。吕蒙知道如何安抚城里的人,同情长者。他怎么能不做这些家庭的工作呢?每当关羽的使者到来时,吕蒙都热情款待,并允许使者在城里四处游荡。

  使者在公开场合是在帮关羽传递消息,而在私下里,自然是想看看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也要关心那些你很了解的人。吕蒙让他们四处游荡,只是为了让他们互相拜访。入城后,吕蒙对这些北伐将士的家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抚和慰问。如果你不怕看,我怕你不会看。这些家属已经告诉关羽的使者,家里一切都好,熟悉的人已经让使者带了一封平安的信回去。当使者回到关羽那里完成公务的时候,那些关心家里有没有事情的官员自然会围上来。知道家里没什么事,甚至比平时过得更好,他们也无心再战。人心散了,团队就不好带了。如果让关羽再做一次选择,他会选择关闭消息,全军迅速推进到江陵城下,还有一线生机(虽然胜算不大)。

  关羽对吴栋还抱有一些幻想,但孙权这次是真的要做一件绝对的事情,他完全是在走吴魏联盟的道路,共同进攻蜀国。虽然说在三方博弈模式中,双方结盟,打一方是很正常的,但是考虑到曹操家比另外两家大,这种做法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只能说这一年蜀汉风头正劲,孙权担心关羽的性格不会放过。换句话说,这一次,东吴不仅想收回蜀汉的一些郡县,还想拿下关羽。

  要做到这一点,光拿江陵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夺取它所属的夷陵和宜都县。鲁迅负责解决这个问题。鲁迅以李益、谢静为先锋,向宜都进军。除了最西端的白帝城,整个长江三峡都在以夷陵为中心的宜都县境内。拿下益都,就等于切断了通往荆的通道,让那些还抱有幻想的官员,可以安心做吴的臣子。无数的经验证明,只要你能扎好口袋,真正敢站出来反抗的人是少数。

  镇守夷陵的益都知府范友见大势已去,弃城而走。相比其他县,范友的表现很不错。虽然樊佑逃脱了,但宜都郡的其他将领并没有放弃抵抗。其中包括展颜、陈峰、符登、郭牧等将领。其中,符登和郭牧的身份值得玩味。一个是方岭太守,一个是南翔太守。陵墓现在被梦达占领了,而南翔还没有被蜀汉控制,而这两位官员现在都在宜都,或者已经逃出了南郡。这个任命很明显是因为关羽因为孟达不听他的话而生气。东三县要想与襄樊前线形成联动,就必须拿下堵在云观大门口的南翔县,所以先任命了。反正按照关羽的计划,这两个郡一定要得到。至于为什么不动刘枫那两个县,不用解释也能理解。

  除了上述蜀汉官员,不愿加入而又敢于反抗的秭归地方豪强文部、邓凯招募了数千巴夷人抵抗吴军,可以说在荆州:南郡、宜都、武陵、零陵四郡中,真正有战的只有宜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蜀汉官员到了益都就比其他地区忠诚,而是因为地理上与益州相连,心理上并不感到绝望。如果打不过,他们还是可以选择乘船逃入益州。远在千里之外的官员就算想逃,也是无路可逃。即使他们仍然在蜀汉的中心,他们也只能暂时等待机会。

  最后的结果验证了这种心理。虽然在陆逊部队的进攻下,上述有勇气抵抗的蜀汉将领都遭遇了失败,展颜、符登、郭牧都是大败,没有任何投降或被杀的历史记录(他们应该是逃入了益州)。只有陈峰不幸遇难。本外语布,邓凯二。

  秭归豪强,则在抵抗失败后向东去迎接南归的关羽,并被关羽任用为将。他们的情况与蜀军将领不同,并不愿意背井离乡,遂把希望更多寄托在了关羽身上。

  扫清这些抵抗者后,陆逊帮东吴完整的拿到了宜都郡,江陵那么容易就丢了,控制三峡的宜都也丢了,这对荆州其它郡县的影响是巨大的。各地郡县长官,以及蛮夷部落见此情景基本都望风而降者。上次吕蒙取三郡已经验证过,值此乱世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见风倒。这些归顺东吴者所想的无非是保住自己的富贵,所以必须有措施让他们安心。在陆逊的建议下,孙权紧急刻制各种级别的金、银、铜印,送至这些归顺官员、部落首领处,以示对他们既得利益的维护。

