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物杂谈

如何将销售转化为营销(如何提高营销效果)

  如何将销售转化为营销(如何提高营销效果)、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如何将销售转化为营销(如何提高营销效果)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编辑导语:电商平台作为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活跃用户,自然成为所有2C品牌的重要销售渠道。那么,如何做一个能够落地并带来实际转化的营销活动呢?作者用AIPL模型进行了分析。让我们看一看。

  今天,我想分享我在从0到1的品牌建设过程中了解到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品牌营销人员一定要拥抱电商?如何做一个能够落地并带来实际转化的数字化运动?

   01为什么品牌营销人员一定要拥抱电商,先说结论。为什么品牌营销者必须拥抱电子商务:

   1)由平台用户数量决定。

  电商已经成为所有2C品牌的重要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天猫淘宝)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内容平台,月活超过7亿。用户聚集的地方就是营销发力的地方,这和微博、微信官方账号、小红书的营销是一样的。

   2)产品、效果、销量相结合的前提。

  产品和效果的结合是所有营销人员关注的焦点。就我的经验来说,如果所有的推广都能打通电商这个环节,就能实现品效合一。

  站内外看一个销售闭环,绝大多数广告公司的传播方案都是站外引流,做的是“产品”。但要想实现最终的“效果”和“销量”,营销人员必须走完最后一公里的传播,了解电商的流量逻辑,让所有的数字战役活动最终落地电商。

   3)电商是MKT活动的考场

  品牌策略、内容创意、传播话题、曝光度、最终效果。关于电商数据见真章。如果你能看看业务人员的背景,你就明白了。

   02如何做出能落地并带来实际转化的数字CampaignOK?接下来,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广告主)的营销方案很难落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多数人在进行数字营销时使用的两种思维模式:

   (图1)

   (图2)

  大多数广告商在开始营销活动之前,基本上会遵循图1所示的工作流程,而在撰写营销计划时,底层逻辑会遵循图2。

  做过MKT的都知道AISAS模式。我见过的乙方的营销策划几乎都是基于这个模式来设计传播路径的:前期要有预热制造的话题,中期要有引爆的话题,后期要有二次传播,环环相扣,逻辑完美。

  但稍微有点流量思维和生活常识的人都会明白,用户每多走一步,留存和转化就要打折一次;购买路径越长,肯定会影响最终的转化。在移动支付如此便捷的当下,绝大多数的购买行为基本不会走全传播路径。

  乙方擅长从big idea进行内容创作、话题制造、品牌产品曝光;但甲方更想要的是,用户在手机上看到广告后,可以立即点击进入电商平台收藏并下单购买。

  这时候做类似节目,就要跳出内容思维,用AIPL消费思维去推广。

  先普及一个阿里提出的品牌人群资产量化运营模型AIPL:

   Aware(认知):包括品牌或商品在阿里生态内任何渠道的信息接触过的消费者数量。兴趣:包括对品牌或商品表示过兴趣的消费者数量,比如有过品牌定向搜索、淘宝头条互动,或者样品采集等购买行为。包括购买过品牌商品的所有消费者人数减去忠诚消费者人数。忠诚度:包括对商品做出正面评价或做出回购行为的消费者数量。现在的营销趋势已经从流量运营思维转变为用户运营,这意味着区分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实现销售闭环的核心基础。

  这是车站内外交通路径图的简化版。在制定促销方案的时候,如何利用这张图来做产效结合的活动?

  抓住两点:

   1)了解站内外综合交通链路逻辑。

  电商运营看重的是数据和结果导向,以及所有流量

  所以你必须知道站外推广的流量是如何进入站内的,如何影响站内不同消费者的行为。比如,是让消费者点击微博里的一个广告,跳转到淘宝下单,还是打开淘宝搜索商品名称?而这两种不同的行为会对站内店铺的流量和权重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异地推广产生的流量可以影响品牌认知人群(Aware)、品牌兴趣人群(Interest)和品牌购买人群(Purchase)。

  根据很多品牌的真实数据,相比认知A购买P的转化率,兴趣I购买P的转化率往往是前者的几倍甚至上百倍。

  从数据上看,品牌获得60个A团的效率和获得1个I团的效率是一样的。所以品牌需要吸引新客户,是培养高潜力消费者成为感兴趣的客户,而不是仅仅用广告触达更多的人(所以为什么浪费了很多广告费用,很多原因是活动针对的人群不够精准)。

  所以,你在做推广活动之前,如果清楚的知道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人群,如何配合站内流量播放,制定有针对性的渠道和内容策略,制定方案,是不是更有可执行性?

  所以关键问题是,推广前要了解主要的影响群体。

   2)学会用数据库分析:当前品牌“A-I-P-L”人群的问题

  通过直营参考数据银行,参考交通环节和过往人群购买行为的数据,可以分析出“A-I-P-L”四类人群的问题。

  比如品牌认知群体(aware)太少,站内可以大力投入种草,同时配合外部线上精准曝光拉新;如果品牌兴趣群体和品牌购买群体太少,说明转化率太低,那么你就需要分析影响转化的几大因素,比如买手秀、用户评论、产品推广,是否可以改善,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打折促销、产品联合销售、明星代言来激活这部分人群。

  所以在推广之前,当你通过分析知道“A-I-P-L”人群存在问题时,你就可以指定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商品、媒体和内容策略,实现对人群的精准攻击和收割。

  本文由@冰锐Brui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标题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关于如何将销售转化为营销(如何提高营销效果)的请关注本站。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gywm/2472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