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最早,中医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内容导航:
  •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 阴阳五行从何而来
  •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怎样形成的?
  • 《黄帝内经》之阴阳五行学说
  • 什么是阴阳五行
  •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教吸纳了. 在道家起源很早,而道教比较道家后 道教里不只有道家东西,还民间东西,五术等.所以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不太相同,主只是主要部分是相同的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家吸纳了。

    阴阳五行从何而来

    阴阳学说是对立统一论。一般认为产生在商周时期,最早的记载是在《国语 周语》中。   五行学说则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论。最早见于《尚书》中的《甘誓》与《洪范》。  说到阴阳五行, 我刚学的时候有个疑问, 这个疑问很多人都有, 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六行或者是四行呢?  后来才明白五行是从太极上来的。  阴阳五行从太极而来, 天地之间, 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逐分阴阳,有老少, 逐分四象。   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太极生两仪 两仪的意思是:阴阳, 阴阳生四象,四象就是各代表一行,四象生灭之地为土,一共是五行。 看到这里我们有可能明白了,金、木、水、火、土。五元素就是阴阳消长不同程度的表现。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是什么时候,怎样形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一种的学说,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呢,我们在中医中也能见到应用,中医医生把我们的五脏六腑赋有属性,然后根据这些属性对应的进行治疗。把我们常见的太极八卦呢,也是源自于其中,讲究万物相生相克。那么阴阳五行学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什么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根据相关的史料来对之进行解读。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古人将我们世界分为五行,有一些古典唯物主义的观念在里面,但是根据我们现在的认知来说,其实这些古人在科技条件不足之下,五行学说的创立更方便对于自然界一些现象的解释,比如说,他们将相关的属性由金,木,水,火,土进行的规律排列,能够很好的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在古代科技没有充分发展之下,五行学说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十分重要。

    根据最古老有迹可查的资料显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就已经深入到我们的传统观点里的,最早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可能是道家学派,他们把大地的节气变化分为5个部分,分别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在诸子百家时期,更有阴阳家对此进行了继承发展。他们将社会历史的变化归根于我们五行的演化,对后世的理学的研发,天文历法的发展都起到了启发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阴阳五行学说,更是分布到民间的各地,几乎达到家喻户晓。

    可以说,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自起源以来,就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家居的挑制,风水选择,都涉及到了很多。在古代,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在其中的一些思想我们也是可以借鉴的。

    《黄帝内经》之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运动变化的长期观察与认识,随着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步从天文、气象、历算等学科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哲理性的认识自然的基本法则。《内经)吸的并发展古代哲学流派中的主要学说,以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学特有的用阳五行认识论和拜证法,其以“万物本源于气”为基础,通过研究气的运动转化规律来认识和解释字宙万物,分析和论证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讲证、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其内容相当丰富,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内经》 的绝大部分篇章都运用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探讨、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证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阳,是对某定系统内相互关联而权衡统的两方面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一个系统的内部, 无论从物质 而言,或从功能而论,或从物质与功能的关系而言,都存在相互照应的两方面,两者通过感应交合、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制约的权衡运动使整个系统维持动态平衡稳定的状态。由于系统的大小不同,阴阳概念在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所以,中医的阴阳具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点。 阴阳学说需正确领悟阴阳学说在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实质是对系统内部更细的划分,从理论上讲, 五行同样具有“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的特点。五行学说主要是讨论系统内部的五行属性和五行通过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以权衡维持整个系统动态平衡稳定的规律。 阴阳对应天地方位“天一生水,地大成北。地二生火,天七成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东。地四生金,天九成西。”在河图中:一、三、五、七、九(5个奇数)为天,属阳。二、四、六、八、十(5个偶数)为地,属阴。 阴阳对应人体,“春生应肝,属木。夏长应心,属火。秋收应肺,属金。冬藏应肾,属水。脾为土。对应人体五脏” 明阳五行的思想方法、理论观点融合贯穿于《素问》《灵枢) 的各个简章之中。《内经》 专论明阳五行学说的简章不多,集中闸述明阳五行学《金匮真言论》 说的概念和运用的篇章主要有(素问》的《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  《六节藏象论》  《脏气法时论》《宜明《五音五味》《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五气》,《灵枢》的《阴阳系日月》《九针论》等。

    什么是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那你知道阴阳和五行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与五行的概念,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的概念 阴阳源於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 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阴阳学说亦应用於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至於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五行的概念 五行,所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但是我们要明白,这里所指的水火木金土并不是指真正的实物,而是对具有水火木金土特性的事物的一种抽象的概括。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 种植 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五行还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相生;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相克也。五行的生克关系,对应了万事万物的关系,从事物对应的五行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变化。 阴阳五行的记载 古人以“阴阳”为立天之道,阴阳消长是万物演化的根本,“阴阳”主宰天道、地道、人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尅而生万物,五德转移。决定历史。以“阴阳”、“五行”划分宇宙之明暗、上下、盛衰、刚柔、动静、男女以及五种方位、色、气味、季节,并以此去渲染古代神话 传说 ,比如:以水火木金土五星为“天”之五佐,东方录仰威之帝,亦称苍帝,属木,色青;南方赤熛怒之帝,亦称赤帝,属火,色赤;中央含枢纽之帝,亦称黄帝,属土,色黄;西方白招矩之帝,亦称白帝,属金,色白;北方协光纪之帝,亦称黑帝,属水,色黑。以东南为阳,西北为阴,以岁星(木)、荧惑(火)、填星(土)、属阳,以月太白(金)、辰星(水)属阴。(见《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篇》中说:“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统称为五帝,或五方之帝,也可以说是五行之帝。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840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