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易经革卦详解

内容导航:
  •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是什么意思?
  •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在易经中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什么?
  •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
  • 革卦女人能不能有正缘呢
  • 解说《周易》革卦第四十九
  •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是什么意思?

    1、大人虎变

    意思:大人像老虎一样地变化。

    解说:尽管主客双方都各为自己的利益而积极主动地行动,如果主方取得客方信任,客方就有可能愿意帮助主方,客方的态度会有明显的变化,“大人虎变”。

    出处:西周姬昌《周易·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大人像老虎一样地变化,不占卜,有了信任。

    2、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意思:道德高尚的人,变化如豹,道德低下的人改变面孔。

    解说:客方素质良好,态度随和,是位君子,改变迅猛而明确,如豹,豹的动作迅猛,直接显示出身上的斑纹。主方素质不佳,力量弱,比喻为小人。小人的改变在面孔上,变化不彻底;

    另一层含义,“小人革面”是指主方对客方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表面上的改变,但是对双方关系却影响很大。

    出处:西周姬昌《周易·革卦·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变化如豹,道德低下的人改变面孔;征伐有凶险,安定坚持吉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由于中国早期社会生产力低、科学不发达,先民们无法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理现象,导致了对上帝的崇拜,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风,支配着世界的一切。

    当人们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在上帝的帮助下萌生了预测突然的不幸和自己行为的后果的愿望,以实现利益和避免伤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方法来沟通人与神,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最能体现神灵的《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革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君子豹变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的意思是:大人之变如虎纹一样泾渭分明,而君子之变却似豹之点斐,虽不如虎纹那般分明。但也明显看得出来。所以是有斐君子。

    出处:出自《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表示变革时期,君子会像老虎、豹子一样闻风而动,顺从王命,响应改革。小人(小人古时是指平民百姓)虽难改旧习,但是也开始顺应改革而进行改变。改革要争取民心,不可过于激进,只有固守正道,才会吉祥。

    扩展资料:

    从卦象上讲,《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的。《革卦》六二原为《大壮卦》六五,《大壮卦》六五本是君王,但柔居刚位而不当,不堪称“九五至尊”。卦变为《革卦》后,《大壮卦》六五之君被赶下台,最终回到内卦中位,回家“卖红薯”去了。

    赶他下台的就是《革卦》九五,《革卦》九五“治历明时”,完成了改朝换代,开始了新的统治。而《革卦》上六原为《大壮卦》上六,身居高位,本是旧王朝的元老重臣,现在改朝换代了,何去何从,自有演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革卦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在易经中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什么?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这个说法出自《易经·革卦》,《易经》既然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古籍,其中有些字义肯定跟现如今不一样,所以在解决这句话的意思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什么叫“革”,什么叫“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易经·革卦》

    革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革,改革、变化的意思,《象辞》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水泽,说水泽中有烈火,象征“变革”;君子应该制历法以辨明四季更替。四季更替、改朝换代,《易经》讲天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是如此,四季要更替,是注定的变革,帝王承天命君天下,每个帝王上应天体运行的次序,因此每个朝代、每个帝王,也都有各自的历数。

    (《易经》太深奥,我也是半吊子水都不够,胡言乱语,大家嘴下留情)

    大人、君子、小人

    先秦古籍中经常提到这三个词,跟我们现在所指的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当大官的可以叫大人,年龄大的也叫大人;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败坏的人。

    但在先秦古籍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都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大人是指有德并有权的人,也专指天子、君主;君子指有德之人,也指贵族士大夫;小人则是德行权力都没有的人,也指平民百姓。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我们明白了革,是变革;大人君子小人,在此分别指天子、士大夫、平民,再来理解这句话,就容易了。

    大人虎变:你天子要君临天下,就要有明确的治国理念,在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领导变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炳,显著、明亮。虎变啥意思呢,变革的路就像老虎的成长,老虎越长大,身上的花纹就越鲜明,君王对国家进行变革,也要像老虎一样,旗帜鲜明,并且还要有坚定的决心,雷厉风行的手段。

