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搭建实业与资本沟通之桥,纵论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新图景,首场每经大健康闭门圆桌顺利举行

每经记者:李宣璋 每经编辑:张海妮

2023年,国产手术机器人迎来上市潮,包括术锐机器人、精锋医疗等多家公司开启上市之旅,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在企业资本化快速推进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技术难题、市场壁垒、政策规范等多重挑战。国产厂商如何才能在该领域突围,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问题仍待进一步解答。

搭建实业与资本沟通之桥,纵论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新图景,首场每经大健康闭门圆桌顺利举行

围绕上述问题,7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和应科咨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每经大健康闭门圆桌·手术机器人专场》,聚集了行业内骨科、关节、神外等细分领域手术机器人企业,及一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卖方分析师共同纵论手术机器人新发展图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自2020年起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6.2%,并可能于2026 年达到336亿美元。目前,全球超120家企业已进军手术机器人领域。手术机器人应用确实是真正能够解决患者痛点,能够为医生分忧的一个朝阳产业。

应科咨询总经理谷枫在会上表示,即便在一二级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手术机器人行业依然是公认的具有广阔前景、发展趋势明显的创新型行业。应科咨询作为国内少数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关咨询服务机构,同时兼具了极强的资本市场连接能力,衷心期望可以借助闭门圆桌活动搭建起行业内专业的交流桥梁,促进行业同资本市场深度交流。

细分领域高管共话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前景

会上,提供骨科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也自研膝关节置换辅助机器人的北京威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龙分享了对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丁龙表示,手术机器人产品意义深远,直接解决了术中精准的核心问题,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的均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对医师而言,在采用手术机器人后,临床学习曲线也得到大幅缩短,对手术经验的依赖程度降低,区县医院医生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可以实现头部大三甲医院的手术效果,这无疑有利于医疗资源下沉,助力我国分级诊疗实现。这也导致要提高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一定要“往下走”,即往二三线城市推广,为区域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也帮助地区内医生弥补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是患者和医院都乐于见到的。

致力于打造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创新型平台的鑫君特高级副总裁孙东辉,则从价格角度剖析了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节”所在。他表示,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应用场景仍较为有限,降价并不会直接带来使用量、采购量的上升,市场与患者仍需要进一步教育。

而单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角度来看,鉴于骨科的硬组织特质,手术机器人需要提前进行手术方案规划,实时操纵手术机器人的空间较小,相关的程序研发、术式开发更为重要。因此,对于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面临的价格高、推广困难问题,国产化是解决成本问题的最好路径,其中除硬件设备国产化,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也对降价至关重要。行业及产品仍然需要支持和培育,一旦手术机器人术式成熟,相信降价是必然的。

同样专注骨科的春风化雨首席运营官李剑则对手术机器人抱有更高的期望,他在会上肯定了手术机器人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目前仍然处于行业发展和商业化落地的初期阶段,手术机器人更多是配合现有的术式和治疗方案辅助治疗,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手术机器人一定会带来新的疗法,届时将不再仅仅是辅助治疗的功能,而是要在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机构代表描绘资本视角下手术机器人赛道

在行业商业化落地稳步推进的同时,近年来,天智航(SH688277,股价16.21元,市值73亿元)、微创机器人(HK02252,股价21.800港元,市值209亿港元)的上市也让资本市场对手术机器人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凯乘资本副总裁兼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卓逸在会上表示,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私募股权机构多数在手术机器人投资项目上收获了正收益,行业情绪相对乐观。而从二级市场的角度看,投资者更乐于见到手术机器人这类设备加耗材持续闭环的商业模式。其中,对标市场空间更大、细分领域中优势身位更明显的手术机器人企业更容易受到关注。

而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有卖方分析师在会上细致分析了手术机器人行业所面临的难题:一是手术机器人相对比较高的售价及需要患者支付的开机费用,患者与医院的支付意愿较低;二是临床医生使用后,单台手术的精准度与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但手术时长则有较为明显的延长,影响了医生手术频率;三是手术机器人前期的高投入,令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存在顾虑,也更为关注盈亏平衡点的出现。今年很多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都在商业化层面加大投入,希望年内能够看到手术机器人在商业化、营业收入上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

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代表也表示,手术机器人对于医生替代和临床治疗痛点的解决,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具有充分想象力的故事。但现阶段,实际商业化落地的情况还不足以印证这一故事逻辑,除医生端的使用意愿外,手术机器人还面临着患者端的使用意愿问题,目前手术机器人仍难以直观地表达它能够带给患者的真正益处。这一前景巨大的市场,仍需要等待商业化逐步边际落地的情况出现,看到真正在自费市场和医保市场走通的商业模式。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4010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