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新知识

河磨玉是籽料吗(河磨玉与和田玉的区别)

知道河磨玉吗

河磨玉是籽料的一种,其名称起源于中国岫岩产的透闪石质玉籽料,因其出产于当地的河中或河附近的河床而得名。  在岫岩这种透闪石质玉通称为老玉,老玉分为山料与河磨玉两大种类。其特点的玉体的部分或全部都由玉经土浸风化等原因而形成的石状物包裹。表面看恰似普通的石头,但这种玉的玉质是同类玉中质地最细腻油润的了。用一句民间的话叫做鲜花还需绿叶配,而这种玉的外层石皮的形成恰好成了内部玉质的最好搭档,经加工出的工艺品更是精妙绝伦,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岫岩河磨玉的增值空间大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到渊源。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的河磨玉就已被辽西古人所利用。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是用岫岩河磨玉制作的。因为这个原因,有很多历史专家和学者还多次到岫岩地区去找过红山文化玉器加工作坊的遗址,但都没有找到。红山文化玉器和其原料产地为什么不在同一处,这成了一个未解的谜团。因此,可以说从岫岩河磨玉的历史地位上看也可以同新疆和田玉相媲美。河磨玉是岫岩玉中极品玉。亿万年前,岫岩透闪石玉矿裸露于地表,经风化后,成为大小不同的块状玉矿石,在被山洪冲下山后,在河水里随卵石一起运动,便磨成卵石状,被称为河磨玉。因从外表看好像一层石头包着玉石,因此也叫石包玉。河磨玉外包石皮,内分绿色、黄色和纯白色,其中黄白和纯白玉质最佳,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强,可与新疆和田玉相媲美。河磨就是玉石脱离山体后,接触到金属矿又经过河水长久冲刷产生的特别质地,一般会有红褐色的外皮,有河磨的就可以证明是老玉,才更值钱。从山体上直接开采的是新玉,价值较低。”据近期去过岫岩购置玉料的藏友说,岫岩河磨玉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黄色河磨玉更是价格倍涨,因为其质感和和田玉最为相似,被称为和田玉惟一的替代品。  还有,古时有名的和氏璧,就属于河磨玉。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河磨玉的鉴别方法

河磨玉的好坏要看玉里面的变化,主要是:石性重不重、石花多不多,料子够净,皮色够红方为极品;类似翡翠赌石中种的变化,但没有色的变化和结晶体组细的变化。同和田玉差不多,还要看油性和致密度。众所周知,河磨玉的形成都是要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另外千万年前因河水冲刷玉矿而能被流入河床中的玉石也毕竟是十分有限的,经过近几年的人工挖掘开采,已经殆尽,储量几乎没有了。求得一上好的河磨玉实在困难,岫岩满族的子孙看不到河磨玉的可能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近年来人工造假的岫岩河磨玉也就应孕育而生,以河南等地为代表的一些具有高技术手段的人同岫岩本地一些人相联合,如同制造假和田玉籽料一样,利用老玉或蛇纹石岫玉品质差的山料通过人工合成或化学处理等手段在玉的山料表面人为制造人工石皮,来以假乱真,如果没有看到过真正河磨玉的人是很难分辨清的,只有真正看到过河磨玉的人才可以辨别。因为人工合成的石头皮毕竟不是真正的石头皮,具体的分辨方法虽然没有人来归纳但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视觉方法了。一般只要看过两三块有代表性的真正河磨玉的之后,再要真正看到假河磨的时候,就算你不能一下子就认出来,至少你会发现你的感觉是那么的别扭。河磨玉的石皮经加工后彩色虽然丰富,但真正岫岩河磨玉富有的鲜而不艳,油中透亮,润而不涩,这些特点人工是达不到的。

河磨玉与和田玉区别

河磨玉的颜色以黄色和绿色为主,其皮子厚重,表面大多凹凸不平、棱角分明,它是经过风化、河水冲刷打磨而成。和田玉的颜色有白色、青色、碧色等多种,它的皮子光滑细腻、无棱角,薄皮沁色的较多。

1、颜色不同

颜色不同是河磨玉与和田玉主要的区别之一,河磨玉的颜色以黄色和绿色两种为主,而和田玉有白色、青色、碧色、墨色等多种颜色。

2、皮子不同

从河磨玉与和田玉的皮子来看,河磨玉皮子厚重,并且多为凹凸不平的,其表面棱角比较分明。而和田玉的皮子光滑细腻无棱角,并且薄皮沁色的较多。

3、形成方式不同

从河磨玉与和田玉的形成方式来看,河磨玉是岫岩透闪石玉矿裸露在地表,之后经过风化、河水冲刷打磨成卵石状形成的。而和田玉是在汹涌澎湃的河水中不断翻滚形成的。

本文由本站作者发布,不代表新营销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ewmarketingcn.com/xinzhishi/8101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