  这些占领区的稳定工作做好,不代表战争就此结束,关羽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关羽预料吴军会派军前来阻击,不会让自己那么顺利的进军江陵城下。因此船行至荆城后兵分两路。主力由他自己率领由荆城登陆,西南向直取江陵;另外再派五千兵马继续南行至竞陵(湖北省潜江市西北)登陆,然后再由云梦泽北西行,经华容县进抵江陵城下。

  现在的关羽只能期待吴军能够与之决战,并以一场胜利来证明荆州还是自己的天下。然而这场决战实际并未发生。那些信使带回去的平安信及家属平安的消息,不仅让关羽这些部下无心再战,更在归途中纷纷离队投敌。大家心理都清楚,东吴厚待自己的家人就是希望自己这样做。如果一定要跟关羽死战,那么自己的家人就是人质。

  见关羽分兵,东吴派出宗室将领孙桓前往阻击。孙桓是孙河的儿子,当时才22岁。孙河当日在妫览叛乱时被害,孙桓是他所有儿子中最出息的,论起辈份来算是孙权的侄子。刘备十年前去建业时,还见过时年12岁的孙桓。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后浪都已经可以独自领兵打仗了。

  孙桓在华容堵截到了关羽这支五千人的侧应部队,但却没有打仗。时下关羽的部下们人心已散,孙桓很轻易的就招降了他们,缴获了不少牛马军器。不过千万不要认为孙桓只会捡便宜,因为后面的夷陵之战,这片后浪还要让刘备本人吃大苦头。

  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那些有城可守的地方将官都选择了投降,关羽实是不能太苛责这些家属都在江陵为质的部下。事实上连他自己亲率的主力,一路下来也逃得差不多了。另外关羽还收到消息,孙权本人已经入驻公安城,这让关羽感觉到大势已去。更让关羽感到胸闷的是,曹操这边见关羽众叛亲离,又抓住机会在他身后补了一刀。

  曹操不是急令身在襄樊前线的曹仁不许追击,难道临时又改了命令吗?并非如此。这倒命令下了后,除曹仁等原先驻守荆州的曹军继续留驻以外,徐晃等将都撤回去立功受赏了。问题是曹操只是命令曹仁和襄樊前线的军队不能追,没说其他人不能去乘火打劫。不要忘记,曹魏在荆州还有半个江夏郡。

  替曹魏镇守江夏的是曹操最为看中的荆州降将文聘。文聘自知无力与吴、蜀在江汉比拼水军,遂在涢水下游、夏口之北筑了一座石阳城,提防吴军水师由夏口溯涢水而上全取江夏。如果任由东吴水师横行于涢水,不仅曹魏的这半个江夏保不住,由南阳分割出来的章陵郡也保不住(章陵郡覆盖涢水上游)。正是因为文聘卓有成效的工作,后来曹魏才放心的撤掉了章陵郡,以江夏及石阳城为前线与东吴抗衡。

  江夏郡在东汉的行政范围,是包含汉江通道以南的整个汉水水道的。以此来说,包括关羽兴建北伐基地的襄城,以及北端的牙门戊城都属于文聘的要经略的范围。只是受吴属江夏的牵扯,文聘无法分身去和关羽争夺云梦泽以北的这部分汉水控制权。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进占南郡的东吴亦将这部分汉水河道归并回吴属江夏,以方便自己的水军横行于江汉。

  正是在这个新旧势力交接之际,不用再担心东吴乘虚而入的文聘,抓住机会袭击了关羽的北伐基地,焚烧了关羽停靠在渡口(汉津)的船只及储存在荆城的物资。这对于已经穷途末路的关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说孙权亲抵公安的消息,让关羽彻底放弃夺回江陵的想法,那么荆城基地被毁一事,更是让他退而求其次的夺回夷陵的想法和实力也没了。这也让前来投奔他的秭归豪强文布失去了信心,终于还是选择了归顺东吴。

  江陵有吕蒙,夷陵有陆逊,江夏有文聘,襄阳有曹仁。眼下的关羽看起来就像一个困在陷阱里的猛兽般没有出路。不过此刻这个包围圈还有一个很多后世研究者没注意到的缺口没有被封堵,那就是通往东三郡,更具体说是房陵的逃亡通道。孟达之前是由秭归北上取房陵的,秭归及其所属的宜都已经被陆逊所控制,关羽并没有可能走这条线路。话说回来,要是真有本事拿下地处三峡的秭归,关羽直接就可以入蜀了,何必再去找孟达。

