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天干地支的纪年的起点是哪一天,天干地支纪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内容导航:
  •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天干地支纪年是以什么为起点
  •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什么?以哪一天为起点?
  • “天干地支”这种纪年以哪一天为起点?
  • 干支纪年法是谁的发明?是从那一朝代开始实行的?
  • 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天干地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中国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岁首。据《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曰:“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传说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传统,商以建丑为正,周以建子为正,秦统一天下后,继承此传统,以建亥(十月)为始。汉初沿袭秦朝正朔,其自家正朔确立于武帝时期。太初元年(104BC.),汉朝改用《太初历》,使用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同年,武帝创立年号制度,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惯例。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天干地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天干地支纪年是以什么为起点

    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

    “年、月、日、时”到底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我也很是好奇。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我发现要用天干地支推算时间首先要了解“干支历”这个概念。

    “干支历”又称星辰历、节气历、甲子历、中国阳历,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

    干支历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结合构成六十个组合,以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为基本内容。

    十天干、十二地支具体内容在之前的 有写,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

    60个组合详见图片

    干支60个组合

    24节气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家对于60组合以及24节气应该比较熟悉,那12月建是什么呢?

    12月建是依据24节气划分的“节气月”。

    24节气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对应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

    按照这种干支历法,寅月才是正月,才是新一年的开始。

    注意:

    这里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用到的农历正月算法不同。

    农历以干支历为基础,但不完全等于干支历,农历中正月初一为正月的之一天,干支历中立春那天为正月的之一天,农历中的正月初一并不一定是立春。

    说完这些就要说一说如何用天干地支推算年、月、日、时了。

    这里所有的推算与现在所用农历时间相关,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以立春节气为新月的开始。

    干支组合排序参考上图(干支60个组合)。

    干支纪年法无论年、月、日、时都是天干+地支,参考上图可以得出甲子年60年出现一次,甲子月60月出现(5年)一次,甲子时60时辰(5天)出现一次的规律。

    其实推算时间有很多公式,内容有些复杂,就不在这里展示了,如想了解,直接去 上查找即可。

    我个人认为口诀推算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就以口诀推算来举例。

    行事历

    月干支(年上起月)推算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顺,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遇到年份带“甲”和“己”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丙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乙”和“庚”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戊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丙”和“辛”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庚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丁”和“壬”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壬寅月”的开始;

    遇到年份带“戊”和“癸”的,该年立春的那一天是“甲寅月”的开始。

    时干支(日上起时)推算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如果这天带“甲”和“己”,子时为“甲子时”;

    如果这天带“乙”和“庚”,子时为“丙子时”;

    如果这天带“丙”和“辛”,子时为“戊子时”;

    如果这天带“丁”和“壬”,子时为“庚子时”;

    如果这天带“戊”和“癸”,子时为“壬子时”。

    年、月、时的干支比较好理解,日干支稍微有些复杂。

    在推算日干支的时候,先给干支编序号。

    干支排序

    日干支推算需要和阳历相结合,推算哪一年的日干支就需要知道哪一阳历年的1月1日的日干支。

    每年的元旦干支即是当年一月的月元干支,每月的月元为当月的之一天。

    月元口诀:

    二六加一七,三月双减一,

    四月加零六,五上零零加,

    七月双加一,八加二八齐,

    九月双加三,十一双加四,

    十月加三九,十二加四十,

    闰从三月起,每月多加一。

    每句口诀前面的数字是指要推算的日干支所在的月份,加或减后面的数字是指干支的加减数。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二月和六月,天干加一,地支加七。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三月,天干、地支都减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四月,天干加零,地支加六。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五月,天干、地支都加零。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七月,天干、地支都加一。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八月,天干加二,地支加八。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九月,天干、地支都加三。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一月,天干、地支都加四。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月,天干加三,地支加九。

    推算日干支所在的月份是十二月,天干加四,地支加十。

    每逢闰年,三月至十二月间的任一月,其月元干支在上述加减数的基础上多加一。

    知道了年份中的之一个月的干支,其余月干支按照规律推算就可以了。

    知道了一天中子时的干支,其余时干支也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知道了每月的之一天的干支,其余日干支也同样可以按照规律推算。

    以2022 年2月1日0时为例,推算如下:

    年干支,这天为农历十二月二十,还没到农历的新年。上一个甲子年是1984年,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年份为“庚子年”;

    月干支,根据口诀,庚子年立春(2022 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的那天是戊寅月的开始,按照规律推算,现在属于小寒节气,对应“己丑月”;

    日干支,2022 年1月1日是己酉日,己酉编号为6、10,现在是2月1日,6+1=7(庚),10+7=17=12+5(辰),现在为庚辰日。

    时干支,根据已知日期,可以知道时间为“丙子时”;

    所以“2022 年2月1日0时”为“庚子年,己丑月,庚辰日,丙子时”。

    以上就是“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呢?

    答案是现在没有。

    因为现在使用的固定历,正月都是从寅月开始数起,子月对应农历的十一月。

    甲子年只能对应甲寅月、丙子月,所以甲子年中是不可能出现甲子月,那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就不可能同时出现了。

    本篇 分享到这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数不胜数。我想一点一点去了解自己的文化。

    面对这些内容,我是一个初学者。我只能在有限的能力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更新的内容不尽完善,还望各位见谅。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对本篇内容进行纠错完善。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怎么算出是哪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纪年是以什么为起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什么?以哪一天为起点?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仙侠影视剧中听到甲子的说法,甲子其实指的是 天干地支 纪年法中的干支之一,那么天干地支纪年法中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如果按照古人的纪年方法,我们如今的年份该怎么计算呢?

    天干地支纪年法定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n)、巳(s)、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介绍 1~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例如:2009年的立春是2月4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天干地支纪年计算方法 (1)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天干地支纪年起点 整个干支历的最初起点应该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干支历每一年的起点则应是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而不是现在农历的元日(即正月初一),农历的历法是月亮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盈缺而来的,和干支历并不完全吻合,我国农历是阴阳历,有月亮历也有太阳历,其中狭义的农历即阴历,根据月相而来,而广义农历中的节气则是太阳历,根据太阳运行而来,干支纪年的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开始算新的一年。

    “天干地支”这种纪年以哪一天为起点?

    “天干地支”这种纪年的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

    干支纪年法是谁的发明?是从那一朝代开始实行的?

    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十天干的含义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相传黄帝时代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239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