    最近热度颇高的《大秦赋》电视剧,讲了秦国从偏居一隅的小国,成为天下霸主的历史。秦国的强大,自孝公始,孝公做了什么?任用商鞅变法。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孝公变法强国的决心都没有动摇,后来历任君主也坚决执行了商君之法,才有了最后秦王扫。

    君子豹变:用豹来形容君子,也是有道理的。一种理解是,幼豹奇丑无比,但长大后就会有绚丽的斑纹,就说君子出生的环境也许不会很优渥,但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无声无息地成长,强大自己,使自己成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蔚,茂盛、盛大。豹子身上的斑点,虽然不像虎那样泾渭分明,光夺目,但身上的花纹也很明显,虽不像老虎那样凶猛有力,却也动作迅速,在变革时,像君子这样有能力,但力量不足的人,就应该顺应能力、力量都足够的君主,辅助他们进行变革。

    《大秦帝国》中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自己有变革的决心,他们身边的得力助手,也坚决执行君王的治国方针,最终使得商君之法在秦朝得以延续。否则孝公一死,新法也就跟着死了,像魏国的变法不就是这样失败的吗。

    小人革面:这就没啥好说了,“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大人和君子是时代变革中的弄潮儿,在改变的时候,需要争取民意的支持,而小人们在变革中,顺应君王进行改变就行了,他们也做不了更多的是,大势所趋的时候,你不改也得该,不得不顺从,只能随波逐流。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的意思是大变革时期,君王会夺取王权,登上王位;君子会像豹子一样闻风而动,顺从改革;小人(在古代多指平民百姓),也要顺应改革而进行改变。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出自《周易》 革卦,古人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成长。幼豹长大退毛,逐渐疏朗焕散,毛变得富有光泽和文采。

    君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也比喻人的行为变好或势位显贵。

    扩展资料

    “大人虎变”是《革卦》的九五爻辞,“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革卦》的上六爻辞,指改朝换代后,身居高位的旧臣遗老的两种选择和表现,也就是说上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象。

    虎与豹都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属于食物链的同一等级,故虎与豹的关系,不属于上下臣服关系。虎一般不以豹为捕猎对象,但虎豹相遇时,豹一般采取避让态度,不敢与虎争雄,不过也不会臣服于虎。

    虎体型更大,力量更强,但豹更敏捷,且善攀树,豹获得猎物后,一般都要把猎物拖到树上。善于攀高实际上是避让性质的本领。

    革命之后,上六若为君子,就会对新的帝王采取避让而不臣服的态度,以相安无事为原则;上六若为小人,则会主动笑脸相迎,表示顺从臣服。“革面”就是易容,由对旧君陪笑脸改为对新君陪笑脸。

    革卦女人能不能有正缘呢

    能。革卦的婚姻运势比较吉利。说明婚事是面向新时代的,已经剔除了不符合时代特征的东西,所以要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解说《周易》革卦第四十九

