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易经隐藏的三条天规,易经所揭示的十条天规

内容导航:
  • 易经中的哪三个字,道出了立身处事的天规?
  •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是什么?
  •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 易经两大规律
  • 易经有多少条天规?
  • 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是什么?
  • 易经中的哪三个字,道出了立身处事的天规?

    易经中第一个字——“上”,人总是要往上走的;第二个字——“止”,知道何时何地该停下来;第三个字——“正”,正心正念,正道而行。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是什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通读易经全文,没弄明白这三句话,算是白读了。这就是整部易经的精髓所在。易经本来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文章,领悟其中的真谛,你才登上高人的频道。在境界上更上一层楼。反复品读,时刻牢记,独到领悟,让你成为人上人。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

    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顺天应人

    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意思是:从天上来保佑,吉利,没有不利的事。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富不过三代”,可山东牟氏家族,从明朝末年一直兴旺到清朝末年,绵延十代而不衰落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

    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一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

    三、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所谓顺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观规律办事,应人就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就是正确的为人处事,这样才会有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易经两大规律

    《易经》两大终极法则:高维度生存易道的根本,是阴阳二气在时空中的分布与变化,就这两点来说,六十四卦中有两组卦特别耐人寻味,有着阴阳上的绝对对称与均衡,性质却又截然相反,由此揭示出两大易道根本法则。这便是否、泰和既济、未济,以及对冲法则和归正法则。易道对冲法则:高一维度的自处与他处可以看到,否与泰是三阴和三阳的组合,相对而立。所谓否极泰来,否是凶卦,泰是吉卦。乾为天坤为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本是合理应当,却为何凶?因为阳气是上升的,阴气是下降的,此卦的阴阳二气上面的上升下面的下降,就不会发生交感,是分裂的趋势。《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生之谓易,阴阳交感才能生发繁荣、生生不息。泰卦看似天地乾坤颠倒,阴阳二气却正能交感,是和合的趋势,所谓天地交泰,正是大吉。这种解释很平常,不平常的是其中遵循的法则,与《道德经》不谋而合。《道德经》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论道,此句直指本源,所说的正是否泰两卦所揭示的,可称之为对冲法则。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对冲才能和,是为冲和。这是和合的唯一通道。对冲,要对还要冲。否卦有对无冲,故不吉;泰卦既对且冲,故成和。天地之道,就动的一面说是冲和,就静的一面说就是中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行冲和。所以孔子说“和而不同”,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这说的是一种宽容的修养,其实说的是天道——不同才有阴阳,有阴阳才有对冲,有对冲才有和合,有和合才有广大繁华。世间一切真修养,背后都是基于大道的,只看你看不看得到,一切德性皆是智慧。世间的鱼龙混杂,遍观就是悟道,包容就是修道,接受就是得道。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强大到没有对手的人,必在刚愎自大中走向膨胀和灭亡;一家没有竞争的企业,必会走向放任和解体。这背后,也是对冲法则在发生作用。如同否卦的阴阳不交,自身与外在走向分裂,分裂到最后就只能是自身的解体。反而是强力的竞争,能使双方不断走向强大。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惧怕和排斥竞争,还会主动去寻找竞争,找到自己立于世间的参照物,不论这参照物在古今中外还是真实假设。有参照物,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位置有多高、分量有多重,进而明晰自己的方向。他处如此,自处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内心存在诸多矛盾的两面,也需要阴阳交冲以实现和。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处理好内心的矛盾?因为他们总是在排斥一面而迎合另一面,于是制造着分裂不交。而这些矛盾,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那就是你的真实,处理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直面和接受这种真实。而一旦你直面和接受,内心所有的矛盾就会自然向着冲和运行,和合自己就会发生。拒迎遵循的是心的本能,面受打开的则是心的超能。本能是局内自迷,陷入越想解决越不得解决的恶性循环;超能是局外超脱,不分辨而自能明了,不解决而自得破解。佛家内观法门的真谛,也在这里。