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测量某地某病程短的疾病频率时,五行火命的字有哪些

内容导航:
  • 何谓疾病的流行程度,常用哪些指标描述
  • 社区流行病学的名词解释
  • 某年某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情况用什么频率指标
  •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 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 Meta分析与森林图
  • 何谓疾病的流行程度,常用哪些指标描述

    (一)发病率发病率(incidencerate)是指观察时期内观察人群中某种疾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二)罹患率罹患率(attack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通常反映较小范围和较短时间内某种疾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三)患病率患病率(prevalence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它是指观察期内观察人群中某种疾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社区流行病学的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发病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死亡指标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疾病的流行强度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第四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普查(census):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先将所有观察对象逐一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等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先将全部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分成n个相同的部分然后从第一部分随机选第k号观察对象,并以此以相等的间距,从以后的各部分中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即按照一定得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某年某市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情况用什么频率指标

    用发病率频率指标。发病率表示是在一段期间(年、季、月等)一定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频率,反映某人群在该期内某病的发病水平,是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计算方法: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人数/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等。

    观察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

    扩展资料: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不管它是新发病还是旧病,只要是特定时间内疾病尚未痊愈,就记为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人数,暴露人群中任何人新发生某疾病都称为“新病例”  。

    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通常用来反映新发生病例的出现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病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疾病统计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罹患率,暴发调查中常用的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病死率D 死亡率E 罹患率参考答案: E解题思路: 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

    搜索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指示病例: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指示病例是暴发调查。暴发调查常用调查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病死率、感染率、构成比、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比值比(OR)等。

    。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者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的情况。测量仪表的好坏可通过其准确度、重现性、灵敏度、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等指标来反应。

    量程范围 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之间的范围称作仪表的量程范围,简称量程。 在数值上等于仪表上限值与下限值的代数差之绝对值。

    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1.求同法(mod ofagreement)如果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种疾病的存在有联系,而在这多种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处则饮水氟含量低。饮水氟含量高则可能为氟斑牙的病因。

    2.求异法(mod ofdifference)如果有A、B两种情况,某病的发病率在A显著高于在B,在A有某因素(F),在B没有该因素,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肺癌发病率在吸烟者显著高于在不吸烟者,说明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3.共变法(m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当某个因素(F)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该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变化,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随反应停(thalidomide)上市量的增减而增减。在温州地区研究发现“散发性脑炎”的发病数,随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上市量而变化,从而怀疑该药物与“散发性脑炎”的发生有关。4.类推法(mod of analogy)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外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热”被判断为钩端螺旋体病,就是根据共分布特点而作。

    Meta分析与森林图

    研究中常用的效应尺度指标包括 结局为分类变量 时的odds ratio(OR)、relative risk(RR)和risk difference(RD),以及结局为 连续性变量 时的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 和standardizedmean difference(SMD)。

    是测量疾病与暴露联系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某组中某事件的比值与另一组内该事件的比值之比。OR=1 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OR1 表示暴露可能会降低结局风险。

    国内翻译为“ 相对危险度”,其意义为两组的事件率之比。RR 是反映暴露(干预)与事件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RR=1 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RR1 表示干预可降低结局风险。需要注意的是, 只有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可以直接获得相对危险度。

    也被称为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AR)、绝对风险差(absoluterisk difference)和绝对风险降低率(absolute riskreduction, ARR),是指干预(暴露)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发生概率的绝对差值。RD反映了暴露(干预)组中净由暴露(干预)因素所致的发病水平(从暴露组角度考虑)。RD=0表示比较组间没有差异。当研究结局为不利事件时,RD0 表示干预可降低结局风险。通常只有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可以计算RD。

    用于Meta 分析中所有研究具有相同连续性结局变量(如体重)和测量单位时。计算WMD 时,需要知道每个原始研究的均数、标准差和样本量。每个原始研究均数差的权重(例如每个研究对Meta分析合并统计量的影响大小)由其效应估计的精确性决定。

    为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而得。由于消除了量纲的影响,因而结果可以被合并。

    最常用的软件主要包括RevMan软件。STATA软件和R软件,我们在接下来的推送中也会介绍RevMan和STATA软件实现森林图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RevMan 绘制的森林图, 系统默认的研究事件是“不利事件” , 如发病、患病、死亡等, 即系统默认森林图横坐标的左侧为“favours treatment” , 其横坐标的右侧为“favours control”。

    也就是说, 无论是二值变量的指标OR或RR, 还是连续变量的指标WMD 或SMD , RevMan 绘制的森林图,只要其系统默认某个研究的95 %CI 的横线不与森林图的无效线相交且落在无效线左侧, 可认为试验组的试验因素会减少不利事件的发生, 试验因素为有益因素(保护因素), 即试验因素有效。

    但是, 当研究的事件是“有利事件”时, 若需要在RevMan中绘制森林图, 则应修改其系统默认值, 即将横坐标的左侧修改为“favours control” , 将横坐标的右侧修改为“favours treatment”。否则, 采用系统默认值的森林图是错误的。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7946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