    刘绍发 9月24日 9:21 解说《周易》革卦第四十九 第四十九卦:《革卦》兑上离下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革卦象征变革。经过一个周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极为亨通,利于持正守固,悔恨必将消亡。 解说:革卦上卦为兑,象征河泽,下卦为离,象征火,是一幅泽中有火、水火不相容的景象。我们知道水中有火,象征既济,为什么泽中有火,却象征革呢?坎为水,是指少量的水、水气、云气,泽为水,指大量的河水,两者水量不同,有多有寡。坎为水时,量少,灭不了在下的火,火在下,却能把水煮沸,所以取其意为“既济”;泽为水,量大,一般情况下,火在下炎水,对于河泽无济于事;而且,水火不相容,不是河水息灭了在下的火,就是在下的火,煮灭了在上的水。其形势正如伟人所说“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两者不相容,所以取其不相得、相克相息之意为“革”。当然,一般情况下,只能是大量的河水灭了火,但也不是绝对,在特殊情况下,当河水处在枯竭期,水势临近消亡的时候,在下的火也能蒸灭了河水,变革成功。所以变革的时机很重要,要想成功,必须是在上的水势消亡,为世所弃的时候。 至于为什么离火在上,兑泽在下,不取象为革,而取象为睽呢?这更好理解,火势炎上,兑泽润下,现在炎上的在上,润下的在下,各行其道,背道而行,当然就象征睽违了。 对于已日,有各种说法,多有读作戊己庚辛的己(JI),认为“己”在十天干中排序第六,象征过中了,过中当变。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确切、不妥当的。过中,只是代表过了鼎盛时期,将由盛转衰;而革是大事,不能轻易为之,只有当事物衰败到无可救药时才能进行。 “已日”的“已”应该读作YI,“已日”就是经过一周的时间,也即是旧的一周循环结束,新的一周即将开始的时候。《全解》的说法是对的。(《全解》:读已经的已YI是对的。已日就是浃日,浃日就是十日。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日,天干共十个,叫做日,地支共十二个,叫做辰。天干循环一周共十日,叫做浃日,地支循环一周,叫做浃辰。浃日、浃辰都是一周的意思。这里的已日也是过了一周即十日的意思。但是这里用已日,只是个象征性的说法,不是说仅仅十天,是说一个周期,一个历史阶段。)。另外,不管是作已日还是作己日解读,都是指变革的时机而言的。 在旧的事物还没有彻底衰败,还有挽救、修补的可能,大众还对其抱有希望时,是不适于变革的,也是得不到大众的支持、认可的。只有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无可救药了,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应该变革、去旧陈新的时候,再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所以说“己日乃孚”。() 事物旧了,坏了,再怎么修补也无济于事、不合时宜了,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这时变革,就会穷而变通。。当然,变革时,必须持正守固,不然象王莽新政,不能守正,也不会亨通。变革人们已经习惯的东西,难免让人心中有悔,但变革后,新的事物更适宜现在的形势,更为大众所接受,这样即使有悔,但也必将消失,毕竟趋利避损、趋吉避凶,是万事万物的本能。所以说“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变革,就象水火不容,相克相灭,又象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双方志趣不同,终将生变,这就称为“变革”。在经过一个周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这样的变革才能为大众所认可。凭着文明的美德使人心愉悦,持正守固使前景大为亨通,这样的变革就稳妥得当,一切的悔恨必将消亡 ,天地变革导致四季形成;商汤、周武变革桀、纣的王命,那是即符合社会的规律又符合百姓的愿望:“变革”之时的功效是多么伟大啊!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译文》〈象传〉说:“水泽中有大火”,象征变革。君子因此撰制历法以辩明四季的的交替与变化。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译文》:初九,应该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将其捆绑住。 解说:初九处革卦最下面,位卑力弱,不能担起变革的重任;又是革卦之始,变革的时机还未成熟,但初九阳居阳位,有躁动之象,不堪重任的人,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变革,前景可想而知。所以告诫他,应该象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将其捆住那样,不要轻举妄动。所以说“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象传〉说: “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捆绑住”,因为初九在卦的最下位,位卑力弱而不可能有所作为。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译文〉:六二,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再推行变革,往前进发必获吉祥,不会有咎害。 解说 :处在变革的时代,六二所处位置,象征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但六二以阴居阴位,又居下卦中位,持中守正,有柔弱而又循规守矩、想革不敢革之象,但六二与上卦九五正应,能得到阳刚之君充分信任,所以鼓励他大胆往前进发,这样必将吉祥而无咎害。作为持中守正之臣,六二在变革的时机成熟、该变革时,柔弱而又循规守矩,不敢变革,所以有咎,但如果在九五鼓励下,能够大胆向前进发,大胆变革,将变有咎为无咎。所 以说“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象传》说:“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再推行变革,”,说明六二努力前行必定会获得美好的结果。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译文〉:急于往前进发,将有凶险,应该持正守固以防危险;变革前,应该考虑周详,多方听取关于变革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 解说:九三征凶,并不是说九三不能变革,而是九三以阳居阳位,有阳刚躁动之象,容易鲁莽行事,因此告诫九三不能鲁莽行事,应该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到位,听取各方关于如何变革的意见、措施,胸有成竹后才变革。