  除了从三峡北上的那些道路以外,江汉平原本身亦有北入房陵的通道,那就是“沮漳道”。江汉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和汉水冲积而成,却不代表除了汉水以外,就没有其它长江北岸支流为这片平原的形成作出贡献。东部的涢水,以及平原西端的沮漳水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沮漳水实际上是两条河流:西侧的沮水和东侧的漳水。两水自山地中流出后,于江汉平原西北汇流为“沮漳水”,东南向在江陵注入长江。

  在当时,沮漳两水将交之处建有一座让人倍感沮丧的城邑——麦城。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关羽才是麦城笼罩上一层阴影的根源。沮漳两水的源头都位于房陵境内,这当中沮水的源头与房陵核心河流筑水的源头相邻,沮水河谷又相对较为宽阔,因此于河谷当中建制有“临沮县”(湖北省南漳县)。当日乐进就曾从关羽手上夺取过临沮,再后来魏国得到东三郡后,还是又拿回临沮置于襄阳郡中,以免东吴从临沮北上觊觎房陵。

  漳水河谷较沮水河谷要窄,同样有小路可以通往房陵,甚至有机会择路向东,穿透荆山入侵汉江通道,所以在当时虽然没有建县,但在河谷中建有一座夹石关。整个沮漳两水河谷,包括麦城当时都属于临沮县的属地,因此史书中又有关羽被擒杀于临沮的说法。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进驻麦城,同时派人送信给孙权表示愿意投降。当时孙权手下有个善于术数的官员叫吴范,告诉孙权他算出来关羽这是诈降,是准备逃跑。其实哪用他算,看过麦城的地缘位置分析就会明白。如果关羽真的想投降,大可由荆城直接去江陵,便是半道想着降,也不用绕道麦城的。在麦城才说投降之事,无非是想稳住孙权,给自己争取北逃的时间。

  判断关羽是真降还是诈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派人前去探查,如果关羽还在麦城等消息那就是真降;如果人已经离开麦城,那就是假降。结果探马回报,关羽果然已经离开了麦城。此时关羽身边的将领除了儿子关平以外,就只有一名叫赵累的都督(大家熟悉的周仓只存在于演义中)。

  这里要说下关平的身份问题。演义中是把关平定位为关羽的义子,这主要是因为关羽在白门楼前跟曹操说过自己没儿子,想在城破后纳秦宜禄的夫人为妾。如此算来,关平如果是关羽亲生的,那么走麦城的时候最多也就19岁。考虑到演义中在官渡之战后就给关平安排了戏份,还是设定为义子比较符合逻辑。

  由麦城北逃房陵,可以走临沮城也可以走夹石关。只是已经把荆州地缘结构研究得透透的东吴,怎么可能在包围圈留下这两个缺口呢?在关羽进驻麦城之前,孙权就已经派了两员将领入驻沮、漳河谷,包括此前不服周泰做濡须都督的朱然,以及位列“江表十二虎臣”的潘璋。其中朱然驻于临沮,潘璋往驻于夹石关。

  以当时的兵制,士卒都有相应统军将领,部曲甚至可以世袭。将领上哪军队也就上哪。关羽最后的拥趸只有自己的儿子和一名都督,可想而知身边已经没什么军队了。可以说他选择往哪个方向突围,就是给等在这个方向的将领送上一份大礼。至于说朱然和潘璋谁能捡到这块砧板上的肉,那就要看谁被祖宗保佑。

  朱然是孙坚旧部朱治的儿子,江东大族,跟孙权一起长大;潘璋是东郡人,贫民出生。而且一身匪气,不光在军中开办市场做买卖,甚至还犯过劫杀友军将吏谋财的案子。不过打仗也确实很猛,好大喜功的他手下就几千人,往往在气势上让人觉得他手下有上万人。因为确实能打仗,又是孙权自己一手培养提拔的,所以那些毛病甚至罪行孙权也就眼睁眼闭了。就跟曹操养着青州兵一样。

  若论出身,朱然肯定是强过潘璋百倍,不过这次祖坟冒青烟的却是潘璋,关羽走的是夹石关。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潘璋和朱然一起到麦城后,潘璋发现关羽选了东道就抢先了一步。以他的粗鲁好争的性格来说,世家子弟出身的朱然是抢不过的。对于关羽来说,被潘璋追上而不是朱然追上也是一个悲剧。史书记载,关羽父子和赵累还未行到夹石,就在一个被称之为“漳乡”的地方,为潘璋手下的马忠所擒获。

