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腋温高烧是多少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
  • 低烧和高烧的范围是多少度?
  • 人体温度多少是高烧?
  • 高烧和低烧是多少度?
  •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多少度才算发烧?
  • 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

    人体的体温一般指腋下体温,正常体温为36到37.2,低热为37.3到38度,中度热为38.1到39度,高热为39.1到41度,超高热为41度以上。所以日常生活中指的低烧是在38度以下,高烧是指39度以上,如果达到39度以上就很危险了,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

    低烧和高烧的范围是多少度?

    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腋温高烧是多少度)

    低烧范围37.3°C-38°C,高烧范围39°C-40.9°C区间。在成年人口腔温度正常值在36.3°C-37.2°C区间,当体温超过正常的体温最高限度时被称为发烧。口腔温度在38.1°C-38.9°C区间,属于中度发热。口腔温度超过41°C为超高热。发烧须给予高度重视,持续性发烧应该尽早就医,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人体温度多少是高烧?

    为了判断人们是否发烧了,那就要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一般来说,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3摄氏度到37.2摄氏度之间浮动,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值是会有变化的,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在医学上规定只要人体的温度超过了37.2摄氏度,那么就可以确定人们已经开始发烧了,这时的症状比较轻,算是低烧。如果体温超过了38度的话,就算是高烧了,为了防止病情蔓延发展,患者应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高烧和低烧是多少度?

    低烧在37.3°C-38°C区间,高热在39°C-40.9°C区间,在低热的时候,患者很可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舒服,或者仅仅是感到了轻微的怕风、怕冷,或者是轻微的头痛。高热的时候,患者在体温上升期,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寒战。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多少度才算发烧?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医生)

    正常人一般的体温波动在36-37℃,不同的测量部位(如腋测法、口测法、肛测法等)以及不同的测量工具(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得出的体温结果会有少许差异,其中以肛温最接近人体的核心温度,最为准确,但测量起来不太方便,临床上还是以水银体温计,采取腋测测量体温,最为多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体温针、红外线体温针,以其方便、减少交叉感染,在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也广为应用。

    临床上一般以口温超过37.3℃认为是发热。当然,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容易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少许波动,如下午体温较早上略高,剧烈运动、体力劳动或者进餐后体温也会略高,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体温较平时略高,青壮年体温略高于老年人,高温环境对体温也有影响。但总体来说,体温波动不超过1℃。近几个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体温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那么,体温升高了,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是1-14天,多为3-7天。如果一个人在发病前两周内没有任何流行病学史,也没有出现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仅仅是低热(低于38℃),可以暂时居家观察,多饮水,多休息、调整心态,避免焦虑紧张,居家期间如果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可以继续居家观察;如果体温控制不佳,或者出现了高热,或者又出现了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如干咳、乏力、腹泻等等,建议一定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由专门的医护进行鉴诊排查。

    如果一个人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流行病学史,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不论出现何种身体不适的症状,即使是低热,也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由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鉴别诊断,如果疑似,需要做相关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国外确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当前形势下,我国除了积极救治国内确诊的病例以外,也要防范国外输入病例对国内的影响,对于从国外回来的人员进行定点隔离是有必要的。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尽量少出门,少到人多的地方扎堆,少接触其他人,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出门一定记得带上口罩,多锻炼身体,避免心情紧张焦虑。针对国外的输入,国家及各个省市也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输入病例对国内的影响,做好对输入病例的诊治和安置工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少度为低烧?多少度为高烧呢?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726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