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1)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诗歌文化最为繁荣的朝代,在这个朝代中,涌现出非常多著名的诗人。这些诗人以自身满腹的才情与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诗篇。

而在这众多的诗人当中,又以白居易的诗歌最为通俗易懂,据说他创作诗歌与文章都是要先拿给村口的小孩和老妪读一遍,等他们都能够看懂这篇文章了,才算完成。

由此也可以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是以简洁明了为原则,但同时又引经据典,于平凡中展现出强大的遣词造句功底。

在白居易毕生的创作当中,又以《琵琶行》、《长恨歌》等诗最为出名,其中《琵琶行》更是将琵琶女的一生娓娓道来,对其弹奏琵琶的技艺描写也是高超。

但是如今的人们读《琵琶行》,或感慨琵琶女的凄苦身世,或赞叹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也有人感伤作者的境遇,或者对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加赞赏,心向往浔阳之景。

但是似乎有很多人都忽视了这样一个细节,整篇文章中,故事的开始,其实是作者在送别朋友时,在浔阳的江头听到了曼妙的琵琶声,由此才引出了琵琶女。

这位女子所弹奏的正是我们中国的古典乐器——琵琶。那么琵琶在我国历史上,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经过?我们将在本文中揭开琵琶的历史。

一、琵琶的起源

1.从史料及造字看琵琶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当中,记载琵琶的事迹数不胜数,但是最早记载琵琶的,应该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慎在其著作当中对琵琶二字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其拆开来逐一解释。

他说"琵,琵琶乐器,从珡,比声;琶,琵琶也,从珡,巴声。"其中"珡"字的本义是两块玉石碰撞时,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2)

而玉石文化在中国也是由来已久,使用同样的造字法所产生的汉字还有琴、瑟等,由此可以看出,它们也是我国的古典乐器。

而同样来自东汉的作者刘熙在其著作《释名·释乐器》中是这样记载的"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他是从琵琶的弹奏方法来解释其名称的由来的。

从这些文献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最晚到东汉时期,琵琶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熟悉的乐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根据琵琶的弹法,在东汉以前,人们把所有需要用到弹和拨的指法的乐器都统称为琵琶。

2.从地理位置看琵琶的起源

前面所引刘熙著作中,所提到琵琶为马上所鼓的乐器,可知琵琶一开始是游牧民族所擅长弹奏的乐器。而关于琵琶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传说。

南朝王僧虔在《技录》:"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明帝尝引后衣乞为音乐,时杨阜在侧,问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礼岂在邪?'帝愧然缩手,后乃出。倾之,帝谓阜曰:'吾知卿敬节,然诚因吾心虑不平,今从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见伊人焉?'此言后之音律高妙。"

由此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枇杷已经逐渐的从宫廷所专用的乐器向民间演变。

二、琵琶的发展

1.如何传入中原

严格来说,琵琶总共有两大类,主要是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其中直项琵琶是原产于中国的,而曲项琵琶则是由外国引进。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3)

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弦鼗,也是早期琵琶的雏形,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直柄的琵琶。

而关于直柄琵琶的产生,也有一个较为动人的故事。据说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汉武帝将江都王的乌孙公主送去和亲,但是从江都地区出发,一直到匈奴,这一段路程遥远,且沿路大部分都是戈壁荒漠,旅途枯燥疲乏。

汉武帝感念江都王父女情深,为了避免公主在路途上的无聊,他特意命当时的工匠,结合了当时的乐器,如筝、琴、瑟等结合成了一种新的乐器,能在马上作乐,这就是琵琶,也是原产于中国的直项琵琶。

而关于外来的曲项琵琶,《隋书?音乐志》就曾记载:"先是周武帝〔在位公元561年—577年〕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公元568年〕,周武帝公元568年聘突厥阿史邮氏为皇后,随从皇后来了大批乐工,苏祗婆善弹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

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可见是在周武帝在位时期,琵琶就伴随突厥皇后一起,从突厥传入了中原地区。

2.如何在中原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原地区有外来的琵琶,也有本土所产生的琵琶,但是这两者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音乐发生了共鸣,并且在优良的土壤当中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我们普遍认为的是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较为动荡的状态再加上战争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

使得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融合与重建,在此基础之上促进了琵琶在中国发展的第1个小高潮。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4)

琵琶这一乐器在中国发展的第2个小高潮在隋唐时期,隋朝尽管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两任皇帝在位期间所进行的工程学给唐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才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到来,再加上唐朝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对外开放程度也较高。

所以,此时的琵琶乐器,融合的不仅仅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音乐传统,还带有其他国家的外来风格。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琵琶曲,如《霓裳曲》、《明妃曲》、《杨柳枝》。

发展到明清时期,琵琶的发展迎来了第3个小高潮。由于处在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琵琶的弹奏技巧和手法都有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支持,并且有了许多民间艺术家,也创作了很多经常在民间弹奏的琵琶曲。

三、琵琶为何能够广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在现今出土的各式古代仕女图、陶俑,或其他壁画与流传下来的诗歌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琵琶的身影。那么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何琵琶能够这么受人们的欢迎,且流传甚广呢?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1.琵琶本身音色悦耳动听

在中国众多的古典乐器当中,埙的声音淳朴凝重,箫的声音空灵曼妙,鼓的声音粗犷奔放。

但是唯有琵琶的声音,能够同时具有非常多种乐器的特点,时而明亮,时而悠扬,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极强。我们在《琵琶行》中就能看出来,可见琵琶的音色之出众。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5)

并且,我们在前文就已经说过,琵琶来自西域,所以本身就与西域的苍凉悲壮有着微妙的联系。许多边塞诗中都提到过琵琶。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既写出了将士们战斗的刻不容缓,也能够从中看出他们在参战以前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悲壮心理。

2.琵琶与女性

从琵琶的外形来看,它需要弹奏者将其抱在怀里,从指法来看,它讲究的是右手轮指,左手揉弦,这样的结合,似乎天生就是为女性所设计的。

女性们在抱着琵琶弹奏的时候,本身就已经美成了一幅画,所以才会有"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女性娇羞娴静之美。

也正因为此,诞生了琵琶女这一职业,而琵琶在众多的古诗词当中,也是作为相思这一意象出现的,如"琵琶弦上说相思",传达的就是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慕之情。

3.琵琶与异域风情

琵琶来自西域,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那些本来就来自西域的琵琶曲,更是别具风情。比如在敦煌壁画当中,就有许多琵琶女反弹琵琶的形象。

西域的艺术作品当中都非常擅长用对比较为鲜明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来勾勒人物形象,表达的也是琵琶曲的空灵魅惑和穿云裂空的西域美感。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琵琶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图6)

它在昭君的手里,是故国之思,它在虞姬的手里,是国破的绝望,它在专业的琵琶女手中,是表达相思的话筒

它在不同的人手里,有着不同的灵魂。也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才可以使得琵琶这一乐器在众多古典乐器中长盛不衰,受人追捧。

琵琶的外形流畅优美,声音空灵动听。既能够给人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荒凉塞北,也能给人以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温柔春风。

它曾经是宫廷与贵族们最钟爱的乐器,后来也被广泛的在民间传唱,它能弹出高贵典雅的阳春白雪,但是在市井之人手中也有俚俗的亲和力。这就是琵琶,这是琵琶的历史,也是音乐的归处。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532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