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杂谈

如涵控股张大奕持股比例(张大奕是如涵的股东吗)

  如涵控股张大奕持股比例(张大奕是如涵的股东吗)、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如涵控股张大奕持股比例(张大奕是如涵的股东吗)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4月22日,在纳斯达克敲钟后不到两年,鲁恩。第一代网络名人张大奕背后的“网络名人第一股”NASD在美国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根据此前公布的协议和合并方案,如涵控股有限公司和RUNION Mergersub Limited已完成合并。合并后,如涵控股不再是上市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随着儒汉控股正式退市,公司股价定格在3.4美元。根据协议,买方集团以每股3.50美元的现金购买所有剩余股份。根据已发行股票的数量,买方集团对儒汉控股的估值为3亿美元。买方由儒汉控股的三位创始人组成,包括持有25.3%股份的冯敏、持有12.6%股份的孙雷和持有5.5%股份的沈超。

  如今,相比两年前如涵控股上市时的高光时刻,早已大变样。当时是2019年4月,如涵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发行价12.5美元/股,发行量1000万ADS。按此计算,如涵控股上市时市值为10亿美元,近两年估值下跌70%。

  这意味着,参与儒汉控股IPO申购的投资者,不考虑分红,损失股份超过70%。

  显然,从上市当天收盘开始,就遭遇了37.2%的尴尬破发。到现在,资本市场已经表达了质疑的态度,似乎一切都在劫难逃。换个角度来看,儒汉控股这两年从来没有说服过华尔街。

  更尴尬的是,在私有化的买家群体中,并未发现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第二大股东张大奕的身影,表明如涵控股可能从正式退市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一场去“张大奕”的运动。

  以前看月亮的时候,我管人家叫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人称牛夫人。

  可以说,作为第一个成功的网络名人张大奕,对如涵控股的发展乃至上市之路功不可没。从2017年到2019年,张大奕对儒汉营收的贡献从2017财年的50.8%增长到2019财年的53.5%,是中流砥柱。现在退出市场,被老东家裁掉,这一切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不能创造第二个“张大奕”。张大奕之于如涵控股,正如萧何之于韩信。叫做“成功的萧何”和“失败的我”。

  张大奕起初是模特出身,她的照片曾多次出现在《瑞丽》 《米娜》 《昕薇》 《直播销售排行榜》等时尚杂志上。2011年,冯敏和陈思佳创立了淘宝店李贝林,并邀请张大奕担任店铺模特。2014年,冯敏试水网络名人经济,成立如涵控股,与当时拥有30万粉丝的张大奕合作推出《我的快乐衣橱》。

  此时,张大奕的淘宝店开始了全新的带货模式。网络名人营销吸引了流量,公司提供了商品,成功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在当时,如涵的“网络名人孵化器供应链”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不得不说,2019年之前,是张大奕的时代。

   2015年“双十一”,张大奕的店铺成为女装榜单中唯一的网络名人店铺。2016年,张大奕在淘宝两个小时的直播就达到了2000万左右的交易额。“我的快乐衣橱”店铺营业收入超过2亿,拥有1200多万粉丝。2017年,仅“双十一”一天,张大奕的店铺销售额就超过了1.7亿元。到2019年4月,如涵控股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网络名人经济第一股。作为持有13.5%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张大奕的净资产接近6亿元。

  谁知道华尔街好像不给网络名人经济第一脸。如涵控股上市当天暴跌37.2%,收盘时市值仅为6.49亿美元。妥妥的上市才是巅峰,出道才是巅峰。

  也就是从2019年,纳斯达克敲钟的那一天,张大奕迎来了他人生的亮点。然而,这也是第一代网络名人张大奕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

  错过直播电商的出路,可能是张大奕犯下的致命错误。当时是2019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升级,短视频和直播逐渐取代了图片和文字,直播电商开始蓬勃发展。外部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直播电商,淘宝直播、Tik Tok a auto quickers等直播电商领域的崛起,进一步瓜分了直播电商市场。而如涵控股在头部网络名人主播上优势不明显,反应慢,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直播电商环境和受众,因此逐渐被超越。

  很快,张大奕曾经辉煌的成就开始被后来者李佳琪和维雅带来的货物神话所取代。据统计,2019年双十一,挤进Viya和李佳琪直播间的人数分别超过4000万和3000万,而张大奕直播间的人数是1000万;Viya的直播销售额超过27亿元,李佳琪销售额超过10亿元,而张大奕的淘宝店个人品牌成交额只有3.4亿元。

