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怎么练唱歌发声基础教程(如何练习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唱歌技巧:每天坚持这几个步骤练习,从此唱歌好听不再是问题!

1.歌唱声音的产生

日常呼吸时,喉头是开着的,歌唱起音前的一刹那,声门关闭,喉口缩小,好像要轻微咳嗽的感觉。这是气息积蓄到了即将成为声音时的一种临界感。

此时气息和声带的关系犹如琴“弓”贴在琴“弦”上一样。气息对声带轻柔地冲击,使潮湿的声带边缘突然分开,振动而发声。

怎么练唱歌发声基础教程(如何练习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图1)

2.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喉头声带是发声的振源,而共鸣腔则使声音扩大和美化。人体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额窦、蝶窦等。

其中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有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调节的共鸣腔有喉腔、咽腔和口腔。

歌唱共鸣的运用与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把人声的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分別称为胸声、混声、头声。

将人声划分为这三个声区,绝不是为了把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为了在歌唱时,使各个声区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 、完整的声区。

以便在唱低、中、高音时的转换过程中不露痕迹,自如运动,使歌声流畅。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依靠共鸣腔运用和调节。三个声叹运用共鸣腔的情况是:唱低音(胸声)时,以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唱中音(混声)时,以口腔共鸣、咽脫共鸣为主,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唱高音(头声区)时,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因此,声区结构是根据音的高、低和共鸣腔的运用和调节而形成的。

我们在发声时, 用混合共鸣的方法,即掌握好共鸣腔的混合运用,保持各共鸣腔的程度的平衡。

一个声音从喉发出后,先到达喉咽腔,再到口咽腔,使基音扩大,如再在口腔和鼻咽腔屮得到共鸣,并使下方胸腔也发生共鸣,则声音就丰满、圆润而明亮。

当唱高音时,头部会感到振动,当唱低音时,会感到胸腔有很明显地振动。

而我们唱中音时,也会感觉到口腔和咽腔的主导作用。

但是,如果在唱低音时,只片面强调胸腔共鸣,声音就会压住发不出来,唱中音时只片面强调口腔共鸣,声音就会叫喊,唱高音时只片面强调头腔共鸣,声音就会尖亮刺耳。

怎么练唱歌发声基础教程(如何练习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图2)

我们要解决好声区统一的问题,并获得混合共鸣的声音,必须得到呼吸的支持。在唱高音时,想着低音,即人们常说的“高音低唱”或“高音就是低音”。

在唱低音肘,想着高音,不要让位置掉下来,即人们常说的“低音高唱”或“低音就是高音”。

为使声区统一,可采用小声发“a”,然后八度上行滑进,然后滑下的练习,体会胸声区、混声区到头声区是怎样转化衔接的。

注意上行时有吸气和喉位下降的感觉,并且在“a”字基础上逐渐加进o、u的成份。在整个练习中都要得到气息连续不断的支持,保持气库的压力。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091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