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兰亭序好名字,兰亭名字的寓意

内容导航:
  • 从古诗中取名字
  •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什么
  • 兰亭序这个当名字好吗?
  • 《兰亭序》取名字怎么取?
  • 兰亭不曾消逝,书圣王羲之,与他延续千年的文化盛宴,他经历了什么?_百度...
  • 兰亭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 从古诗中取名字

    男孩:“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王勃取名“俊采”,周星驰的名字取得就是“星驰”。“林俊采”听起来不错,抑扬顿挫。阳平,去声,上声。俊采:有文采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取名“修远”,林修远,男孩女孩都可以用。《论语》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在此取名,如陈省身,取自“吾日三省吾身”,陈友谅,取自“友直,友谅,友多闻”。孙立人,取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取名“骐骥”。女孩:“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序》王羲之取名“畅幽”。林畅幽,节奏抑扬顿挫,阳平,去声,阴平。补:阴平55高平-例咪mī,身shēn阳平35中升/例:迷mí,神shén上声214降升√例:米mǐ,审shěn去声51全降\例:密mì,慎shèn取名字应注意声调高低错落,就是所谓“听起来好听”,“读起来朗朗上口”。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听我们老师说兰亭序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在这之后王羲之都说自己再写不出和兰亭序一样好的行书了

    兰亭序这个当名字好吗?

    可以。

    《兰亭序》取名字怎么取?

    如下:

    1、【亦幽】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句诗写的是诗人游亭的感受,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因此,从中起名,给人一种潇洒不羁的感觉。同时,这句诗也道出了其积极的人生观,能够随遇而安,并且“亦幽”这个名字也很适合女孩,可以形容女孩性格温和、温柔,做事有条理。

    2、【惠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是一句很温暖的诗,写出了,游兰亭的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所以,从中为孩子起名“惠风”,不仅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感,而且也优美动听,最重要的是,能带给人一种好的心情。并且这个名字也比较偏向中性风,对男孩和女孩来说,都很适合起名。

    3、【信乐】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句诗写的是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下游玩的心情,仰首便可以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这个世界,就可以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这都可以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并且,这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啊。因此,“信乐”这个名字很好听,也有一种以摆脱世俗的苦恼的欢畅心情,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很有意义。

    4、【欣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感慨,由先前的聚会之乐,到乐而生忧,直到后面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所以,出自这句诗中的名字,笔情绝俗,富有抑扬顿挫之美。并且,“欣遇”这个名字也寄托了诗人和父母最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一直能有快乐积极的心态。

    5、【崇山】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在这句诗中写的是兰亭这个地方环境的优美,不仅有高峻的山峰,而且还有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所以,从中为孩子起名“崇山”,一方面是希望孩子能像高峻的山峰一样,傲然地挺立在山中,即使经历风吹雨打,也不会散失原来的美,另一方面,这个名字富有一种山景之美。

    兰亭不曾消逝,书圣王羲之,与他延续千年的文化盛宴,他经历了什么?_百度...

    兰亭的名字随着《兰亭集序》的流传为世人所熟知。兰亭虽不大,但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序文虽不长,却成为经典被千年传扬。千年前的那场宴会仿佛从未散席,兰亭依旧在,见证着这场延续千年的文化盛宴。

    兰亭,一个美丽的名字。它静静地矗立在位于浙江绍兴城外的兰渚山。若说此地风景乃是天下之最,相比为人信服。然若论风流故事,那么此地诚可谓天下第一等风流。

    走进兰亭,就是走进了世代传颂的兰亭集序,走进兰亭,就是走向了千年之前的那场宴会,宴饮之乐,推杯换盏,吟诗作赋,兴致盎然。千年风流韵味不熄,后世追逐神往不止。

    兰亭的名字与兰亭序一起同一个人绑在了一起,他就是王羲之。

    被后世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并没有多少令人艳羡的身份。他曾担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之后又做过会稽内史,领右将军等职,因此人称“王右军”或“王会稽”。王羲之的姓氏可不一般,他的家族乃是东晋时期显赫一时的琅琊王氏,东晋之所以能够在江南立足,全靠其祖上王敦、王导兄弟的帮助,因而王氏家族乃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在两晋动荡时期,王羲之的祖上南下避难,于会稽定居。年幼的王羲之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成长起来。生活在这样的世家大族,王羲之的生活始终过得不错。在父辈的影响之下,年幼的王羲之开始学习书法。在东晋时期,玄学盛行,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再次成为主流。因此,王羲之的成长环境相对宽松,这种环境使得王羲之能有空闲去感悟天地之道,这种经历对他之后书法造诣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王羲之是幸福的,他的生活一直都是一帆风顺,高门望族的身份使他不必为了生计苦恼,清净淡雅的品行使他不必为官场斗争烦闷。因而王羲之一生风流,写其想写,为其愿为,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了举办一场千年不散的宴席。

