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古代守夜人叫什么(守夜人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守夜人,比西方小说想象的更残酷,他们是谁。

西方玄幻小说《冰与火之歌》,拍成美剧被称为《权力的游戏》,在这部前一段热播的影视剧中,有一群人大家一定印象深刻,他们就是“守夜人”。

剧中的守夜人是驻守大陆北方长城的士兵,这群人在苦寒之地,日夜辛劳,面对着野蛮人和怪物的进攻,是中土世界第一道屏障,也是人类最可靠的军团之一。

西方人想象的守夜人似乎很悲壮,然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实实在在存在过守夜人,他们比西方人想象的局面丝毫不差,而且更加悲壮。

这些人就是明代守备边疆“长墙”的“特种部队”——夜不收。

古代守夜人叫什么(守夜人什么意思)(图1)

明朝自建国伊始,便针对北方“胡虏”的威胁极度警惕,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封王驻守北疆,朱棣干脆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

当时防备蒙古主要依靠长城,而防备东北地区的女真,则要依靠“长墙”。

明朝中期以后,明军在东北地区的守备逐渐薄弱,女真人逐渐崛起,成为边患。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明朝从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东北地区的国防开始崩坏,胡虏开始不断入寇,捕杀边疆汉民,甚至袭击边关哨所。

古代守夜人叫什么(守夜人什么意思)(图2)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边患,东北地区的明军开始加强警备,明朝从正统年间到成化年间,在东北地区修筑了连绵的城堡和城墙,主要是防备蒙古的“西墙”和辽东地区防备女真的“东墙”。

“长墙”以城堡为枢纽,以城墙和壕沟连接,经过嘉靖朝,直到万历初年,形成了“城堡一百三十七座,铺城九座,关厢四座,路台屯堡门角台圈烟墩山城一千九百三十四座,边墙二十八万二千三百七十三丈九尺,路壕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一丈”的庞大军事体系。

大量的明军驻守其中,而驻防明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就是“夜不收”。

古代守夜人叫什么(守夜人什么意思)(图3)

史书记载:“宜修整墩台,设立夜军”,“沿边夜不收及守墩军士,无分寒暑,昼夜了望,比之守备,勤劳特甚”。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夜不收是当时担任哨探、警戒和特殊任务的军队,类似于现在的侦察兵、特种部队。

夜不收和守备长墙的将士,伤亡率很高,因为直面强敌,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他们长期驻守边疆,面对飘忽不定,来去如风,凶猛强悍的胡虏,他们尽忠职守,在苦寒之地日夜守望,与敌人周旋,保证边疆安稳。

明军将领也说:“墩夜二项,了操传报,其险苦艰难,比之别军悬殊,若非加厚优给,何以责其用命?”

意思是,守备长墙的常备军和夜不收,这两支部队是最艰苦,最危险的,如果不能给予特别优厚的待遇,怎么能保证他们尽忠职守呢?

古代守夜人叫什么(守夜人什么意思)(图4)

明朝边患自中期以后逐渐恶化,面对蒙古和女真不断的袭扰,明朝边军伤亡很大,而夜不收作为其精锐,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伤亡。

因为长墙防御不是简单的固守,在堡垒之间,存在不少薄弱的环节,必须要军人用血肉之躯去抵挡。胡虏骑兵入寇,夜不收和守墙士兵就要立刻去补漏,史书中记载了不少此类战斗。

与之相比,西方小说想象中的守夜人,躲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中,其实比中国明代的夜不收舒服了不少。

但是,随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朝主力,明朝在辽东的形势走向恶化。

又因为明朝财政崩溃,军队军阀化加剧,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最终,明朝失去了整个东北,守夜人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615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