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农业与互联网|调研观察:电商正在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变革

【编者按】

中国有超69万个行政村、超260万个自然村,如何让如此大规模的村庄实现共同富裕,要探索出一条条不同的路子。

农业与互联网|调研观察:电商正在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变革

2022年7月,澎湃新闻联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以山东烟台张格庄镇作为调研起点,历时8个月,走遍大江南北,在调研与行走中追寻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议题的解决方案。

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已完成10个农产品原产地的深度调研,完成10份调研报告、10份政策参考的撰写,以及10部纪录短片的拍摄。

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农业借助电商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看到电商发展遇到的困境与问题。

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全国大调研项目系列海报。 海报设计:傅小凡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差异较大。在经济大省,无论是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或者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都有一定优势,当地的农产品产值可高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在人口大省如湖北、山东,这里具备区位优势,其辖区内的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物流和人工成本上有优势。但在甘肃、云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并不具备特定的禀赋条件,离中心城市较远、产业结构单一,地方财政收入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建设。但这些地区,也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

从2015年起,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逐步下沉到县域,推动各地农产品从产地直销到全国,从而带动产地的农产品销量迅速增长。澎湃新闻农业与互联网课题组认为,正是电商平台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有效带动当地农业产业链升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平台打通了买方和卖方市场

以往农产品销售中,原产地由于没有固定的物流点或者仓储地,商家发货通常需要将货运往周边中心城市。电商在当地兴起后,平台可以帮助产地解决销售问题,使当地农产品的销量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优势。商家与快递公司之间的议价能力变强。比如,在云南蒙自,农产品以前一般运输到昆明发货,当蒙自的销量明显增长后,快递公司会在蒙自专门设发货点,在本地直接发货,节省了出仓入仓的时间和中间环节的人工等成本。

在新的模式下,一方面平台为电商解决了销售问题。电商利用平台把最终消费端用户群打通;由于平台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群,电商通过出售品质不错且价格不高的农产品,取得规模利润。总而言之,利用平台,商家扩大了最终用户群,产生了较大的规模效应,并节省了固定资本投入。

另一方面,近些年,平台打通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壁垒,把农产品、资本、人才等要素通过平台的聚集效应吸引到县乡。在云南红河州的中越边境,因为大量电商的出现,使生长在海拔三千多米高山上的小黄姜开始量产,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逐步发展为雇工经营。同时,黄姜种植工序多、用工量大,发展黄姜种植可吸纳大量富余劳动力,并与其他作物错峰用工,有利于增加农民闲时收入。

此外,平台还会发挥一个信号效应,起到质量检测员或者认证的作用。当地农产品能进入到平台,前提是因为质量有保证。顾客对得到平台认证的产品比较放心,从而也更有意愿购买。农户和电商通过平台不光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而且还能够赢得消费者对本地农产品的信任。

平台为县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一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要看产业本身所创造的增加值和就业岗位,更要看其所衍生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机会。在当前,包括拼多多在内的平台经济对就业的创造和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他们催生了大量新型就业岗位,加上零工经济灵活就业的特征,使得劳动者多元就业成为可能,为许多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获取收入的途径。

课题组看到,在各地产业园区或者种植基地,电商仓库和办公场所内直播室随处可见,电商主播们正“热情似火”地介绍当地农产品。现阶段,短视频直播很容易吸引线上消费者在店里停留消费,更为商家增加了客流量。

比如课题组调研的云南宾川的石榴,红红火火的石榴寓意“多福多子”,成为人们节日送礼的选择;而宾川石榴因“果大均匀、色泽鲜艳、软籽、好看又好吃”倍受电商青睐。在电商直播在县域兴起的背景下,石榴作为一种高端水果,可以为电商吸引“流量”,从而带动其他农产品的热销。

再例如,在“花茶之都”安徽亳州,由于花茶的种类和功效多,具有护肝、美容功效的花茶,更受经常熬夜的年轻群体欢迎。在花茶基地的孵化器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24小时花茶带货直播。

课题组发现,这些电商主播,基本没有经过专业播音训练,但她们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有工作热情,对本地的农产品情况熟悉,电商企业又能给主播们提供正向激励。据了解,电商主播1个月有近万元的工资收入,这个收入比在周边大城市务工要高。

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模式

以往的农业模式通常是由种植户、经纪人和批发商合作的模式,它的种植、流通、存储、销售环节互相分离,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因此农户和销售商难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会时常出现滞销或者供给不足等情况,这增加了农户的种植风险。尤其是季节性农产品,比如黄姜、西瓜等,经常出现上下两年价格大幅度波动。电商的兴起,则缩短了中间交易流程,节省了交易费用,也使供应链更加稳定。