    不管怎么样,王羲之是过得很幸福的,不必为抱负分心,不必为做东床快婿而费心,所有的一切物质基础全部顺其自然为其所得,他所做的就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写自己想写的,他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做一顿永不散席的宴会。

    时至今日,兰亭依旧恬静幽谧,然而并不出众的外表并不能阻止它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幽静的小园当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碑文之外,就要数那幅巨画和池中安然休憩的几只白鹅了。

    这张巨幅画作乃是后人所作。在这幅画中,少长咸集,文人墨客都着宽松袖袍,

    饮酒去了,即兴赋诗好不快活。在这幅画中,王羲之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在挥毫泼墨,也没有同友人一同推杯换盏,而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美好的画面,欣然开怀。友人尽兴才是王羲之最大的期望。

    除了这幅画,兰亭里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只白鹅。它们静静地泊在池边,将头埋进洁白的羽中,安然的休憩着。仿佛在等待着王羲之归来。

    王羲之为什么会喜欢白鹅呢?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曾如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起难。”诗中概括了王羲之的书写方法,即王羲之在书写之前先行研究了鹅的游水姿势,从而将其运用到自身书法之中。因此,王羲之喜欢鹅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鹅给了他灵感,甚至可以说是他无声的导师。

    说到王羲之与鹅的故事真可谓不胜枚举,我们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二。

    一日,王羲之与子王献之乘船游历绍兴风光,途中王羲之的目光被岸边一群摇摇晃晃的白鹅吸引了过去,他越看越觉得喜爱,遂与鹅的主人商量将鹅买走。那主人也不要金钱,反而提出让王羲之为其写一部《黄庭经》作为交换。求鹅心切的王羲之当即写成,如愿得到了那几只白鹅。这就是著名的「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充分的证明了王羲之对于白鹅的喜爱。

    他爱的并不是白鹅本身,他爱的是白鹅那种挺胸抬头的气韵,那种不惧险阻始终迎面对待的气魄,他爱白鹅那种闲庭信步不为世俗所扰的风度。总之他爱白鹅。如今斯人已逝,悲夫伤怀。只这白鹅依旧在,迎候羲之来。

    王羲之爱白鹅的气质,自身也正是具有着这些气质。

    王羲之的一生,无论为官为人皆为二字:“不羁”。“人不风流枉少年”王羲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而正是东晋时期的特定时代背景,才给了他这样的条件,让他可以在身心各方面都达到最优状态之下潇洒的挥毫泼墨,为后世留下一幅幅传世经典。

    总览王羲之的一生,他少年时苦练书法,成年后成了东床快婿,之后虽曾进入仕途,然厌风流不羁的王羲之自然不是做官的料,遂辞官赋闲在家。这才有了之后的兰亭集会。王羲之将自己的精神融入了这山川菏泽之中,心境旷达才能够写出如此一篇《兰亭集序》,此文与兰亭历经千年早已融为了一体。

    晚年的王羲之依旧延续了他那风流不羁的处世之道。厌倦了人情世故的他索性隐居,永和十一年,他来到金庭安家,在此地他修建书楼,种植果树,过上了真正的风流生活,在此地他远离了官场斗争,远离了功名利禄,只剩下妻子儿孙,丹青水墨,几只白鹅,在余生之中陪他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快乐。“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曾如是说,但是王勃不过会想到,那场宴会穿越千年成为一场文人的精神盛宴永远流传。

    兰亭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魏晋时,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水边嬉游,并且雅致地称其为“上巳修禊”。这一天,人们聚集水边举行祭祀仪式,用水洗涤污垢灾晦,以求祛除不祥。这个风俗起自汉代,到了晋朝以后逐渐演变成文人墨客踏青游春、饮酒赋诗的娱乐了。353年,在会稽当太守的王羲之邀请朝廷官员谢安、谢万、孙绰等人及亲友41人,来到兰亭集会。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155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