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公司公章外带如何规避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与企业签订合同是必然的选择。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生活中,公章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物证。企业经常会在签订合同或进行业务活动中使用公章,但在实践生活当中,部分当事人或单位缺乏对公章管理方面的法律意识,把公司公章外带、甚至偷偷转交给他人使用。由于外带公章或偷偷转交给他人使用,就可能出现合同履行过程中无法履行的情况;同时因为外带公章或私下转让也可能存在很多风险。那么在发生纠纷后如何正确判断和防范内鬼呢?

公司公章外带如何规避风险问题。实际使用公章是指用在合同或者其他文件签收证明文件之前、之后的任何使用方式。但实践中实际使用公章后又变更使用方式或再变更使用方式的现象比较常见。此时应注意有没有“临时使用”公章之嫌(临时使用公章并不表示印章实际使用者就一定是其本人)而对签字情况进行核实的必要过程。

二、公司负责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公司负责人是公司重要成员,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经营活动,如果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有超越公司职权的行为,或者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公司章程或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的合同行为;将公司公章擅自交予他人使用的行为都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法定代表人在单位负责人授权范围内代表单位签署合同,该法定代表人的追认以法人名义做出,但是该代表人表示放弃追认时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代表公司签署合同。”同时《合同法》第52条规定:“超越权限订立合同的效力有可能会因越权代表他人订立合同而无效。”如果公司负责人对外签订合同的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中公司负责人对于印章管理方面的责任,该负责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企业要防范被追究刑事责任

很多公司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与银行签订了抵押贷款合同或借款协议,但未加盖公司公章。银行往往不愿与公司进行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往往要求公司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资格证书、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才同意对公司进行放款等操作。实践中,大多数被银行放款的公司并不会及时向银行出具报告;有的甚至是明知公司公章被盗用的情况下就偷偷对外放款;有的公司因公章未经公司同意就私自转让给他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法律意识较差的企业内部一定要加强公章管理及使用控制工作。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被列为“单位犯罪嫌疑人”并受到刑事处罚的话,企业将可能会面临巨额刑事赔偿责任,同时公司可能会面临巨额财产损失及巨额民事赔偿责任等。

四、加强对外带公章行为的审查

在审查外带公章行为时,应注意审查相关的合同、协议内容是否真实,公章是否已被保管以及相关授权人与他人是否一致。同时应注意审查出纳是否收取公章保管费用以及公章使用人是否收取相关费用以及对公章的保管期限的约定是否合理。另外,在审查公章使用人时,除对所用公章真实性进行审查外,还应审查公章出纳责任、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以及代收费用或者收取该款项是否合理等。在公章转交他人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到转交行为可能造成无法履行合同等风险,对公章相关负责人加强责任义务教育。另外在使用公章时需要注意妥善保管好公章及其所加盖印章专用章、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以及该公司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公章出纳资质等证件。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453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