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出土的大量文献和资料证明,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具体表现在国家军队、监狱的出现,这进一步说明了当时财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严重,权力越来越集中,这时候出现了划时代的人物——启。

自此以后,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一历史进程。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图1)

一、禅让制的起源:

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图2)

三、夏启的王位世袭制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 ,"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

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 ,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

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

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姒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杀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图3)

三、禅让制被取代的原因(核心知识点)

尧舜禅让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制取代。

四、自我检测

1.了解禅让制。2.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本质。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368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