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是谁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于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开始征求国旗图案。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一说为3012幅)国旗图案。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为()。

A.曾联松

B.梁思成

C.林徽因

正确答案:A

请问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是由曾联松设计的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

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是由曾联松设计的。

曾联松,1917年生,江苏无锡人。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从事新闻、出版、群众团体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纺织工业厅副厅长,中国纺织工会主席。

1952年着手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50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

委员们讨论了国旗问题,一致通过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决议。

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后来人们根据国旗中的五角星代表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意义,又将五星红旗称为“五星红旗”。

1949年7月14日到8月15日,国旗图案在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讨论通过。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他于1949年5月23日提交了他的设计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在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毛泽东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有很好的候选人,很好的提案。

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个很好的国旗。

”“我们现在通过了这面旗帜,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在当晚的闭幕式上,中国妇女代表张文秋走上台,在天幕上悬挂的国旗上亲手划了一刀,象征着新中国从今天起正式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凌晨,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当天上午10时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地五星旗,代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开幕式当天,与会代表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场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

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五星红旗的图案设计者是曾联松。

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曾联松时说:“现在要设计一个一面小红旗子,加一颗大星子里面套四颗小星子这样的图案。

”当天下午3时半,曾联松带着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国旗图案设计草图到了中南海怀仁堂。

在开国大典前夕,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他完成了《国旗制法说明》,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于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

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对这面国旗非常满意地点评说:“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6863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