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中物联会长何黎明:消费物流要抓“升级热点” 制造及国际物流潜力巨大

“漫长的季节”终于结束,作为疫情后的首个半年,整体而言,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仍呈现延续恢复的态势。恢复期内,受限于市场需求仍有待提升,企业增长动能相对保守等因素,整体恢复基础仍不牢靠。

7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2023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刚刚发布的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经济恢复动能有待提升。

中物联会长何黎明:消费物流要抓“升级热点” 制造及国际物流潜力巨大

在此过程中,作为产业经济重要承托的物流业也维持着稳中趋缓态势。中物联数据显示,1~5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近130万亿元,同比增长4.5%,保持平稳增长。经过前几个月的持续复苏,5月增速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市场恢复力度有所减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从多家物流企业处了解到,在整体处于恢复期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普遍反映存在市场需求不足等情况。

“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未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成为影响企业信心的因素。”何黎明也如此表示。

不过,虽然此前受疫情因素影响,连续多个周期市场处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物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但何黎明强调,“我们也要看到,在整体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行业结构分化趋势显现,部分领域逆势增长成为亮点。”

首先是消费物流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1-5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0%。记者注意到,特别是随着五一、“618”等消费旺季到来,电商快递、即时物流等消费物流需求旺盛。今年“618”期间快递日均业务量突破4亿件。

当然,这得益于我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的“托底”。特别是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更高品质的消费物流,需求也不断升级,物流服务分层的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其次是装备制造物流显示较强韧性。”何黎明接着表示。数据显示,1-5月,受国内政策和出口带动,汽车制造物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物流需求实现了15%以上的增速,包括新能源“新三样”需求增势较强,对工业品物流总额拉动作用也持续显现。

何黎明认为,随着我国装备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符合国际趋势的制造业精益物流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短板,这也为装备制造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最后,国际物流具有较高潜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快速下滑。目前,上海出口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跌破1千点的信心关口。替代性较强的外需不足是市场趋冷的重要原因。

同时,部分国际物流需求仍然向好。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000列,运送货物7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6%、31%,单月开行持续在千列以上。

商流层面,去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也保持增长,这无疑推动了跨境电商物流的近一步增长。

除稳增长外,何黎明强调,除了要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物流热点”外,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仍是当下重中之重。

记者注意到,顺丰、京东物流、中通等物流头部企业,也逐步向适配更高物流战略意义的方向“飞奔”。

记者注意到,7月12日,利用整列动车组开展高铁快运批量运输试点工作正式实施,京东物流、顺丰均深度参与其中,探索高铁货运新模式。而物流行业大模型的推出,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渗透,也正成为时下最为火热的行业思路。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531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