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才有助于变革成功。所以说“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译注〉说: “变革既已初见成效列须多番俯就人心安定大局,处事要心存诚信”,认为九三是变革已初见成效的时候。这个观点,个人认为是确切的。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译文》:《象传》说:“变革前,应该考虑周详,多方听取关于变革的意见、建议”,是说变革前如果已经考虑周详,还能往哪里去呢!哪里都不要去,大胆走变革的路就对了! 感悟:虽说“摸着石头过河”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译文》:九四,悔恨消亡,得到大众的信任来革除旧命,必获吉祥。 革卦下三爻处在当革未革、革前的准备阶段,革命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特别标明革字。到上体九四,革道已成,就不用再大书特书革了,而只是说“悔亡,有孚改命,吉”。因为这时革命已经成功了,人们已经理解了,满意了。 九四以阳居阴位,处位不当,与初九不相应,担此变革大任,应该有悔,但是九四毕竟是阳刚君子,有敢于变革的才志与勇气,而且以阳居阴位,有刚柔相济的优势;处上卦开始,是过中之爻,正当变革之时;具备这些条件,着手变革,这样又还能有什么悔恨呢?九四得到大众的信任,来革除旧命,变革成功,当然是非常吉祥的事了!所以说“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译文〉:《象传》说:革除旧命,必获吉祥,是因为九四变革的行为符合大众的心志,是天之所命、民之所愿、人心所向。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九五,大人所推行的变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纹,昭然易见,不用占卜,勿用置疑,就可以得到大众的信任。。 解说:说九五,大人虎变,一是因为龙虎有大人之象,二是大人 所领导的变革,如虎身上的文炳,昭然易见。未占,是说不用占卜,勿用置疑,毫无疑问。 九五为阳爻,居中得正,又处尊位,是大人,也是变革的主体;大人实行的变革,其事理非常明显,天下人都知道大人推行的变革是顺天应人、大公无私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的地方,就象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易见,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服;所以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说九五所推行的变革为大人虎变,与九五居中守正,且处尊位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居中守正、处尊位,表明九五有中正之德,是众孚所望。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所推行的变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纹,昭然易见”,是因为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焕。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上六,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助成变革,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这时继续前进会有凶险,只有静居持正守固才能获得吉祥。 解说:老虎的斑纹炳焕易见,豹子的斑纹细密而又有条理。九五是变革之主,所以说他是大人虎变;上六是变革成功之后,这时就不是革的问题而是如何守成的问题了,是如何让变革后采取的措施更适合发展形势,使大众认可变革后的好处,巩固来之不易的变革成果。变革刚成功,变革后的局面是否能巩固,大众还持观望的态度,是否得到大众的认可,还无从得知。春秋时期,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晋复国,这时国内形势复杂,前朝蠢蠢欲动,文公随时都面临被颠覆的危险。但文公听从国舅狐偃、从亡功臣赵衰、先轸等人的建议,赦免曾两次追杀自己的勃鞮、在自己逃亡时卷走自己财物的小吏头须,以宽弘大量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和拥护,避免了被颠覆的危险;又重用郤觳等一帮前朝能臣,采取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励精图治,从而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百年盛世基业。如果晋文公复国是大人虎变的话,那么贤臣狐偃、赵衰等人辅助文公变革成功后所采取的治国措施就是君子豹变。 君子豹变,是巩固大人虎变成果的辅助措施,只有君子豹变,采取的措施也顺天应民,让天下大众也能享受到大人虎变所带来的好处,他们才会真正顺应改革,改变旧日的倾向,拥护变革后的局面。所以说“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变革初成后,不能朝令夕改,频繁变动,再有大的改革,否则必然会带来危险。这时应该安居守正,清静无为,让大众得以休养生息,才能获得吉祥。所以说“征凶,居贞吉”。历史上,王莽本来是一位很有卓识远见的封建统治者,但他取汉孺子刘婴而自立后,急于求成,在天下初定、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又频频推行一些不符合时宜的复古变革,推行所谓的王莽新法,最终引得天怒人怨,在位十五年被推翻而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相反,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高祖变革成功后,“外用儒术,兼用黄老”,清静无为,百姓却因此得以休养生息,最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时期“文景之治”,赢得后世称赞。 感悟: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助成变革”,是说君子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变革,必然使变革的成就更加光辉灿烂;“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是说小人在享受到变革的好处后,能够衷心认可、顺从大人。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2979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