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

唐朝太子李重俊谋反事件,悲情储君,虽败犹荣!

读王觉仁先生的《大唐兴亡三百年》,整体感觉大唐人都比较有进取精神,我不仅仅指唐朝人喜欢开疆拓土,我是说唐朝的政变比较多。

这些发动政变的人,那都是以全族的性命为代价的,但是他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却总是义无反顾的出手。

这不像是被熏陶了几百年儒家思想的人能够干出来的事,有观点认为唐朝有胡人血统,可能跟这个有关吧。

初唐的政变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张柬之的神龙政变,太子李重俊的景龙政变,还有李隆基发动的除掉韦氏和太平公主的政变。这五场政变中,只有李重俊的政变是失败了。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子,中宗即位后他就被封为了太子,按说老三也轮不到太子之位,但是命运就是这样,有时候你不想要什么,他就偏偏来什么。

中宗的长子在武周时期,因为得罪了二张而被赐死。次子因为得罪了韦后而被囚禁,所以太子之位就落在了三子李重俊的身上。

李重俊很郁闷,因为他并不想当这个太子,看一看当时的环境就知道了。中宗的皇后韦氏和他最疼爱的女儿安乐公主,都有僭越皇位之心,安乐公主曾经当面要求中宗封她为皇太女。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1)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2)

中宗当时一听就蒙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皇太女’这个称呼,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想要继承他的皇位。

在朝中,有权臣武三思上官婉儿,另外还有太平公主,这两个也都是权倾朝野,对最高权利也都跃跃欲试。

让李重俊苦恼的是,他虽然是皇位的继承人,但是没有一点权利,在朝中也没有帮手,而他不想趟这趟浑水也不行,因为一旦中宗死了,他就是法理上的继承人,所以别人要想当皇帝,必须把他先干掉,这是磨不开的。

这问题就让人头疼了,无论是韦后安乐公主一党,还是武三思上官婉儿,或是太平公主,他们无论是谁最后胜出,李重俊都没有好下场。

李重俊就在心里想,如果是束手就擒什么都不干,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被囚禁或者赐死,如果放手一搏也有可能会死,到底该如何选择呢?他从心底发出一个声音,既然都是死,拼一下又何妨!

李重俊决定发动政变,保护自己的地位。想要发动政变必须有军队支持,李重俊联系了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以及他的部下李思冲。还有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叱忠义。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3)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4)

李重俊在选人方面是有考虑的,李多祚是武三思的敌人,现在要除掉武三思,李多祚当然愿意帮忙。李千里是吴王李恪的后代,在武则天清除李氏宗室的时候逃过一劫,很想恢复李家天下,所以对武三思掌权也看不惯。

人员有了,他们开始操作,他们假传圣旨,骗羽林军说有密旨要诛杀武三思。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李重俊和李多祚带领,直扑武三思府邸,诛杀武三思。另一路由李千里带领,负责太极宫以及其他宫门的把手,并诛杀武三思在朝中的党羽。

由于事情发生的非常突然,所以李重俊这一路非常顺利,当他们带领300羽林军杀入武三思家里的时候,武三思和儿子武崇训正在家里赏花喝茶。当他们看到家里的仆人女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他们都愣在了当场。

李重俊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机会,他快步冲到武三思父子跟前,手起刀落,砍下了两颗人头。接着调转马头,直奔皇宫捕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武三思的情人,经常不给李重俊好脸色,所以也在捕杀的名单当中。当上官婉儿听说有人要来杀她的时候,直接吓得面无人色,但是凭借着多年的政治经验,她知道只有皇上才能救她,如果李重俊连皇上也敢杀,那她只有认命了。

上官婉儿先跑到皇宫找到皇上,说太子谋反,要谋杀皇上。中宗一听赶紧逃跑,带着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逃到了玄武门上面。另外,紧急诏右羽林将军刘景仁护驾。事情仓促,刘景仁手里当时只有100人。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5)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6)

李重俊带着军队开到了玄武门下,看到皇上正站在城楼上,顿时有点蒙圈了。因为在他的计划里,他只想杀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可没想杀了皇上。于是他便迟疑了,想等等看皇上说什么。

这一等就要了他的命,这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只听皇上说: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之士,为何要跟着李多祚造反,若能杀了叛贼,不愁没有富贵。

皇上一发话,士兵们面面相觑,不是说皇上有密旨吗,这什么情况?士兵们一下明白过来了,刀口开始向自己的将军挥去,只片刻功夫,李多祚、李承况、沙叱忠义等一干将领就死在了血泊之中。

李重俊一看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逃亡终南山。但是士兵们心中都清楚,跟着一个流亡太子肯定没有好下场,于是在半路将李重俊的头颅砍下来,去找皇上邀功请赏去了。

李千里一路也不顺利,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最终战死。李重俊的政变就这样失败了。

在反过来看这一事件,李重俊对于谋划这一场政变显的非常的稚嫩。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地方他没有做好。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7)

唐朝的李重俊是谁的i儿子(李重俊是谁的儿子)(图8)

第一是发动的合法性。李重俊用矫诏的形式哄骗士兵,这本身就有问题。按照别人成功的经验,应该采用清君侧的口号,数落武三思的罪行,然后再恩威并施。说明大家都知道了消息,想退出是不行了,死路一条。另外再许愿加官进爵,这事一旦成功了,大家都有赏。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么士兵就不会在皇上喊一嗓子的时候就叛变。

第二是目标没有设定对。李重俊定的目标是诛杀武三思和上官婉儿,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以为只要武三思一死,就万事大吉了。他也不想想,采用这种手段怎么可能不引起皇上的猜忌。所以目标应该定在皇上。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控制皇上,然后逼迫皇上下旨,澄清自己政变的合法性,并且夺了皇上的权,让他去坐太上皇,自己直接继承皇位。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这也是李世民的做法。

如果李重俊也这样做,那么就不会在玄武门下迟疑,按照当时的兵力,他手中有300人,刘景仁只有100人,要是打起来,还是有胜算的,最起码不会败的这么惨。

李重俊是失败了,下场很惨,他的尸体被吊在城楼上示众。在皇室的政治斗争当中,他其实是挺可怜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但是他的做法挺让人佩服。虽死犹荣,是个真男儿。只是能力还不到位。相比之下,李隆基则高明很多,两次政变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顺利的接收了政权。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029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