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郁达夫小说沉沦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意义和价值(沉沦是谁写的小说)

郁达夫《沉沦》中的病态心理。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代表作之一,与其说讲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故事,不如说是做了一场解剖手术,是“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

用个性化的笔触去解剖一个身为“弱国子民”的青年是如何在异国因过度自卑和性压抑的病态心理,而在自我与超我中逐步陷入沉沦。

郁达夫小说沉沦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意义和价值(沉沦是谁写的小说)(图1)

一、过度自卑

文中所描述的自卑感是对自身的自卑上升到民族自卑。

他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人,在稠人广众中,却“比冷清还孤独”,经常“于人迹罕至的山腰水间流泪,顾影自怜”。

他会在大自然中傻笑、自言自语,当他把外国诗文翻译成国语后,又觉得无聊起来,便自嘲自骂。

日本同学欢笑的时候,他总怀疑他们是在嘲笑他,他就脸红起来;不敢同别人交谈,在他们眼中弱国就是“支那”,因为害怕自己是中国人而被日本同学嘲笑,所以他索性主动冷漠他们。

他在日记里发自肺腑的哀叹:“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

作为弱国子民的“他”来到强国求学,所受到的困境与歧视催生了“他”过度的自卑,他不敢面对现实,甚至连自己的国籍都羞于出口,自卑上升到民族自卑。

他的自卑孤独与痛苦,又因为悲愤而引起仇恨,于是“他”便对自己说:“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

等自己冷静过后,又自嘲“因为你想得他们的同情,所以你怨他们,这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自相矛盾的自我嘲讽在现实中不断恶性循环。此时,他的心理病态与精神分裂已经有了先兆。

郁达夫小说沉沦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意义和价值(沉沦是谁写的小说)(图2)

日本人对主人公的蔑视与鄙夷,加剧他心里的绝望、悲愤、耻辱感,让他在过度自卑中逐渐沉沦。我觉得这种过度的自卑不仅是病态心理的常态描写,也是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的觉醒。

二、没有正确对待爱情与性压抑

这篇小说对性欲的描写是非常大胆的,毫不隐藏,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在他接受到的教育中,“性”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性的欲望不应该表达出来的。

他渴望有爱情来陪伴,但见到女孩子都不敢过去打招呼,和异性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何来爱情?然而,他的忧郁由爱情的缺失转化成性欲的压抑。

他自慰后非常惭愧,他觉得“这都是他犯罪的证据”,到后来偷看房东女儿洗澡,在草丛边听到陌生男女的亲密接触。

现实中一次次性的沉沦与他精神上的爱情相冲突,心理病态在他去妓院后,终于达到顶峰,他的精神陷入了绝底的沉沦,最后以自杀的形式逃往他所向往的纯朴的精神世界。

郁达夫对性的大胆叙述,在以往的所谓正统文学中是从来没有的。

在当时,大多数青年没有受过正确的性教育,对“性”的理解很模糊,把性当作“肮脏不堪之物”,来到性开放的日本难免会受到灵与肉相冲突的性压抑,大胆描写“性”的压抑,是抨击人们的封建道德对情欲的压制。

文中末尾写道“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这是一个懦弱、颓废的人,在绝望中的呼唤同时也是希望祖国富强起来的强烈感情。

我觉得《沉沦》并非只是沉沦,更多的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挣扎。

郁达夫小说沉沦的创作背景及其思想意义和价值(沉沦是谁写的小说)(图3)

《沉沦》是郁达夫先生多年留学的内心挣扎的自叙,融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大胆暴露自己的隐秘性心理,让我们看到人物内心的冷寂、灰暗与忧郁。

为什么说“他”有病态呢?是因为仇视周围的一切,过度敏感,压抑着自己的欲望而不去寻找合理的方式排解,一味逃避,自暴自弃,还把自己看作世界上最苦的人,不能正视爱情与性。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562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