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实行分封,委托诸侯治理地方,是当时周王最优的选择。

如果不实行分封制,周王无法统治天下。

周王分封的地方,是本来就难以直接控制的地方

周初被封的这些诸侯,可不是悠哉游哉、敲锣打鼓去上任的哦。

他们“上任”的过程跟打仗没有太大区别。

吕尚被封齐地。吕尚在上任的过程中,“道宿行迟到”,稍微慢了一点,就听到有路人说他们“非就国者”,太公吓得马上启程赶路。

果然,吕尚一行还没到,就遇到莱人企图强占营丘。吕尚击败了莱人,才得以顺利就国。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图1)

实际上,周初被封的这些诸侯,其领地本来就不是周人控制的。

齐、鲁被封之地,是东夷活动区域;晋、燕受封之地,也是支持武庚叛乱的故地。

他们不是去享受胜利果实的,而是去建立秩序的。

他们被封的地方,本来就不是周人已经有效控制的地方。

那么,周王有没有可能在击败当地反抗势力后,不分封诸侯,而是直接统治呢?

不能。

必须自治

周代以前的“天下”,是非常松散的。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只有以血缘为纽带结合在一起,刀耕火种、半耕半牧才可能维持生计。

因此,当时,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直到铁器推广,人们可以以小家庭为单位,靠小农经济养活自己时,人们才可能脱离氏族)

这些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彼此之间互不统属,保持着迥异的文化、风俗。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图2)

周代以前,商王与各地方国只是保持着松散的关系:商王承认诸侯的自治地位,诸侯承认商王是老大。

各个方国、族群的文化悠久,风俗各异,如果周王以周人之法来统一治理各方国,必将遭到天下诸侯的群起反叛。

因此,在天下连共同价值观都没有形成之前,各地、各族群高度自治是唯一的选择。

晋以夏法治国;卫以殷法治国;齐“因其(东夷)俗”,各诸侯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实施迥然不同法度,建立秩序。

设想:如果当时周王以诸侯高度自治,而是“书同文,车同轨”,恐怕早已崩溃。

那么,周王有没有可能不分封诸侯,而只是委派官吏自治官吏呢?

不能!

必须世袭

地方的氏族、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自发形成的。

你诸侯算个什么东西?半路强插进来的,只是比较能打而已!

如果诸侯不能与地方氏族、部落更紧密的绑定在一起,始终只是一个外来征服者,只能“威服”而已。

地方治理者要真正长期、稳固地治理地方,必须与这些贵族加强链接。

显然,如果是中央委派的官吏,他们与贵族们的链接注定是短暂的、不稳固的。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图3)

只有世袭的诸侯与世袭的贵族们通过联姻、宗法,融合成一体,才能“共治”。

必须高度自治、必须世袭,这也意味着:必须靠分封的诸侯来治理地方!

那么,周天子担心不担心诸侯“尾大不掉”呢?

担心是担心,但也不必过于担心。

封国威胁已大幅减少

首先,这些封国与周王的关系比商代时已更为紧密。

商代时,方国多是自发形成的政权,商王与他们的关系是比较纯粹的“威服”关系。

周代则不同。许多诸侯是周王直封的。“周公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天下紧要处的诸侯,或是王族子弟,或是功臣后代,彼此关系紧密。

尽管血缘关系会随着时间推移被稀释,但最为重要的宗法关系则长期保持,成为王室与诸侯关系密不可分的纽带。

其次,周王对封国的影响远大于前代。

尽管诸侯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周天子仍然有一些统属诸侯政令的权力:举兵征伐、国君废立、缴纳贡赋;在具体的建军、治民、理财等方面,中央颁布明确规定,诸侯不得违反;同时,诸侯新君即位,也需要天子确认。

最后,这些封国最初的实力威胁不了周天子。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图4)

周初分封的诸侯,面积都不大。齐、鲁是最高级的“公国”,地方只有50平方公里,侯国晋国只有35平方公里,其余诸侯的地盘就更加弱小了。

就军力而言,诸侯中:大国、次国、小国分别只有:3师、2师、1师。

而周天子有西六师、成周八师,实力可以碾压任何诸侯。

也就是说,诸侯的掌控面积其实比今天的县还小。

因此,无论是地方诸侯与中央的关系,还是中央对诸侯的控制、压制能力,周比商都要强许多。

分封并非周衰落的原因

周最后亡于诸侯,这是事实。

不过,诸侯强盛,只是周王室衰落的结果,而并非原因。

西周时,虽然有楚这样不时”不服周“的诸侯,但绝大部分诸侯都保持了对周的忠诚。

为什么周王室管辖区域会越来越小(周王室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图5)

后来的镐京之变,周人自己玩火自焚,把自己搞废了。

如果当时的天下诸侯,是商代那样完全独立的方国,恐怕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就“趁你病,要你命”。

在晋、郑的支持下,周室东迁,继续维系统治。

而在春秋乱世,也是齐、晋这样的直封诸侯”尊王攘夷“,尊崇周天子权威,威胁周天子表面的尊严和荣耀。

总的来说:分封诸侯,是当时天周天子最合理的选择。

通过分封诸侯,周人实现了对东方殷商及其与国的“武装殖民”,实现了控制、融合。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周天子不可能像后世的秦汉一样,直接以“大一统”的方式治理国家。

但是,正是在周人的努力下,原本松散的天下方国、氏族群体,逐渐成了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正是共同的国家观的“想象共同体”,才使后世长期稳定的大一统变得可能。

前人栽树,今人乘凉;今人栽树,后人乘凉。

历史的车轮,就这般滚滚向前。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594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