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每日一书

《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作者:[英]陈学仁,译者:耿金,版本:光启书局 2023年4月(海报设计:刘晓斐)

《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每日一书

推荐理由:人类从未远离过灾害。地震、洪水、飓风、海啸、干旱……一场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后,总会涌现大量记录、分析材料,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不同派别的政客、不同立场的记者和慈善机构。他们各执一词,激烈争辩着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灾害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容器。

在历史叙述中,“自然灾害”一词意味着没有人为影响和责任。环境决定论者主要采用这一立场。但环境危害转化为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中必然有人为因素。而同样需要的警惕的是,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重心会逐渐转向社会决定论——即人类是所有灾难的罪魁祸首,天气、水文之类的自然因素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国杜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学仁(Chris Courtney)跳出环境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的二元框架看待灾害,他深入研究中国环境史,探索环境与人类之间的长期和短期互动。在这本书中,他以1931年长江水灾为例,提出“致灾机制”(The Disaster Regime)概念,致灾机制涵盖所有有助于将自然风险转化为灾难的基本因素,本质是人类-环境的关系结构。他试图厘清政治、经济、文化、水文、地理、气象、生态等多种因素如何交织、互动,影响灾难发生。

本书首次呈现1931年长江洪水的全面历史。这场洪水的规模在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都不可小觑。因为洪水淹没的是当时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有历史学家认为受影响人口可能高达5000多万。以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域来看,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灾害。从当时的航拍画面和目击者叙述中可以看出,长江已经成了“汪洋大海”,昔日的城市、乡村都成一片泽国。但在近代史的主流框架里,关于1931年,人们更关注“九一八”事变。陈学仁提醒我们,这场水灾是近代中国故事的一部分,而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

编辑/张进

校对/张彦君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3772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