真相就是如此,而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点。易道归正法则:成长的深层真相和真实路径可以看到,既济和未济是阴阳的相间列布、交融一体,实现了充分的冲和,完成了彻底的均衡,形成了最高的和合。这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既济表示已完成和已圆满,未济表示未完成和再出发。两卦的元素构成和分布规律完全一致,位置却完全相反,便是造成这种不同意义的根本原因。阴阳和时位是易道的两大根本要素,如果说否泰的对冲法则集中展现了阴阳之运作,那么既济和未济就集中展现了时位之作用。易经中有两个重要观念,“当时”和“当位”,当时就是当其时,当位就是当其位,也就是阴阳二气处于正确的时机和位置。六爻的序列,初三五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奇为阳,偶为阴,三个奇数就是阳时和阳位,三个偶数就是阴时和阴位。阳在阳时阳位、阴在阴时阴位就是当时当位,反之就是不当时不当位。一卦当时当位的程度越高,就越趋于圆满沉静,反之就越趋向缺失变动。而既济正是完全当时当位的一卦,未济正是完全不当时不当位的一卦,所以才一个是大静之终、一个大动之始。当时当位是正位,不当时不当位是错位。从一个完整的发展历程看,未济是发展的开始,既济是发展的结束,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正是从错位走向正位,这就是归正法则。表面上看,这是告诉我们正确时机和正确位置的重要性,背后却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内核——只有能完整走完这个历程,才谈得上归正,而万事万物包括人,中途夭折和毁灭的多得是,是什么决定了能不能完整地走下来?这就要回到既济未济的阴阳均衡和合上来。六十四卦最开始两卦是乾坤,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纯阳为自强不息的健行,纯阴为厚德载物的德性。那么既济和未济就是健行与德性的均衡和合,因为这种均衡和合,未济才能在全盘错位的情形下也能起步并走下去,既有力量也有支撑。时位最具意义的节点就是始与终,因为这是来处和归处,最为关系本源。六十四卦的最初两卦和最后两卦于是遥相呼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寓言。何为德性?广义说就是内力。之于人不仅是修养品格,对于能力还是深厚的积累,对于智力还是深刻的思想。所以孔子说人有三大危及自身甚至累及他人的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说到底,就是内力不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内力与外力的失衡,存在“反噬效应”,即内力如果与外力不相配,那么不足与差距的部分,将反过来吞噬自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比如那些投机者。无力守住的得到,会让你遭受更多、更深的失去。绝对不可忽视内力的修炼、缺失内力的修为,才能既走得动,又走得稳、走得远,这就是那个前提内核,和最有价值的启示。易道循环往复,六十四卦周流不息,这循环周流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完整完成一圈阶段后状态升级,进入更具高度和气象的新阶段,像立体的涟漪一样圈圈扩大,这就是成长的真义。而这一切,都始于未济、终于既济、基于内力。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人不清楚当时和当位这个目标,究竟指的什么?说白了,就是那个让你身心得以安顿和安稳的时刻和位置,融合了现实和心理,这个时刻是你豁然的机缘,这个位置于你是最安适。内力则是境界涵养,越深则受现实的限制越小,直至禅宗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心安处是吾乡”。易道是物道,也是心道。有学者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源于读易,道理就在这里。对冲法则是分道和动道,阴阳截然两立为分,对冲和合为动。归正法则是合道和静道,阴阳完全交融为合,本于德趋于圆为静。分合动静,万物其中。无论对冲法则还是归正法则,都是基于均衡法则。均衡本身即道,道家庄子的“天钧两行”,佛家中观的不落一边,儒家中庸的中正平和,皆本于阴阳之均衡和合。人之大智,皆合天规。

    易经有多少条天规?

    1、穷则反,终则始。

    2、则仄,月满则亏。

    3、治人事天,莫若啬。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8、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4、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1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是什么?

    易学是所有 风水学 的基础,如果想要学习风水学,学习易经是一个不能丢失的过程,易经包含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那么,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是什么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 一、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1、阴阳对立(对待、对应、对面等)。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换(物极必反)。 5、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6、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二、五行生克制化 1、生克制化。 2、刑冲合害。 三、天人合一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宇宙就是由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交织构成了宇宙体,即一个宠大的时空网络。所以我们只要抓住时空中的任一信息点,就可以部分检索或全息事物的整个信息。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140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