  漳乡在哪呢?麦城在下游江汉平原上,夹石关在上游山谷之中,漳乡的位置则是在漳水上游河谷与江汉平原相接之地,北距夹石约三十余里。虽然关羽不是败于麦城被杀,但却是在从麦城出走后败的,因此用“走麦城”的说法来形容失败,还是很准确的。

  擒获关羽之后,潘璋没等把关羽父子送归江陵就给斩了。若单从潘、朱二人的出身背景来说,关羽落在朱然手上,被活着送往孙权那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然而这件事情,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关羽之死是一件震惊天下的事,不仅是因为关羽名气实在太大,更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蜀汉关系。

  这些年刘备和孙权为了荆州虽然摩擦不断,甚至险些刀兵相见,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见血。便是这次东吴白衣渡江,过程也是和平解决。不管孙权说刘备背信不还荆州也好,关羽强取湘关之米也罢,蜀汉做这两件事也是没用刀兵。认赌服输,如果孙权这次放关羽一马,留条路让关羽归蜀。就算是摆了刘备一道,双方都还是有很大机会维持联盟。

  杀了关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庞德的儿子可以因为关羽杀庞德一事,多年后杀关羽全家,刘备就算不念及与关羽多年的兄弟情,便是为了面子亦不可能善罢甘休。可是从刘备投奔刘表算起,关羽前前后后在荆州呆了快二十年,孙权又怕留着他,终将还是会领兵来夺荆州的,杀了关羽就等于是断了刘备一臂。何况上次吕蒙袭三郡没见血,刘备照样领军来战,便是留了关羽一命,也不能保证吴蜀联盟不破裂。

  孙权的这种纠结心理,从关羽死前他两次找人算命也可以看出。知道关羽离开麦城之后,紧张的孙权又叫吴范算下能不能抓到关羽,吴范说就算跑了也会被抓住。孙权再问时间,吴范说明日正午就会有抓到关羽的消息,第二天果如吴范所言。此外孙权还找了虞翻占卜(虞翻还真是个全才),虞翻算到的是不出两天,关羽必会断头。事后孙权说,你虽然比不上伏羲,但已经比得上东方朔了。

  占卜算卦这种事,与其说是猜天意,不如说是猜命题人的心思。有朱然、潘璋在麦城北边堵着,关羽又穷途末路的,要我在孙权身边也能算出来,孙权心里岂会没数。比如这次白衣袭江,大多数人觉得不妥,也是吴范算了下可行。不是说因为吴范的卦孙权才出的兵,而是吴范和虞翻都是聪明人,能够判断出大势和主公所想。从这个角度说,潘璋不是擅杀关羽父子,是接到孙权的命令后才这样做。至于虞翻说关羽会断头,无非是帮孙权找个天意的理由,帮他宽心罢了。

  其实关羽就算过了夹石关,逃到房陵也不一定有活路。见关羽身死,陷入绝境的孟达,无奈之下率部曲四千家投降了曹魏。说是身陷绝境并不夸张。本来孟达包括刘封不去襄樊前线是有站得住脚理由的,毕竟东三郡新附确实需要时间整合,而且刘备没有直接下命令让他们去跟关羽联合作战。没想到的是,关羽很快就战败身死,这事的性质就变成了见死不救。就算关羽活着逃到了房陵,对孟达来说还是绝境,以关羽的脾气来说,你觉得他到房陵之后是会杀了孟达泄愤,还是会感激孟达呢?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20年1月(也可能是2月),三国时代最富争议的将领关羽死了。东吴既然已经表面归顺朝廷,那么按常理是要把关羽的首级送往许都表功的。不管是送首级的孙权,还是收首级的曹操,此刻都在思考一件事——刘备接下来的报复对象到底是谁。关羽已死,侮辱他的首级只会让刘备把怒火发在自己身上。更何况关羽一向为曹操所欣赏,而关羽本人的忠义向为世人所尊崇。于公于私,曹操都没有必要去侮辱关羽的首级。

  最终,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首级葬于洛阳;孙权这边见状同样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身躯葬于当阳。至于演义中所说,曹操用香木给关羽雕刻身躯合葬之事应该是真的。古人求全尸,以前曾经说过,鲍信战死曹操找不到他的尸身,就这样雕刻过一个木像代替过。只是这么大一件事,显然不是说用块好木头和厚葬就能打发掉的。蜀汉要找谁复仇,取决于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

  - END -

本文由 pos机办理 法律钓鱼技术指导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douyin/2094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