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号召全国大学生“走长江、写长江”,征稿持续到9月底

近日,南京市作家协会、《青春》杂志社向全国高校学生及文学社团发出倡议,号召大学生们自发“走长江、写长江”,围绕新时代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成果,书写长江两岸的沧桑巨变和滚滚潮流。《青春》杂志将安排专栏择优刊发作品,并结集出版诗集《长江·大学生之歌》。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征稿持续到9月底,大学生们可于暑假“诗写长江”,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江沿岸的高校文学社团可以组织“走长江、写长江” 活动,古体诗、新诗均可,每人限投稿不超过3首。奖项设置一等奖10人、二等奖30人、三等奖50人、优秀奖不低于150人。

号召全国大学生“走长江、写长江”,征稿持续到9月底

2023年5月7日,在宁高校学子参加“走长江 写南京”行走创作活动。

万里长江是与黄河共生的中华民族摇篮。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梁平表示,面向大学生征集《长江·大学生之歌》,是锁定长江经济带这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长江叙事,值得参与,值得期待。

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丁捷提到,长江绵延6300余千米,长江文化持续5000余年,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当前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充分发动这些高校的学生及文学社团,诗写长江,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

评论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发来寄语:持续5000多年的长江文化,留下了文人墨客无数或气壮山河、或温婉动人的诗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大学生之歌》主题出版暨长江两岸大学生“走长江、写长江”活动倡议,是对“诗言志,歌咏言”传统的继承,也是当代大学生展示自身风采的好机会。

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李云也表示,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其物理意义是养育了一河两岸亿万苍生,经济意义是中国最活跃最重要最有贡献的黄金之河,最有魅力当然沉浸在文化意义上,它是中华文化最不可或缺的根本源头之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附:征稿启事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4748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