随着农产品产地直销模式的兴起,电商可以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电商为当地农户提供相同的种子和种植技术,再统一订单收购、包装配送,不仅在产业链上打通种植和流通环节,还能把控农产品品质。订单农业通常是电商以保护价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农户则根据电商要求去种植相应的品种。既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也让电商与合作社以及种植户之间建立了更为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收购价格相对稳定。

蒙自销售小黄姜的电商杨菠就对课题组表示,小黄姜价格波动非常大,但是电商与合作社或农户建立“订单式农业”,即使市场上小黄姜价格波动,小黄姜的交易价格也非常稳定。他举例称,在滞销的时候,小黄姜一公斤可能不到一元,但是他们和合作社拿货的时候,仍是按照事前定好的价格,一公斤3元。

据了解,当地小黄姜合作社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免费为合作社的农户提供农药、化肥和种子;合作社的主要成员都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管理最好的那批农户,合作社的本质是一个统销模式。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产地有些电商已经是规模以上企业,不仅涉及销售,还涉及种植、仓储和研发。另外,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商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然后再招当地农户成为产业工人。

在拼多多等平台上,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多数人都有一个明显特质:基本是80后、90后,都曾在大城市有过较长时间的求学、工作经历,有一定的阅历和经验,这也为其返乡创业积累了基础。基于电商平台较为便利的开店门槛和对家乡情况的熟悉,他们迅速捕捉商机,依靠家乡产地特有的禀赋条件,推动了农产品销售。电商自身的收入显著增长,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兼业机会,使当地农民实现增收。换言之,当地农产品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离不开这些具有开拓精神的电商。

农产品电商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是,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在升高。在物流成本方面,近年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等多因素影响,对电商而言,物流成本逐年升高,快递费用基本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在云南玉溪了解到,花卉一般是每单20元,快递费每单5元。

在人工成本方面,传统农业县中的年轻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用工成本逐渐增加。比如在云南的蒙自、宾川等地区,由于位居偏远,这些地区除了农业产业之外,并不具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就业机会,年轻人大多数选择外出务工。从事农业产业相关的农户普遍为50后、60后、70后,且当地以家庭种植为主,这也制约了当地种植规模化的步伐。

二是,农产品以初级加工形态为主。课题组发现,当前农业产业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进一步再加工产品,利润以“薄利多销”为主。尽管大多数电商在当地都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电商通常都是以流通领域为主,不涉及生产加工,因此不符合县里或市里企业扶持或补贴政策。如果想往深加工模式转型,需要一定的农业建设用地来盖厂房。在土地资源较为稀缺,且各家都更愿意自家种植一定经济作物的情况下,土地流转难度不小。同时,农产品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如果仅仅是以销售农产品为主,产业发展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正如调研时看到的,一旦某个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不少电商企业会在短期内动辄亏损或者盈利数百万元。

三是,缺乏电商人才。从大的方向来说,乡村产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既懂电商、也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电商平台正成为新农人的创业沃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但从调研情况看,电商人才,尤其是直播人才,在各大农产区还是比较稀缺。虽然电商企业可以开出不低于中心城市的工资水准,但是县城还是很难吸引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在此长久发展。

调研中,云南宾川县商务局负责人季婷对课题组表示,当前宾川电商产业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人才。季婷是宾川本地人,本科就读于上海某高校,深知人才对于产业的重要性。在座谈中她反复提到,“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待加强,这方面的人才要具备网络营销、经营、直播等多方面技能。”

四是,农产品品牌化步伐缓慢。除了前述农业建设用地价格较高限制了土地流转之外,也有地方政府官员反映,当地因缺乏“龙头企业”限制了本地产品品牌化的步伐。他们认为,在目前土地流转较为困难的前提下,较为可推行的模式是企业把种植完全交给农户,然后收购农户的农产品,打造企业品牌。换言之,相当于把种子端和销售端抓在企业手里,然后把生产端交给专业的种植农民,让他们种出最好的农产品。

平台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许多行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规则,降低了相关职业对所需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和工作门槛,为弱势群体的就业赋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玲表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主要形式,平台解决了不同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数据之间的壁垒问题,使得各类要素能够有效组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经济增长。

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政策上,2023年两会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谈到平台经济发展时提到:“要处理好平台经济发展与规范的关系。首先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最根本的诉求,规范、治理、监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陈玲也强调,要承认平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带动就业的贡献。对于平台监管,她认为要注意区分是因垄断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平台是否涉及市场准入问题,还是因为算法治理而产生的问题。

另外,对于平台经济赋能“三农”发展,陈玲认为要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手段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农村方式,培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文执笔人: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组成员:南储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韩仲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樊盛涛(澎湃新闻)。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澎湃新闻)]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4739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