   2019年之前,张大奕只为自己的淘宝女装品牌带货,而李佳琪的Viya早已开始为该品牌带货。随着网络名人市场的迭代,一方面,以李佳琪维娅等人为代表的网络名人博主,利用电商直播这一新媒体,以“带货”为主业。他们要做的不是像传统时尚博主一样把自己的形象当做产品来卖,而是让推荐的产品成为主角。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丰富,质量意识逐渐提高,直播时代新的受众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张大奕错过了直播电商的风口,未能延续其在淘宝直播时代的影响力。其实这也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

  几代人才相认,各自领先了几百年。就像没有人能永远红,也没有网络名人能永远坐拥流量的风口,但对于网络名人来说,失去的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现实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上气不接下气的张大奕卷入了阿里王子的小三门事件。这是张大奕不该犯的另一个错误。在事件的负面漩涡中,张大奕的流量和声誉都面临大幅下滑,其作为头部KOL的商业溢价也大幅下降。正如韩财报显示,自2020年4月起,top KOL遭遇负面宣传,网店生产的产品销量锐减。

  到了2020年,双十一期间,在电商直播领域,张大奕被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远远甩在后面。根据海豚智库发布的0755-79000,双11李佳琪和维雅的直播销售额分别达到70.6亿元和87.6亿元,而张大奕的数字仅为2.4亿元。

  第一代网络名人张大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由此,严重依赖头部网络名人、占据半壁江山的如涵控股加速退市。

   2王思聪的预言实现了。说到如涵控股的商业模式,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就是王思聪同志,一个偏爱网络名人做女朋友的国民老公,还兼任娱乐圈纪委。

  早在如涵控股上市被破的时候,王思聪就突然指出,如涵上市被破不是因为如涵签约的KOL变现,而是因为如涵的商业模式本身有问题。

  问题(1):如涵控股亏损,营销费用过高。从2017年开始,直到退市,持续亏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表面上看,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三季度,如涵控股在电商平台达成的GMV分别是12亿元、20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67%、10%。然而,背后却是随之而来的失落。上述财年亏损分别为4013万、8995万、5750万,同比增长124%和-36%。即便是在截至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退市前的最后一份财报中,如涵控股的营收同比下滑9%,至

  王思聪已经告诉我们为什么会亏损,就是营销费用居高不下,2017年到2019年分别是16.9%、15.4%、18.8%。另一方面,相应的24.8%、21.5%、19.6%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也导致如涵上市期间深陷亏损。

  说白了,如涵控股的血汗钱都被挥霍去养别的二流网络名人了。

  问题(2):如涵控股近50%的收入依赖网络名人张大奕,不健康,不可复制。过度依赖头部网络名人也是如涵控股发展的瓶颈之一。2017-2019年张大奕等三位头部kol的GMV贡献比例分别为60.7%、65.2%、54%。其中,张大奕收入贡献占比逐年上升,2017财年为50.8%,2018财年为52.4%,2019财年为53.5%,占据绝对半壁江山。

  过分依赖,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收入结构过于单一,就会埋下太多隐患,这一点在去年张大奕负面新闻曝光时被放大了。

  问题(3):如涵控股的网络名人孵化、网络名人电商、网络名人的营销模式都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培养出一个新的网络名人。网络名人的商业业态是金字塔结构,不可能指望每个人都达到头或者肩的境界。到目前为止,如涵再也没有复制出第二个张大奕。

  事实上,截至目前,如涵控股的上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否则,它绝不会走上退市之路。是对股价未来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和发展预期。也许短期内会因为各种消息刺激或者情绪而被误杀,但长期来看,市场不会误杀任何一家企业。

  比如韩控股从上市之初就是亮点时刻,退市前暴跌近70%,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3结语一直以来,如涵控股都是把主要竞争力放在网络名人带来的流量上,专注于如何复制更多的“张大奕”。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有可持续自由现金流的好生意,尤其是错过了直播发货这个大风口。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涵退市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现在,退市后开始去张大奕的如涵似乎清醒了。接下来,对于如涵来说,如何寻求转型,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可能是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更多关于如涵控股张大奕持股比例(张大奕是如涵的股东吗)的请关注本站。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gywm/2464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