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图1)

后出师表

在甲骨文里,“”字从衣从毛。《说文解字》注曰:“表,上衣者,衣之外在者也”。也就是外衣、外罩。

体现在朝廷公文,《释名》云:“下言于上曰表”,可以理解为“请示报告”。

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只有前后两篇《出师表》?

其实史书里诸葛亮只有两次北伐,“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的章节,而且在《三国演义》里,也只有五次:第一次收姜维,失街亭;第二次陆逊石亭败曹休,诸葛亮出散关,围二十多天陈仓,敌援至,退;第三次占武都、阴平,连日大雨,子午、斜谷不通,退;第四次围祁山,司马懿拒不出战,刘禅听信谣言,召回;第五次五丈原分兵屯田,以为长久,次年八月诸葛亮死,兵退。

后世概而言之,极言其多。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图2)

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托孤白帝城。诸葛亮大概用了五年时间积累力量,“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扫清后顾之忧。彼时诸多老臣良将已死,内忧外患频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只好在“运动中求生存”,发动北伐。

瓦罐不离井上破,大丈夫难免阵前亡”,统兵出征,生死疏难预料,《出师表》 既是应有的朝堂流程,又是诸葛亮出征之遗言。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图3)

刘备是一个很高明很可怕的领导者,他符合老板的所有特质。

刘备外表谦和,似乎就知道哭。实际上他为人喜怒不形于色,可以和贩夫走卒桃园结义拉拢小弟,也可以求才若渴三顾茅庐登门招聘,可以虚与委蛇青梅煮酒装孙子,也可以长板摔子刁买人心秀演技。

但是在吕布恳求救命的时候,他见吕布虎狼之人不能为我所用,就毫不犹豫地置之死地;在得到孔明辅佐的时候,他能拉过庞统稀释分权;在诸葛亮组织战斗任务的时候,他能默许关张形成反抗质疑搀沙子;在夷陵兵败,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能几句话拘得诸葛亮一把鼻涕一把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丝一毫没有非分之想。

有一类看上去非常谦虚的老板,其实是假谦虚。有一种看上去非常艳丽的花,对你发出狰狞恶毒的笑,还不如当初长得丑一些真实一些让人踏实。又像一盘看上去卖相很好的菜,吃起来宛如狗屎。

当各种老板的讲究不怒自威,连座山雕都是三声狞笑必要杀人。所以当老板云淡风轻地说“某某不错”的时候,你可不要以为他在老大眼里真的不错。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图4)

可惜当你食髓知味的时候,已经廉颇老矣。

所以得“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诸葛亮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说的是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达成,西蜀从无落脚之地发展成三足鼎立,占据其一。但是如今也就只有梁洲益州两处弹丸之地,所以说是“偏安”。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势力里,西蜀最弱,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不图谋发展,被吞噬只能是时间的事。

刘关张已死,第一批能征惯战的元勋所剩无几,当今西蜀的皇帝又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而费祎董允之辈又是“中资之才”,千钧重担都压在孔明一人身上,他还要考虑别因太过冒尖儿而遭人忌讳。

诸葛亮劝刘禅“开张圣听”是因为他不“开张圣听”。同样,“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是因为有所异同,“内外异法”。

诸葛亮忙于北伐的时候,刘禅身边出现了一个小人—黄皓。黄皓非常惧怕董允,所以董允生前,太监黄皓的官职一直没超过黄门令。董允死后,他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西蜀最后怎么灭亡的(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图5)

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注意到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黄皓,但是多年的从政直觉叫他不得不提醒皇帝“亲贤臣,远小人”。可惜这些谆谆善诱的话刘禅只当做耳边风。

风雨飘摇的西蜀,即使是“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不过是放缓走向灭亡的脚步,所谓“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诸葛亮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后出师表》里,朝廷不一样的声音愈发清晰。诸葛亮要再次北伐,“而议者谓为非计”。

诸葛亮提出“六不解”,说明很多事情已经距离他的思路偏差得越来越远,他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看着自己走向死亡,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139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