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
  • 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

    我们都知道,只要一提到“国花”就会想到牡丹。这并不奇怪,因为牡丹花色艳丽,花朵硕大,在古代经常以富贵吉祥的寓意出现在人们眼中,就连武则天和唐玄宗也在自己的后花园种上了牡丹,就更别说寻常百姓家,牡丹不仅成为唐朝的国花,更是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花。所以牡丹俨然已经成为国花的代表,无论在地位上还是在价格上,牡丹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只要提起国花,就会想到牡丹,以致于梨花在牡丹面前都黯然失色。

    如果要说深受诗人喜爱,梨花当仁不让,一点都不输给牡丹。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还有苏东坡的“鸳鸯被里成双夜,梨花一枝压海棠。”以及李商隐的“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等等。所以在历史上梨花虽然不是国花,但是梨花却深受诗人喜爱。

    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

    梨花为什么如此受诗人喜爱?一个是因为梨花为白色,雪白的梨花,有如女子白皙娇嫩的肌肤,而且梨花无法承受晚春风雨的弱态,则常被诗人用来比喻命途多舛的女子。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比喻杨贵妃。

    其实梨花也象征着寂寞惆怅的情感。梨花开在暮春,大致是清明前后,寒食冷雨,春天将逝,令人伤感。据《云斋广录》记载:“汝阳侯穆清叔,因寒食纵步郊外,会数少年同饮梨花下,各赋梨花诗。清叔得‘愁’字。诗曰:‘共饮梨花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妆靓青娥妒,光凝粉蝶羞。年年寒食夜,吟绕不胜愁。’”这首梨花诗将一个“愁”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众人不敢再写,纷纷搁笔。

    梨花也寓意着功业未成的感伤。辛弃疾的“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

    所以梨花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寓意都带有一丝感伤,而且梨和离谐音,再加上梨花为白色,白色大多用在不是喜庆的场合中。所以梨花如果作为国花,还是显得不太合适。

    但是尽管梨花不适合做国花,但却深受诗人喜爱,在诗歌中,梨花可寄哀思、写感伤,也可用来比喻女子,用法广发,深受文人墨客喜爱。

    国花(英文名:The nationAL flower、Floral emblem):是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花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国花代表一个国家的气质,人民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是国民人格美德的精华,象征着民族的团结精神,可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国家的国花应该与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遗产相联系。通过一个国家的国花也能看出该国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国花对提升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以及维护国家的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世界史没有哪个国家把梨花当作国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史上梨花有没有被国家称为国花?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4469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