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

杨炯的一首送别诗,构思精妙,全文只有一处实景,其余都是虚境!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1)

古人云,诗不厌巧。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因情造文,但又不以辞害意,从而形成巧妙构思。

人们在欣赏古典诗歌时,需要审慎辨别,摒弃一些无病呻吟的作品,觅取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优秀诗歌,从而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送别诗中就有不少语妙天下的作品,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曾感动了很多人。

初唐还有一位才子也创作了一首绝句,却很少有人读过。下面介绍杨炯的一首送别诗,构思精妙,全文只有一处实景,其余都是虚境。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2)

夜送赵纵

初唐: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杨炯是陕西华阴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文采出众,虽然传世作品不多,却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诗人的朋友赵纵即将远游,诗人为其送行时题赠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番真情。

开篇引用了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赵惠文王得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璧玉,将其视为镇国之宝。

可是消息不胫而走,秦昭王很快就知道了,他也非常想得到它,于是就派人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来交换这块璧。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3)

赵惠文王半信半疑,他猜测对方不安好心,但又不敢得罪秦王,就派蔺相如带着这块璧到秦国去,与秦王交换城池。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玉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宝物。

诗的第二句“由来天下传”,是把蔺相如赞美的话语,稍加改变。

蔺相如早就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根本不可能,他只是为了欺骗赵王,其实他就是想白得这个宝贝。

后来的故事家喻户晓,蔺相如想了一个办法,终于把这块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4)

杨炯送别他的朋友,为何要在诗里提到这个历史故事?原来诗人采用了巧妙的手法,用“赵氏连城璧”来比喻赵纵。

因为诗人的朋友也姓赵,而且还是赵国旧地之人,赵纵的故乡是山西,正是以前赵国的国土,也是“连城璧”的故乡。

赵纵这一次又是回故乡去,杨炯送他,就像当年蔺相如把璧送回赵国,这一切该是多么凑巧。一个“君”字,一语双关,既是指璧,又是指赵纵。

“旧府”指古代赵国的国土,也就是赵纵的故乡。诗人用珍贵无比的璧玉来比喻赵纵,不仅是因为巧合,还说明诗人对朋友十分敬重,高度赞美了赵纵的人品和才华。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5)

诗人对朋友充满了深情,彼此难分难舍,他送了一程又ー程。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旁,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河面,诗人的一片深情就像月下的河水,永无止境地奔流着。

“明月”二字,点出了题目中的“夜送”。一个“满”字,饱含了朋友间的无限深情。

全文不乏神韵,除了第三句的旧府是实写景物,前后俱用虚境,却令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古诗夜送赵纵唐杨炯(夜送赵纵古诗翻译与赏析)(图6)

杨炯的这首绝句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只用短短20个字,就将一段传奇故事与朋友间的友情联系起来,令人叹服。

可见诗歌创作需要一定的底蕴,不仅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需储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常识。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548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