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对于春天,自古以来,人们通常将其划分为早春、仲春及暮春。早春基本还处于三九之中,料峭伴随着早春,春的盎然活力,早春是基本见不着。

仲春虽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之际。但这样的仲春却还有着乍暖还寒之感。倒是暮春,却是彻底没有了寒冬的余威。阳光也是温柔的,没有酷暑那般炙热。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1)

暮春,作为承接春之生机,夏之清幽,仍有许多好风景可赏。

于是,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在这样一个仍然美好的时节,留下了美妙的诗篇!如唐代戴叔伦的“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写的就是浙江义乌苏溪亭浓郁而迷离的暮春之景。

《暮春》:“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则是借暮春这个季节变化的必经阶段,道出了自然之理,也道出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2)

除此之外,对于暮春的描写,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的是江南春深夏浅之际乍暖忽寒的感受和体验,颇为真切、独到,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绝句》

〔宋代〕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3)

吴涛是个名不经传的诗人,大约生活于南北宋交割的年代。他现存的几首诗是从他的弟弟吴沆的《环溪诗话》中选录的。篇数虽少,但大都写得比较新颖别致。

这首诗《绝句》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

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对这首评价很高,他在《宋诗选注》中说:“这一首写春深夏盛、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4)

上两句“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是写暮春后的景象。游子,是指客游在外的人,这里或是作者自指。由于衣单而领悟到节气,知是快要进入夏日了。

“桃花飞尽野梅酸”,即是当时景象。桃花本象征着春天的喧闹与明媚,桃花飞尽,自然意味着春天逝去;而野梅酸又言野外梅子尚且未熟,梅熟本是夏日的事情,而梅酸当谓夏日即临。

此处春花夏果的替代,结合首句“游子春衫已试单”,难免使人想到唐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由春衫试单而想到时光暗换,由时光暗换又想到久游不归,作者诗中或有此意。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5)

后两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笔锋骤转,写气候的“忽寒”。

江南的暮春不仅杂花生树,燕语莺啼,就连池塘、农田里的蛙声也给人一种和暖之感。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夜之间蛙声沉寂,声息皆无。句中的“怪”字反映了诗人心理诧异的感觉,从侧面写出了气温的骤降。

这个“怪”字与上句的“试”字互相照应,都从心理感觉的角度揭示了“乍暖”和“忽寒”的反复变化和人们心理的承受状态。结句“又作东风十日寒”,写出人们对“忽寒”的认识与体验。

“十日”不是确指。它扩展了“一夜”的内涵,反映出“忽寒”的持续过程。其实,在春风的吹拂下,“忽寒”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转暖的。于是又给人们带来希望,也体现了作者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写了什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图6)

纵观这首诗,我们知道,春深夏浅、乍暖轻寒的情味,确实是不容易表现的。

难得诗人在一首仅有二十八字的诗中,竟然捕捉住并生动逼真地表现出那么丰富、细腻的审美感受,使人读之对这种气候乍变的情景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这首小诗在这一点上,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艺术经验。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2805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