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落雷是怎么产生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
  • 棉花初蕾脱落原因?
  •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折射现象,具体原理是太阳光透过空气加热地面,地面通过热传导加热紧挨着地面的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加、密度变小,密度变小之后,空气开始上浮,并与上方的冷空气不断碰撞。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落雷是怎么产生的)

      空中形成了很多不同密度空气的交界面,这些交界面随着冷热空气的碰撞不断改变。不同密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光线穿过交界面时发生折射。于是就看到了像火焰一样透明的跳动。同理,燃烧的火炉旁,观察火炉上方的物体,感到在闪动也是热浪折射的原因。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 夏季地上的热浪是哪种现象

      夏天

      影响折射的因素

      光线的折射角度由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光的波长;被入射物质密度;光线入射角。当光线由密度较小物体射入密度较大物体时(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由稀薄大气层射入稠密大气层),光线进入密度较大的物质后将产生偏向法线(分界面的垂线)方向的偏转。

      如果光线从密度较大物体中射入密度较小物体折射方向则相反。折射后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被称为折射角。

      但当光线垂直射入时(即沿法线方向射入),将不会发生折射。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并不均匀——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层外的光线(当然也包括太阳光)射入地球大气层后将发生一系列的折射。

    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 夏季地上的热浪是哪种现象

      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的主要影响

      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季节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1978年和1988年是解放以来出现的两次最严重的大范围高温天气,给工农业生 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1988年,中国江南大部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热浪滚滚,7月份高温天气几乎持续了20多天。闽、浙、赣、湘、鄂、豫、苏、沪、皖、川东、黔东、陕南、粤、桂等地的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5一39℃,淮河及长江中下游不少地区的气温高达39℃,有的地区甚至超过41℃。

      高温酷热使处于乳熟期的早稻逼熟,降低千粒重而减产;棉花因蒸腾作用加大,水分供需失调,产生了萎蔫和落蕾落铃现象。高温害对蔬菜和其他作物生长都不利。高温酷热使城镇居民用水、用电量大增,例如, 1988年上海在高温期间日供水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其中7月18日出水465万吨,不少供水设备因超负荷运行,出现故障。再如北京1987年7月受热浪袭击,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供水量增加1520万吨。持续的高温使

    棉花初蕾脱落原因?

    1.

    棉花蕾铃脱落原因: 1、生理脱落: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现象,通过外界条件的影响和生理的变化,促进果胶酶和纤维酶活性,在蕾柄或铃柄处形成离层所致脱落。 2、病虫危害: 病虫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直接危害蕾铃的主要虫害有棉蝽和棉铃虫,危害时间长而严重。间接危害的有蚜虫,使棉叶卷缩、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降底、棉株矮小、影响蕾铃脱落。 3、机械损伤:棉花生育长,管理操作频繁,棉花封行后,在田间操作容易增加机械损伤。

    2.

    防止棉花蕾铃脱落措施 1、培育壮苗,促进早发。 壮苗根系发育良好,有利于养份的吸收,增强对不良气候的适应性,为增蕾保铃打下基础。 2、注意防治病虫害: 棉花现蕾后迅速出现果枝,只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力度,棉花蕾铃脱落就会减少,就能早座桃,使伏前桃增多。 3、合理肥水管理: 棉花进入7月下旬8月上旬是结伏桃的时期,由于一边开花,一边结铃,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养料,如果这时期有机养料不足,是造成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应该采取合理的肥水管理,达到稳健生长,防止棉花徒长,增蕾保铃,是确保伏桃的关键一环,达到伏桃满腰。盛花期后,气温下降,但曰光充足,脱落减少,是抓秋桃的有利季节,影响秋挑的主要原因是早衰,在底肥不足,追肥少的棉田,现蕾、开花和结铃要消耗大量的有机养料,生长变弱,有效叶面积逐渐减少,引起秋后棉株光合作用减弱,棉株上部幼铃得不到充足的养料而脱落。所以在生产上应唐施花铃肥,补施桃肥,防止早衰,保技护叶,增强光合效率,做到秋桃盖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天地面上的热浪是什么现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4794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